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造血智志雙扶 天津市河北區助力對口幫扶地區脫貧成效顯著

2020年10月13日14:56  來源:人民網-天津頻道
 

天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新聞發布會 河北區委宣傳部供圖

人民網天津10月13日電 今日,天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新聞發布會。會上,介紹了河北區近年來助力甘肅省清水縣、瑪曲縣脫貧攻堅的具體做法和顯著成效。

發布會上,河北區委書記劉志強介紹,2017年以來,河北區委、區政府,9次赴兩縣深度調研,准確把握縣域實際,精准制定幫扶計劃,成立11個專項工作組,累計投入資金1.7483億元,安排項目144個,惠及貧困人口37945人,為助力兩縣打贏脫貧攻堅戰展現了河北區作為。2018、2019年底,瑪曲縣、清水縣先后實現整縣脫貧摘帽,正式退出貧困縣行列。

劉志強表示,河北區委、區政府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和中央、市委決策部署,把助力對口幫扶地區脫貧作為重要的政治政務,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做到了“四個聚焦”。

聚焦硬件建設,讓貧困群眾居住生活更舒心。河北區在幫扶過程中注重村鎮改造、危陋住房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涵蓋6個貧困村的11各項目,累計投入資金2316萬元。在了解到瑪曲縣對於冬季清雪的迫切需求后,及時赴對口合作的吉林省長春市企業考察洽談,為瑪曲縣量身定做並交付除雪車2輛。針對挂牌督戰的腰套村情況,動員企業捐贈安裝了價值7.2萬元的太陽能路燈20盞,贈送了合計險額1171萬元的保險大禮包,讓貧困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了現實。

聚焦產業造血,讓貧困群眾對未來更有信心。河北區幫助兩縣發展農副食品加工、牦牛養殖等產業,組織企業考察團21次實地考察,促成9家企業投資,投資額5844萬元,實現帶貧7116人次,鋪就了長久的致富路。援助兩縣興建村級光伏扶貧電站、食用菌產業扶貧示范園、扶貧車間等具有長期示范作用和穩定帶貧效果的特色幫扶項目15個,受益貧困群眾18722人次。利用津洽會等展銷活動設立消費扶貧專區,依托洋樓和商業綜合體資源設立專館5個,搭建電商平台,開展直播帶貨,把消費扶貧產品納入300萬購物節消費券的補貼范圍中,大大提升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三年來,累計購銷兩縣農特產品1.06億元。

聚焦智志雙扶,讓貧困群眾脫貧更有決心。三年來,河北區與兩縣在人才工作中深入交流,邀請南開大學等師資為兩縣干部組織高層次培訓班,選派教育、衛生、人力社保領域專業技術人才175人次開展支援。教育幫扶中搭建了信息化平台跨省聯合教研平台,設立了天津城市職業學院天水分院。醫療幫扶中,選派醫療專家團隊診療患者6000余人次,通過“互聯網+智慧醫療”,建立遠程視頻會診系統,讓兩縣患者遠程享受河北區專家服務。同時,借助線上線下招聘渠道,三年累計幫助貧困人口來津就業171人次,省內就近就業488人次,到其他地區就業4467人次。

聚焦結對幫扶,讓津隴人民真情換真心。2017年以來,河北區組織全區10個街道、36個社區、80家企業、41所學校、2家醫院、6個社會組織、156名黨政干部參與結對,實現“萬企幫萬村”80個深度貧困村結對、兩縣中小學義務教育階段結對、全區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結對認親三項工程全覆蓋。“萬企幫萬村”專項工作,定向捐助資金物品折合人民幣680余萬元。三年來,河北區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累計為兩縣捐贈款物折合價值2420萬元,唱響了脫貧攻堅、津隴情深的大合唱。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一個創造更加美好生活的新起點。天津市河北區將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和市委決策部署,堅持“四個不摘”,繼續不遺余力為兩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幫助和支持,助力兩縣向鄉村振興大步邁進。

(責編:李丹、陶建)

推薦閱讀

濱海高新區按下未來五年高質量發展快進鍵

高新區將認真貫徹市委、區委的決策部署,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在加快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和“繁榮宜居智慧的現代化海濱城市”的實踐中,擔當高新責任、展現高新作為、做出高新貢獻,奮力譜寫新時代自創區建設新篇章!
【詳細】
天津頻道|獨家關注|高層動態
|觀點評論濱海高新區按下未來五年高質量發展快進鍵 高新區將認真貫徹市委、區委的決策部署,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在加快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和“繁榮宜居智慧的現代化海濱城市”的實踐中,擔當高新責任、展現高新作為、做出高新貢獻,奮力譜寫新時代自創區建設新篇章! 【詳細】

天津頻道|獨家關注|高層動態 |觀點評論


15個委辦局晒出“民生成績單”

各委辦局主要負責人先后走進直播間,圍繞民生熱點問題,與群眾代表、聽眾、網友和專家學者交流互動,傾聽群眾意見、訴求,現場回應群眾關切,讓各部門能夠直接聽民意、解民憂、紓民怨,為改進工作提供參考。
【詳細】
商業財經|游在天津|科教文體|民生輿情 15個委辦局晒出“民生成績單” 各委辦局主要負責人先后走進直播間,圍繞民生熱點問題,與群眾代表、聽眾、網友和專家學者交流互動,傾聽群眾意見、訴求,現場回應群眾關切,讓各部門能夠直接聽民意、解民憂、紓民怨,為改進工作提供參考。 【詳細】

商業財經|游在天津|科教文體|民生輿情

本網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