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走進生態屏障 講好天津故事

2021年10月13日11:27 | 來源:天津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走進生態屏障 講好天津故事(圖)

秋陽照耀下的津城,草木蔥蘢,碧波蕩漾,魚翔淺底,鷗鷺飛鳴,擁抱著綠色的希望……

為宣傳闡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津沽大地的生動實踐,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昨日,來自我市社科理論界和文學藝術界的專家、作家、藝術家兵分兩路,深入津南區八裡灣、西青區王穩庄等雙城綠色生態屏障標志點位,開展採風調研活動。

把論文寫在綠色廣袤大地上

“嶺坡碧綠郁蔥蘢,流水涓涓翠鳥鳴”,走進位於津南區西南部的八裡灣,一幅天藍、地綠、水清的秀美畫卷頓時躍然眼前。

漫步徜徉在這綠色的海洋,大口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天津市委黨校副校長、教授徐中由衷感嘆:“心曠神怡。”“綠色生態屏障是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也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一個代表作。”徐中說,最近,市委黨校在和津南區接洽,准備在這裡開設現場教學基地,要讓學員們在參觀學習中體會天津市綠色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駐足八裡灣生態驛站,當天津理工大學循環經濟與綠色發展研究中心領軍專家、教授李健看到原來的舊廠房經過再利用發揮了新功能時,給出了大大的贊:“這是貫徹綠色新發展理念的一個具體體現,在貫徹新發展理念上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未來,他不僅會在教學中把這種示范項目與理論有機結合,講給大學生聽,還會向外省市作宣傳。

還有很多專家表示,要把天津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成果融入今后的課題研究中,真正把論文寫在綠色廣袤大地上。

著名作家高林友有備而來,他手持一支錄音筆,每當產生新的靈感或是聽到他人的感受,就按下錄音鍵記錄下來。高林友告訴記者,津南區是他出生長大和長期工作的地方,此次回到故鄉,他感受到的不僅有鄉情,更有震撼。“過去的荒草窪變成了一汪清水,過去的荒草地變成了稻田,生活在這樣的環境真是無比幸福。我計劃把今天的感受寫成一篇散文,今后也要經常來採風,作家隻有心中有愛、眼裡有景、腳下有泥,才能寫出好文章。”

寫出人民心中的獲得感、幸福感

在西青區王穩庄,昔日的“釘子小鎮”已經變成了集林、田、水、草為一體的西青綠色廊道,吸引了八方游客前來。漫步其間,濕地湖島相間、阡陌稻田交錯的壯美景象令大家放慢了腳步。市美協的畫家們不禁拿出紙筆,以速寫形式記錄下眼前的美景。看到眼前的生態美景與遠方的高樓大廈,中國美協副主席、市美協主席王書平激發了創作靈感,他對記者說:“自然景觀與城市景象相結合,這本身就是一幅水墨畫。我要根據速寫創作一幅作品,名字就叫《綠韻》。”著名作家呂舒懷也向記者談到了新的創作計劃,他說:“今后我還要常來,多找本地的村民聊一聊,用他們的生活來豐富創作素材。”

登上豐收塔,“水豐、綠茂、成林、成片”的大寫意生態場景盡收眼底,特別是一幅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為主題,融入紅船精神、“三牛”精神等元素的巨幅稻田畫,使專家、作家、藝術家們嘖嘖稱奇。研究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南開大學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院教授張貴在參觀后感嘆,以前一直在規劃文本中見到的美景終於呈現在眼前,他說:“生態共建共享、聯防聯控是協同發展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天津取得了顯著成效。”

前不久,中國曲協副主席、市曲協主席籍薇剛剛在這裡錄制了新作《豐收歡歌》MV,她說:“聞著稻香,就像吃了一碗香噴噴的稻米飯。當我站在舞台上演唱,眼前就自然浮現出這一片綠色美景。”著名詞作家紀連祥曾長期在部隊從事綠化方面工作,創作過一大批以歌頌綠色為主題的優秀歌曲,他告訴記者:“綠色不僅僅是景觀,更代表著生命。現在的天津,到哪兒去都可以看到一大片‘綠洲’,取得這樣的成就真是不簡單。作為文藝工作者,我們要用我們的筆、我們的歌寫出人民心中的獲得感、幸福感。”

講好天津的綠色發展故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一天的採風調研后,大家發出了共同的感嘆。“人的命脈在田,天津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所想、所盼、所急,在綠色生態屏障區建設數萬畝集生態、景觀和濕地等功能為一體的高質量農田,讓群眾享有詩意田園的幸福生活”,天津社科院資源環境與生態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牛桂敏與記者分享著此行收獲,“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在中心城區與濱海新區之間的黃金發展走廊上,規劃建設相當於中心城區兩倍面積的綠色生態屏障,顯示出天津生態建設的大手筆。”

專家、作家、藝術家們表示,此次採風調研汲取到的鮮活素材帶著泥土的芳香、綠色的氣息,他們要把這些素材帶到創作中,通過理論文章、詩歌散文、歌曲、曲藝、戲曲、舞蹈等不同形式,充分展現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思路舉措和進展成效,講好天津的綠色發展故事。(記者 翟志鵬 張清 攝影 姚文生)

(責編:唐心怡、張靜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