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國·天津投資貿易洽談會暨PECC博覽會12日線上開幕

2020年10月13日13:29  來源:人民網-天津頻道
 

人民網天津10月13日電 10月12日,由商務部、天津市人民政府、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中國商業聯合會共同主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太平洋經濟合作理事會(PECC)等單位共同支持的2020中國·天津投資貿易洽談會暨PECC博覽會(以下簡稱2020津洽會)雲端開幕。展會期間,線上舉辦高峰論壇、展覽展示等系列活動,並利用國內知名電商打通線上交易和商務對接渠道。2020津洽會為期五天,將於10月16日閉幕。

2020津洽會以“創新驅動發展、合作創造機遇、共享贏得未來”為主題,將進一步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擴大天津影響力,提振內需,促進國內外經貿交流合作,努力實現津洽會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的進一步提升。

據介紹,2020津洽會共分為天津投資環境、國際進口商品、外貿內銷商品、助農和對口支援、天津名企名優產品、人才引進政策等六大主題展區。展示推介天津市及兄弟省區市投資環境、重大項目,展示展賣國內外品牌產品和對口幫扶地區特色產品。為參展企業開通24小時網上展廳,可參通過圖片、文字、視頻、虛擬展品等多種形式進行展示。天津投資主題展區由天津市16個區縣,濱海新區5大功能區以及7個委辦局構成。展示內容主要包括區域投資和產業投資兩部分,展示天津市和各區近年來發展的新成就,以及在商務、科技、金融、農業、旅游、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招商引資新政策、新成果、新項目。

為幫助海外企業克服疫情不利影響,加強對外經貿交流,2020津洽會設置PECC(天津)國際進口商品展區,來自PECC成員國家和地區的100余家參展商將攜包括日用消費品、工藝品、康體用品、服裝服飾、家居用品、電子產品、智能設備、食品酒飲、保健用品等種類的幾千余項產品參展,將展示、洽談融為一體,充分發揮雲平台和新引擎作用。

為進一步推動天津市外貿出口企業復工復產,支持外貿企業開拓國內市場,不斷培育新的競爭優勢和內需增長動力,2020津洽會設置外貿內銷商品展區,組織天津市家紡類、輕工類外貿企業進行集中展示禮品、文具、玩具、箱包、日用品、家庭生活及戶外用品等出口商品。

2020年作為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2020津洽會專門設置天津助農和對口扶貧展區,對天津市各級政府、知名企業的扶貧優秀案例與成果,幫扶地區的特色產業和優秀企業進行重點推介,充分展示天津市高質量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和支援合作助力打好脫貧攻堅戰的成果。包括新疆和田、西藏昌都、青海黃南州等6個對口合作幫扶地區30家扶貧企業參展,利用線上會展和交易這一創新形式,引導各方資源,開展東西協作和對接洽談,搭建產業融和促進平台。此外,2020津洽會還對天津市農業發展成就和品牌農產品進行展示宣傳,引領產業發展、塑強農業品牌、促進產銷銜接、擴大貿易合作。

為順應天津市著力推動制造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需要,增強發展新動能,激發經濟發展新活力,2020津洽會特別設置天津名優產品展區,一方面對天津重點智能科技企業及其產品進行展示,培育企業新的競爭優勢,推動企業開拓市場,同時圍繞天津市20余家老字號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推動老字號企業積極探索“線上經濟”的新發展模式,將特色食品、服飾及傳統手工業精品等推向網絡,創新銷售模式,開拓雲上市場。

圍繞“加快聚集海內外英才,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2020津洽會人才引進政策展示區重點突出京津冀三地人才協同發展主題,搭建人才智力對接交流平台,擴大就業,大力引進天津市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高端緊缺人才,為“五個現代化天津”建設提供堅實的人才智力支撐。

(責編:崔新耀、陶建)

推薦閱讀

濱海高新區按下未來五年高質量發展快進鍵

高新區將認真貫徹市委、區委的決策部署,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在加快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和“繁榮宜居智慧的現代化海濱城市”的實踐中,擔當高新責任、展現高新作為、做出高新貢獻,奮力譜寫新時代自創區建設新篇章!
【詳細】
天津頻道|獨家關注|高層動態
|觀點評論濱海高新區按下未來五年高質量發展快進鍵 高新區將認真貫徹市委、區委的決策部署,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在加快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和“繁榮宜居智慧的現代化海濱城市”的實踐中,擔當高新責任、展現高新作為、做出高新貢獻,奮力譜寫新時代自創區建設新篇章! 【詳細】

天津頻道|獨家關注|高層動態 |觀點評論


15個委辦局晒出“民生成績單”

各委辦局主要負責人先后走進直播間,圍繞民生熱點問題,與群眾代表、聽眾、網友和專家學者交流互動,傾聽群眾意見、訴求,現場回應群眾關切,讓各部門能夠直接聽民意、解民憂、紓民怨,為改進工作提供參考。
【詳細】
商業財經|游在天津|科教文體|民生輿情 15個委辦局晒出“民生成績單” 各委辦局主要負責人先后走進直播間,圍繞民生熱點問題,與群眾代表、聽眾、網友和專家學者交流互動,傾聽群眾意見、訴求,現場回應群眾關切,讓各部門能夠直接聽民意、解民憂、紓民怨,為改進工作提供參考。 【詳細】

商業財經|游在天津|科教文體|民生輿情

本網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