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州區戰“疫”不誤春時早

2020年03月04日21:14  來源:人民網-天津頻道
 

雨水已過,驚蟄將至,春意漸濃。

薊州在嚴密的疫情防控下,各行各業已逐漸回歸正軌,呈現出勃勃生機:春耕備耕如火如荼,復工復產有序推進,鄉村旅游提質升級,靜待“疫”去客來……

薊州區西南部的桑梓鎮是“地標”產品桑梓西瓜的產地。來到西瓜產業園區大棚內,西瓜苗和南瓜苗生機盎然。管理員馮金剛和幾名工作人員戴著口罩,分開間距,忙著嫁接秧苗。隻見,他們手持小剪刀,將西瓜苗和南瓜苗分別剪開缺口,對接在一起,用小夾子夾上,然后小心的將嫁接好秧苗放到保溫膜下。再過幾日,嫁接成活的瓜苗將送到周邊種植戶手中。

“南瓜根系發達,用南瓜苗嫁接的西瓜苗完全不影響西瓜的品質和口感,而且可以提高產量,增加西瓜的生長茬數。”馮金剛介紹說,園區共有95個大棚,其中一部分正在培育瓜苗,另一部分已經種上了油麥菜等速生菜。

園區負責人尹明禮介紹說:“為了保証疫情期間的蔬菜供應,我們種植了80畝的速生菜,一個月就能上市,保証了市民餐桌上能有新鮮的蔬菜。”

人民網天津3月4日電 薊州區出頭嶺鎮是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食用菌是農民致富增收的主要產業。眼下,雙河灣食用菌基地的香菇、白靈菇、羊肚菌紛紛成熟上市,園區內一片繁忙景象。棚內,工作人員正在緊張忙碌的採摘成熟的食用菌。棚外,正條不紊地對食用菌進行分類、裝箱,集中運往鎮裡的冷庫儲存。

“我們每個棚每天安排一名工作人員,防止出現人員聚集,運輸車輛和司機全部進行了登記備案,運送全程不下車,實現了無接觸運送。”園區管理員張志英介紹道。

為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今年該基地除了種植食用菌外,還嘗試種植了甜瓜,試種成功后將向鎮裡的農戶推廣。“現在栽上瓜苗,兩個月之后瓜就熟了。”負責人張曉軍信心滿滿地說,上市的時候疫情肯定過去了,一點也不耽誤。

薊州區農業復耕復產已全面開啟,截止目前,已完成春小麥種植4.6萬余畝,設施蔬菜種植7520畝。

農時不等人,復工復產也陸續推進。坐落在京津州河科技產業園的中玻北方新材料有限公司因生產線特殊性一直沒有停工,但也在區裡統一要求下,嚴格落實測溫登記和消毒工作,確保防疫生產兩不誤。

在企業生產線中控室看到,4名員工戴著口罩,通過監視器檢查著各個生產環節,操作著中控儀器。“為避免人員密集,中控室由過去8人調整為現在4人,生產班組由4班減少為3班。”企業安全主管蘇明介紹說,我們把各項防控措施細化到崗、量化到人。特別是對外地返廠員工,嚴格執行了14天隔離措施並進行狀態跟蹤,堅決杜絕傳染隱患。目前,72名外地員工已有40人返崗工作。

為實現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兩手抓、兩不誤”,薊州區在嚴格落實防控措施前提下,積極推動企業復工復產。截止目前,已有93%規上工業企業實現了復工投產。

薊州區的郭家溝、小穿芳峪、常州村等旅游專業村裡也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村民們正忙著在改善村景、修整農家院上下功夫,等待疫情過后開門迎客。

在薊州區下營鎮郭家溝村,部分農家院經營者正在緊鑼密鼓地准備建材,對自家農家院進行提升改造。來到名叫“百寶裡”的農家院,經營者段大姐正忙活著“大掃除”。“現階段不能開門迎客,對我們也是個調整的好時機,把院子修整干淨利落,等疫情過后,給游客全新的體驗。”段大姐信心十足地說。

薊州是全域旅游示范區,因疫情防控需要,早在1月23日就關閉了區內20余家景區,2600余家農家院。運營雖然停了,軟硬件設施提升改造不能停。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盤山、黃崖關長城、梨木台、八仙山等景區都在著手進行服務設施和休閑區域的充實完善,防火監控系統等安全設施改造,水電安全專項檢查等,為恢復營業做准備。

(責編:胡昱喆、王浩)

推薦閱讀

濱海高新區按下未來五年高質量發展快進鍵

高新區將認真貫徹市委、區委的決策部署,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在加快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和“繁榮宜居智慧的現代化海濱城市”的實踐中,擔當高新責任、展現高新作為、做出高新貢獻,奮力譜寫新時代自創區建設新篇章!
【詳細】
天津頻道|獨家關注|高層動態
|觀點評論濱海高新區按下未來五年高質量發展快進鍵 高新區將認真貫徹市委、區委的決策部署,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在加快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和“繁榮宜居智慧的現代化海濱城市”的實踐中,擔當高新責任、展現高新作為、做出高新貢獻,奮力譜寫新時代自創區建設新篇章! 【詳細】

天津頻道|獨家關注|高層動態 |觀點評論


15個委辦局晒出“民生成績單”

各委辦局主要負責人先后走進直播間,圍繞民生熱點問題,與群眾代表、聽眾、網友和專家學者交流互動,傾聽群眾意見、訴求,現場回應群眾關切,讓各部門能夠直接聽民意、解民憂、紓民怨,為改進工作提供參考。
【詳細】
商業財經|游在天津|科教文體|民生輿情 15個委辦局晒出“民生成績單” 各委辦局主要負責人先后走進直播間,圍繞民生熱點問題,與群眾代表、聽眾、網友和專家學者交流互動,傾聽群眾意見、訴求,現場回應群眾關切,讓各部門能夠直接聽民意、解民憂、紓民怨,為改進工作提供參考。 【詳細】

商業財經|游在天津|科教文體|民生輿情

本網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