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東區:用好樓門文化牌 打好社區“文明牌”

2020年07月15日09:00  來源:人民網-天津頻道
 

最近幾天,天津市河東區唐家口街道工業大學社區的樓門迎來了一次整容式的改變,樓門內堆物能清盡清,“樓道革命”取得成效。同時,在駐區企業的共同協助下,全街64個自然小區有400多個樓門入口統一設計安裝了文化牌,改變了以往宣傳展板泛濫、內容繁雜等狀況,布置一新、環境優美的樓門讓居民眼前一亮。

“有了這塊牌子,社區創文、創衛、創城的氛圍提升了一大截。”工業大學社區居民張愛忠說道,“樓裡上歲數的老人們再也不用愁不會用智能手機、找不到便民服務電話號碼這類事情了。下趟樓扔個垃圾,捎帶腳看一眼文化牌上的便民熱線,一個電話,事兒就解決了。”

唐家口街道工業大學社區樓門公告欄。河東區供圖

根治小廣告頑疾,是社區環境治理中一直讓人“頭疼”的一件“小事”。說它小是因為廣告面積都不大,但是想要根治著實需要費一番苦功夫。“我們社區工作者和志願者們通過長期的實踐發現,隻有18小時的食用油浸泡,貼在門上的小廣告清除效果最好!既不破壞住戶的財產,又能把粘貼的小廣告清理干淨。”工業大學社區黨委書記趙虹介紹說,“對於牆面廣告,除了覆蓋方式,還沒摸索出來更好的辦法。但這畢竟只是‘堵’,有些信息老百姓還是需要的,只是貼錯了地方。有了樓道內的文化牌,百姓需要的信息就有了規范張貼的地方,可謂疏堵結合,一舉多得!”

“疏堵結合才是治理小廣告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前亂涂亂畫的小廣告,現在換個地方、換個面貌,以整齊規范的形象跟正面宣傳內容一起,服務於民,這正是百姓需要的文明牌。”家住富民路街道金月灣社區的陳德山是樓內文化牌的受益者,牌上的文明守則、文明公約等內容都是他們瓷刻小組重要的雕刻素材,“我這每天出入樓門,多看幾眼文化牌的內容,就把這些創作內容熟記於心了,再也不用一邊刻一邊翻手機。而且以前的小廣告變成了‘正規軍’,我們疏通管道打電話也不會顧慮商家是否靠譜了。”

為了打造干淨整潔、井然有序的社區生活環境,河東區在創文創衛創城過程中系統推進、因地制宜,通過在小區內設置機動車規范停放線、非機動車集中停放線、垃圾桶設置線等“三線”,在小區和樓門口統一設置出入口宣傳牌、禁止共享單車入內警示牌、樓門內文化牌等“三牌”,讓公共行為有了規矩、有了准線。家住東新街道鳳歧裡社區的居民張麗蘭說:“有了‘三線’‘三牌’,我們知道機動車自行車該放哪裡,扔垃圾該扔到哪,大家伙的規矩意識就有了”。

東新街道鳳歧裡社區樓門公告欄。河東區供圖

鳳歧裡社區是東新街道的老舊小區,過去樓道小廣告泛濫、處處“牛皮癬”讓社區工作者大傷腦筋,也讓居民怨聲載道。今年的文明社區創建中,鳳岐裡社區的100個樓門不僅徹底清理了樓道堆物,而且安裝了表面經過特殊處理的、小廣告黏貼不上的文化牌,將“創衛、創文、創城”有機結合起來,使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天津市民文明公約”“天津市民行為守則”更加醒目、深入人心。宣傳欄上同時公布網格員信息、服務范圍與各類便民熱線,繪制15分鐘便民生活圈。宣傳欄還設置了插放通知的卡槽,方便社區各項事務及工作的公示公開,做到方便簡捷、整齊劃一,避免了各類通知張貼雜亂無章。居民們說,現在進了樓道,感覺整齊干淨,很爽眼。

魯山道街道彩麗園社區黨委書記史秋景說:“我們彩麗園社區已經更換樓內文化牌199塊,通過小小的文化牌,以點帶面推動社區生活環境大變樣,同時努力激發駐區企業共創文明的熱情,讓更多的愛心企業投入到社區建設中來。”

河東區用樓內文化牌,打好“社區文明牌”,讓群眾真正成為文明城區創建的參與者和受益者。(孫一凡)

(責編:孫一凡、張靜淇)

推薦閱讀

濱海高新區按下未來五年高質量發展快進鍵

高新區將認真貫徹市委、區委的決策部署,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在加快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和“繁榮宜居智慧的現代化海濱城市”的實踐中,擔當高新責任、展現高新作為、做出高新貢獻,奮力譜寫新時代自創區建設新篇章!
【詳細】
天津頻道|獨家關注|高層動態
|觀點評論濱海高新區按下未來五年高質量發展快進鍵 高新區將認真貫徹市委、區委的決策部署,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在加快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和“繁榮宜居智慧的現代化海濱城市”的實踐中,擔當高新責任、展現高新作為、做出高新貢獻,奮力譜寫新時代自創區建設新篇章! 【詳細】

天津頻道|獨家關注|高層動態 |觀點評論


15個委辦局晒出“民生成績單”

各委辦局主要負責人先后走進直播間,圍繞民生熱點問題,與群眾代表、聽眾、網友和專家學者交流互動,傾聽群眾意見、訴求,現場回應群眾關切,讓各部門能夠直接聽民意、解民憂、紓民怨,為改進工作提供參考。
【詳細】
商業財經|游在天津|科教文體|民生輿情 15個委辦局晒出“民生成績單” 各委辦局主要負責人先后走進直播間,圍繞民生熱點問題,與群眾代表、聽眾、網友和專家學者交流互動,傾聽群眾意見、訴求,現場回應群眾關切,讓各部門能夠直接聽民意、解民憂、紓民怨,為改進工作提供參考。 【詳細】

商業財經|游在天津|科教文體|民生輿情

本網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