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讓民間藝術綻放新的光彩(大家談)

2021年12月30日12:3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讓民間藝術綻放新的光彩(大家談)

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民間藝術,對延續歷史文脈、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本期大家談,我們選刊三篇來稿,和讀者一起探討如何推動民間藝術推陳出新、更好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編 者

 

走進現代生活是關鍵

劉 勍

民間藝術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具有自然、質朴、生命力強等特點,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創造力。把這些老祖宗留下的寶貴財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關鍵在於讓民間藝術更好走進現代生活。

筆者在工作中認識了一些85后的非遺傳承人,比如出生在刺繡世家的張雪,從設計、載體、裝潢等多角度出發進行了探索,用作品展現年輕人的視角,將蘇繡融入現代生活﹔再比如廣西忻城壯錦技藝傳承人梁恆源,將濃郁民族特色和大眾消費結合起來,設計的產品廣受歡迎。這啟示我們,培養一批具有工匠精神、創新意識的傳承人,能夠推動民間藝術更好走進現代生活。

近年來,隨著相關政策的深入實施,民間藝術發展天地廣闊、未來大有可為。對於年輕傳承人而言,既要承擔起傳承的責任,更要立足新的時代條件勇於創新。惟其如此,才能讓民間藝術綻放新的光彩。

(作者為中國文聯副編審、《民藝》雜志社副社長)

鄉土藝術也能走進城市

蔡興林

二人轉是中國民間藝術的瑰寶,具有很強生命力。“寧舍一頓飯,不舍二人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二人轉扎根鄉土、反映現實,具有“土色土香”的特點,是東北民間文化的典型代表。

一方水土養一方唱法。上世紀50年代,筆者在把二人轉帶到北京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難,也在摸索中創作了不少備受觀眾歡迎的作品。總結經驗,除了唱詞短小精悍、風趣幽默,表演發於內在、融情於表等技術因素外,關鍵是要跟著時代走,把傳統中好的唱腔融入現在的音樂裡。事實証明,與時俱進做得好,鄉土藝術同樣能走進城市。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很多演員通過視頻直播將二人轉帶到網上,填補了現場演出的缺口。在二人轉推陳出新的過程中,不能偏離說唱扮舞的本色,一味靠演絕活、說笑話招攬觀眾。演出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同時,也要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在網絡直播中加強與觀眾的互動,以藝術的多姿多彩滿足群眾文化需求的多元多樣。

(作者為二人轉表演藝術家)

“融進去”才能“火起來”

徐本禹

“三閭刺繡”是湖北省秭歸縣的民間藝術。近年來,越來越多的80后、90后年輕從業者在工藝傳承的基礎上進行大膽創新,開發出系列時尚產品,實現了“三閭刺繡”的活態化傳承和長效保護。

如何讓民間藝術更有人氣、更有市場?“三閭刺繡”如同一個樣本,帶給我們啟迪與思考:民間藝術隻有“融進去”,才能更好地“火起來”。一方面民間藝術是大眾的藝術,要讓民間藝術走進我們的生活,就應當找准時尚需求點,根據需求倒逼創新,讓民間藝術富有現代氣息、“時尚范”。另一方面,對民間藝術進行創意研發、工藝改良、流程再造,充分借助新媒體平台和其他產品渠道,讓民間藝術與現代生活有機結合。與此同時,讓更多民間藝術走進校園、走進課堂,也能培養學生對民間藝術的熱愛。

在做好“融”字文章的同時,也要守護好民間藝術所承載的歷史記憶和文化根脈。隻有把民間藝術的文化基因傳承好,才能保護好民間藝術的“魂”,才能讓民間藝術更好地“火起來”。

(作者為湖北省宜昌市社科聯黨組書記、主席)

《 人民日報 》( 2021年12月30日 第 05 版)

(責編:李丹、崔新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精彩圖集
  • 訪民問暖 傾聽訴求
  • 暖身更暖心 暖流進入千萬家
  • 採暖季向華北輸送近45億方天然氣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