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狠抓生態環保建設宜居城市取得顯著成效

2021年01月17日09:55  來源:天津日報
 
原標題:有加有減 “顯山露水”

環境容量增上去,污染存量減下來。一增一減間,我市生態閾值進一步拓寬。

回眸2020年,天津“顯山露水”的生態文章,彰顯出山河錦繡、疊翠繁華、香氛遠播、長盛不息的“顏值”和“氣質”。

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印刻在頭腦中,落實到行動上。保持戰略定力不鬆勁,踐行新發展理念不動搖,咬定青山不放鬆,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零容忍,牢牢守住生態紅線。過去一年,我市走出了一條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幸福指數不斷提升的增長點,成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

加──持續生態擴容 使“家底”更“厚實”

深冬時節,在津南區辛庄灣綠色生態屏障片區,工作人員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冬季植樹造林項目。2020年,在已經種植30多萬棵樹木的基礎上,這裡又栽種了2000多畝的狼尾草、萱草等花草,還修建了親水平台、林間驛站、游覽線路等便民設施,豐富了游人的觀覽體驗,滿足了市民“出門就看景”的生活願望。

宜居的生態環境,就是民之所盼、所想,是幸福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如今,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天津變得更美。為奮力打造生態宜居環境,天津持續推進重大生態工程建設,加快生態格局重構重塑,切實筑牢首都“生態護城河”。

放眼736平方公裡的綠色生態屏障,規模性生態效益已初步顯現,原來的拆遷地、復墾地、零散土地也已披上了藍綠色彩。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高標准謀劃建設綠色生態屏障。截至目前,一級管控區內林地面積達到14.28萬畝,林木綠化覆蓋率提升到20.4%,藍綠空間佔比提升到63.5%,重點區域的生態修復呈現良好效果。

同時,生態屏障區全面進行人居環境整治,持續推進生活污水達標排放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為百姓營造了干淨整潔的宜居環境。

山水林田湖草,萬物和而共生。濕地在淨化環境、調節氣候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過去一年,我市升級保護修復875平方公裡的天然濕地,累計補水4億立方米。

堅持自然恢復、人工修復相結合的方式,對集中連片、破碎化嚴重、功能退化的自然濕地進行修復和綜合整治,自然生態面貌持續向好,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

七裡海保護區和大黃堡保護區已完成全部核心區、緩沖區約22萬畝集體土地流轉,伴隨生態移民工程推進實施,實現核心區封閉管理,降低人類活動干擾。去年秋季以來,飛臨七裡海濕地的候鳥多達10余萬隻,在七裡海及周邊地區發現的東方白鸛已經超過5000隻,飛臨北大港濕地的候鳥多達40余萬隻,天津已經成為候鳥的天堂。

著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生共榮的現代化美麗天津。去年年底,12條入海河流全部消除劣Ⅴ類,國控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首次達到55%。近岸海域治理方面,開展入海排污口“查、測、溯、治、罰”專項行動,全市工廠化海水養殖企業已基本完成尾水處理設施升級改造,嚴格保護153公裡海岸線,完成400公頃濱海濕地整治修復,完善船舶和港口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聯合監管機制,實現全鏈條“閉環”監管,實施500米淨岸工程,建立實施“灣長制”,構建“海上環衛”工作機制,完善海洋垃圾治理體系。

此外,我市還加強京津冀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三地簽訂了《京津冀水污染突發事件聯防聯控機制合作協議》,聯合建立了預警、處置、督導檢查等工作機制,同時與河北省簽訂實施第二輪《引灤入津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協議》,津冀兩地共謀引灤上游地區水源地保護和水污染防治項目,推動上下游、左右岸共同護河治河。

我市的生態基底在逐步修復,城市環境承載力日益提升,百姓生態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與日俱增。

減──精准科學治污 綠色發展潛力提升

驅車從靜海區王口鎮穿鎮而過,多家炒貨企業整齊分列於主干道兩側,盡顯“炒貨小鎮”的“火熱”,曾經的小作坊也已經成為擁有高端生產線的現代化企業。

“工人們都在加班趕訂單,年底生意好,訂貨量大。”走進康福百佳堅果食品制造有限公司,“90后”當家人郭震笑容滿面,他對記者說:“以前這是小小的家庭式作坊,老湯泡蠶豆,入鍋翻炒冒黑煙……生產20噸貨需要30個人,現在隻需要6個人就能完成,既保護了環境,還提高了生產效率。”

企業改進生產工藝,提升為全自動車間,並且硬化廠區、安裝環保設施。盧鵬是王口鎮和平村村民,也是這家工廠自動化車間的操作工,剛剛完成了蠶豆烘炒工作。他對記者說:“現在不燒煤了,干活兒身上不臟,還沒有煤嗆味兒,環境變好了。”

我市嚴守環保底線的同時,堅決不搞“一刀切”。市生態環境部門組織當地按照企業現狀,精准科學依法治污,分類實施“關停取締”和“升級改造”。積極進行“騰籠換鳥”,為具有綠色發展理念的企業留出總量空間,推進產業升級。

不斷厚植的綠色底蘊正在為我市的高質量發展賦能。過去一年,全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鼓足干勁調結構、轉方式、換動能,破解“鋼鐵圍城”“園區圍城”問題。目前,3家鋼鐵企業整體退出取得實質性進展,保留4家鋼鐵企業生產環節全部實現超低排放,86個工業園區完成整合取締,“鋼鐵圍城”“園區圍城”治理取得突破。

在淘汰落后產能的同時,全市深挖綠色發展潛力,著力提升產業結構含金量。一批智慧科技類企業快速成長,鋼鐵等傳統行業智能化改造加速實施,一批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建設完成,實現了產業鏈、創新鏈“雙鏈融合”。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如今,藍天白雲時常“在線”,“刷屏”市民的微信朋友圈,“晒藍天、晒白雲”已成為百姓日常幸福生活的表達。

城市“顏值”“氣質”提升的背后,是大氣污染治理項目的落地見效。去年,我市持續深化燃煤、工業、機動車、揚塵、新建項目“五控”治理,鞏固35蒸噸以下燃煤鍋爐淘汰成果,34台65蒸噸及以上燃煤鍋爐完成超低排放改造,640台燃氣鍋爐完成低氮改造﹔火電、鋼鐵、石化、水泥、鑄造等重點行業企業在穩定達到特別排放限值的基礎上持續實施提升改造﹔全面實施機動車國六排放標准,淘汰老舊車6萬余輛﹔對道路揚塵強化“以克論淨”考核﹔強化落實工地“六個百分之百”控塵措施,加強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去年,全市PM2.5平均濃度4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9%。

2020年,生態環保理念在津城百姓心中扎了根,共享單車、光盤行動、垃圾分類等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逐漸成為一種潮流,形成了生態共享、生態共建的濃厚氛圍。(記者 曲晴)

(責編:孫一凡、張靜淇)

推薦閱讀

濱海高新區按下未來五年高質量發展快進鍵

高新區將認真貫徹市委、區委的決策部署,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在加快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和“繁榮宜居智慧的現代化海濱城市”的實踐中,擔當高新責任、展現高新作為、做出高新貢獻,奮力譜寫新時代自創區建設新篇章!
【詳細】
天津頻道|獨家關注|高層動態
|觀點評論濱海高新區按下未來五年高質量發展快進鍵 高新區將認真貫徹市委、區委的決策部署,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在加快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和“繁榮宜居智慧的現代化海濱城市”的實踐中,擔當高新責任、展現高新作為、做出高新貢獻,奮力譜寫新時代自創區建設新篇章! 【詳細】

天津頻道|獨家關注|高層動態 |觀點評論


15個委辦局晒出“民生成績單”

各委辦局主要負責人先后走進直播間,圍繞民生熱點問題,與群眾代表、聽眾、網友和專家學者交流互動,傾聽群眾意見、訴求,現場回應群眾關切,讓各部門能夠直接聽民意、解民憂、紓民怨,為改進工作提供參考。
【詳細】
商業財經|游在天津|科教文體|民生輿情 15個委辦局晒出“民生成績單” 各委辦局主要負責人先后走進直播間,圍繞民生熱點問題,與群眾代表、聽眾、網友和專家學者交流互動,傾聽群眾意見、訴求,現場回應群眾關切,讓各部門能夠直接聽民意、解民憂、紓民怨,為改進工作提供參考。 【詳細】

商業財經|游在天津|科教文體|民生輿情

本網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