天津市科技局加強精准服務 推動科技創新主體復工復產

2020年03月02日16:43  來源:人民網-天津頻道
 

人民網天津3月2日電 為深入貫徹中央和天津市委、市政府關於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天津市科技局自2月6日起,班子成員牽頭組成復工復產服務組,深入重大工程、科技型企業、孵化載體、科研院所等開展服務,解讀宣傳“21項惠企措施”,指導落實落細復工復產疫情防控工作導則,幫助協調解決復工復產難題。同時,天津市科技局組織開展了200家科技型企業專項調研,摸底企業需求、加強“靶向”支持。

科技創新重大工程建設積極推進。大型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工藝設計採取線上辦公方式,各項工作沒有間斷、持續開展﹔現場施工復工申請材料完成提交,並於3月1日復工,設施驗收時間未受影響。國家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研發工作有序開展,核心區建設於2月24日復工,預計3月可滿負荷運轉。“天河三號”系統技術研發有序開展,系統部件生產與採購基本未受影響,機房與附屬設施建設已於2月16日復工,進度基本按預期推進,預計不影響交工計劃。

科技領軍企業、規上高新技術企業加快復工復產。全市170家科技領軍(培育)企業復工150家,復工率超88%,其中生物醫藥領域33家領軍企業全部復工。按照各區不完全統計,1741家規上高新技術企業復工1183家、復工率近68%。從重點企業調研情況看,除七所高科技有限公司等部分企業復產率高於80%,高科技企業整體復產率在80%以下。

創新孵化載體採取靈活方式復工。71家市級以上孵化器復工39家、復工率近55%,入駐孵化器的3772家企業復工2065家、復工率近55%,其中現場復工394家、在家靈活復工1671家。受眾創空間人員聚集、空間封閉等辦公特征影響,坐落各區的147家市級以上眾創空間復工34家、復工率23.1%,3003家常駐創業企業復工2010家、復工率近67%,其中現場復工121家、在家靈活復工1889家。

國家和市級科研院所大比例實現復工。調研80家國家級駐津院所、分支機構和市屬院所整體復工率為84%。其中,44家國家級院所復工39家、復工率近89%,36家市屬科研院所復工28家、復工率近78%。除血研所、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等院所人員100%復工,絕大部分院所採取“彈性工作制”。

結合科技創新主體復工復產的實際需要,天津市科技局還將重點加強“抓緊抓實抓細防控工作”“疫情阻擊政策支持”“推動復工復產”“統籌推進科技創新重點任務落實”等方面的工作,切實統籌好防控和發展兩條戰線。

天津市科技局落實科學精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通知、復工復產疫情防控工作導則、商務樓宇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等文件要求,落實差異化精准防控策略,分區分級指導高新技術企業、科研院所等創新主體和直屬單位抓好落實。同時,圍繞“21項惠企措施”部署,針對科技創新主體需要,進一步創新政策設計、狠抓政策兌現,重點從科技項目支撐、科技金融支持、優化科技項目管理和服務、縮短政策兌現周期等方面入手,助力企業、院所渡過難關、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天津市科技局還將加快制定科技服務業復工復產指導意見,指導推動科研院所、研發設計單位、孵化載體等復工復產。圍繞調研發現的防疫物資短缺等普遍難題,以及一線操作工不足等個性需求,積極協調相關區和市有關部門做好對接服務,幫助企業、院所加快復工復產。此外,天津市科技局將聚焦高校院所成果轉化、科技型企業創新孵化能級提升、重大設施平台申建、體制機制改革和創新人才培育,強化統籌部署、狠抓落實落地,確保完成好全年技術市場成交額突破1000億元,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總數超過“雙七千”等重點任務。

(責編:陶建、王浩)

推薦閱讀

濱海高新區按下未來五年高質量發展快進鍵

高新區將認真貫徹市委、區委的決策部署,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在加快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和“繁榮宜居智慧的現代化海濱城市”的實踐中,擔當高新責任、展現高新作為、做出高新貢獻,奮力譜寫新時代自創區建設新篇章!
【詳細】
天津頻道|獨家關注|高層動態
|觀點評論濱海高新區按下未來五年高質量發展快進鍵 高新區將認真貫徹市委、區委的決策部署,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在加快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和“繁榮宜居智慧的現代化海濱城市”的實踐中,擔當高新責任、展現高新作為、做出高新貢獻,奮力譜寫新時代自創區建設新篇章! 【詳細】

天津頻道|獨家關注|高層動態 |觀點評論


15個委辦局晒出“民生成績單”

各委辦局主要負責人先后走進直播間,圍繞民生熱點問題,與群眾代表、聽眾、網友和專家學者交流互動,傾聽群眾意見、訴求,現場回應群眾關切,讓各部門能夠直接聽民意、解民憂、紓民怨,為改進工作提供參考。
【詳細】
商業財經|游在天津|科教文體|民生輿情 15個委辦局晒出“民生成績單” 各委辦局主要負責人先后走進直播間,圍繞民生熱點問題,與群眾代表、聽眾、網友和專家學者交流互動,傾聽群眾意見、訴求,現場回應群眾關切,讓各部門能夠直接聽民意、解民憂、紓民怨,為改進工作提供參考。 【詳細】

商業財經|游在天津|科教文體|民生輿情

本網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