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殘疾人在津城“無障礙”

2020年11月23日13:43  來源:天津日報
 
原標題:讓殘疾人在津城“無障礙”

  無障礙,是殘疾人最具體最現實的訴求之一,也是他們走出家門參與社會生活的必要條件。如何讓更多殘疾人“無障礙”融入社會?昨日從市殘聯獲悉,《天津市無障礙環境建設專項規劃(2020—2035年)》草案已在天津市殘疾人聯合會網站、天津市殘疾人聯合會微信公眾號進行公示,並從即日起至12月20日面向社會征集好點子,您若是有好的建議可以發送至電子郵箱sclwqb@tj.gov.cn,或者寄發信函至天津市殘疾人聯合會維權部(南開區衛津南路66號)。

  根據規劃草案確定的目標,我市要構建“四級五類”覆蓋城鄉的殘疾人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將康復、托養、就業、教育、文體五類公共服務在市、區、街道/鄉鎮、社區/村四級進行落實。

  在市、區級殘疾人公共服務設施方面,市級殘疾人公共服務設施包括四個殘疾人康復機構(天津市殘疾人康復服務指導中心、天津市殘疾人輔助器具資源中心、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特色醫學中心、天津市兒童醫院康復科)、兩個殘疾人托養服務機構(天津市殘疾人托養服務機構、天津市安寧醫院)、兩所特殊教育學校(天津市聾人學校、天津市視力障礙學校)、一個天津市殘疾人勞動就業服務中心、一個天津市殘疾人文藝體育訓練指導中心﹔區級殘疾人公共服務設施包括九十個殘疾人康復機構,九個殘疾人托養服務機構,十八所特殊教育學校。

  在街道/鄉鎮、社區/村級殘疾人公共服務設施方面,街道/鄉鎮級無障礙公共服務設施按需進行彈性配建,規劃要求當街道殘疾人數較多時應設置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可獨立建設,亦可結合街道辦事處設置,主要提供殘疾人日間照料、輔助就業、社交活動等功能場地。殘疾人數較少的街道,殘疾人公共服務依托街道辦事處、社區服務中心(街道級)、衛生服務中心(社區醫院)、養老院等公共中心進行設置。社區/村級殘疾人公共服務主要依托社區服務站、社區食堂、社區衛生服務站、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托老所)進行設置,主要提供殘疾人日間照料、就業指導、日常交往等功能。

  為了細化分工,規劃草案還對無障礙環境建設列出路線圖、時間表。我市將城市無障礙空間劃分為無障礙重點建設區、無障礙一般建設區和其他片區,無障礙重點建設區指弱勢群體集聚地區、城市中心區、綜合性功能集聚的地區、城市規劃未來戰略重點地區,具體包括津城核心區、濱城核心區、薊州核心區、武清核心區、靜海核心區、寧河核心區、學府街—殘聯片區、西站、東站、南站、空港、北港、海河沿岸、城市公園及重點社區等。規劃要求該片區場地坡地化率100%、無障礙標識率100%、新建項目無障礙設施建設率100%、已建項目無障礙改造率100%。無障礙一般建設區指一般辦公區、商業區、居住區、城市公園及一般旅游景點等城市功能地區,規劃要求該片區場地坡地化率≧85%、無障礙標識率≧85%、新建項目無障礙設施建設率100%、已建項目無障礙改造率85%。其他片區指城市邊緣區及一般工業園區,該片區滿足重點項目和新建設施達到無障礙標准。

  規劃出台后,至2025年,為示范建設階段,全面構建無障礙城市建設框架,確立工作機制。重點落實殘疾人公共服務設施、城市核心區、重點社區(包括殘疾人集聚區和納入天津市城鎮老舊小區更新改造計劃的社區)、重要交通樞紐、軌道線路及站點和無障礙信息建設,並啟動一些示范試點工程項目。中期(至2030年)為全面改造階段,無障礙重點建設區建成殘疾人“出得去、進得來、行得暢”的無障礙系統環境。遠期(至2035年)為全面建成階段,形成空間建設、文化理念、制度機制三位一體的無障礙環境。(記者 韓雯)

(責編:李丹、張靜淇)

推薦閱讀

濱海高新區按下未來五年高質量發展快進鍵

高新區將認真貫徹市委、區委的決策部署,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在加快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和“繁榮宜居智慧的現代化海濱城市”的實踐中,擔當高新責任、展現高新作為、做出高新貢獻,奮力譜寫新時代自創區建設新篇章!
【詳細】
天津頻道|獨家關注|高層動態
|觀點評論濱海高新區按下未來五年高質量發展快進鍵 高新區將認真貫徹市委、區委的決策部署,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在加快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和“繁榮宜居智慧的現代化海濱城市”的實踐中,擔當高新責任、展現高新作為、做出高新貢獻,奮力譜寫新時代自創區建設新篇章! 【詳細】

天津頻道|獨家關注|高層動態 |觀點評論


15個委辦局晒出“民生成績單”

各委辦局主要負責人先后走進直播間,圍繞民生熱點問題,與群眾代表、聽眾、網友和專家學者交流互動,傾聽群眾意見、訴求,現場回應群眾關切,讓各部門能夠直接聽民意、解民憂、紓民怨,為改進工作提供參考。
【詳細】
商業財經|游在天津|科教文體|民生輿情 15個委辦局晒出“民生成績單” 各委辦局主要負責人先后走進直播間,圍繞民生熱點問題,與群眾代表、聽眾、網友和專家學者交流互動,傾聽群眾意見、訴求,現場回應群眾關切,讓各部門能夠直接聽民意、解民憂、紓民怨,為改進工作提供參考。 【詳細】

商業財經|游在天津|科教文體|民生輿情

本網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