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天津代表熱議報告話改革創新:激發“第一生產力” 點燃“第一動力”

2022年10月21日09:18 | 來源:天津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激發“第一生產力” 點燃“第一動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當今世界,科技創新已經成為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支撐。連日來,出席大會的天津代表圍繞“改革創新”談感受、話思路、暢未來,大家紛紛表示,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加良好的狀態,激發“第一生產力”,激活“第一資源”,點燃“第一動力”,奮力書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天津篇章。

  著力激發創新動力

  努力實現更多突破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這為科教工作者進一步明確了奮斗目標、指明了前進方向。

  從實施“一流本科教育2030行動計劃”,深化“三全育人”“五育並舉”人才培養綜合改革,到緊緊圍繞“四個面向”,服務國家科技自立自強﹔從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到優化校院兩級管理體制……二十大代表、天津大學校長金東寒介紹,近年來,天津大學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以開放帶改革、以改革促發展,著力激發創新動力。

  “站在新的歷史時點,我們將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進一步釋放改革創新活力,在‘中國特色、天大品格’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道路上加速前進。”金東寒說,天津大學將把提升原始創新、自主創新能力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產出更多有重大影響力的原創性、引領性成果。同時,在機制創新上破題,進一步改革科研組織模式,鼓勵團隊合作、資源共享、學科交叉,發動全校教師著眼國家發展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在解決國家需求“燃眉之急”、人民健康“迫切需要”、關鍵領域核心技術難題中成長發展,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更大力量。

  持續創新發揮政策優勢

  助力天津高質量發展

  “天津海關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港視察時提出的重要指示要求,主動改革、銳意創新,全力服務天津港打造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綠色港口。”二十大代表,天津海關黨委書記、關長趙革說,近年來,天津海關首創實施“船邊直提”“抵港直裝”等改革,創新保稅租賃監管模式,深入推動天津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多項改革創新舉措被國務院向全國推廣。

  趙革說,天津海關將持續創新發揮政策優勢,進一步助力天津高質量發展。“我們將進一步創新監管模式,優化支持融資租賃、保稅維修、跨境電商等新業態健康發展,探索飛機租賃后市場發展動能,研究逐步形成覆蓋航空租賃全生命周期的監管體系,為穩定暢通供應鏈體系、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趙革表示,天津海關將著力推動綜合保稅區區塊鏈技術應用,不斷創新航空產業全鏈條集群監管模式,助力提升維修料件利用率,降低維修成本。同時,打造“平台+產業”的創新模式,推動跨境電商B2B業務高效發展,促進本土品牌實現信息化和國際化,不斷拓寬出口貿易通道。

  提前布局攻關元器件國產化

  徹底解決“卡脖子”問題

  “中國空間站工程是體現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協同攻關的典型領域,對此我深有體會。”就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於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部署,二十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系統總設計師楊宏表示。

  “我們瞄准國際航天技術前沿,獨立自主打造了世界先進水平空間站。”楊宏介紹,中國空間站堅持系統謀劃,獨立自主一體化設計空間站三艙,使多艙段、多航天器的系統可整合重構,形成了中國特色空間站方案。元器件是制約空間站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我國提前10年布局開展元器件國產化攻關,徹底解決了“卡脖子”問題。

  “載人航天工程技術復雜、規模宏大,這就要求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科學組織跨行業、跨部門協同攻關。”楊宏介紹,空間站設計與建造採用多學科交叉協同集智攻關方案,全國有上千家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等研制單位協同參與。在這過程中,實現了與國內其他高科技領域的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新型舉國體制,是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的制勝法寶。我們要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航天事業發展的戰略支撐,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實現密集突破。”楊宏說。

  立足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為“國之重器”再書新輝煌

  “黨的二十大報告將科技創新的戰略意義提升到新的高度,為今后我國依靠科技創新引領和支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一步指明了方向和路徑。”二十大代表、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黨組書記孟祥飛表示。

  孟祥飛說,10年來,超算從千萬億次到億億次,再到今天的百億億次,不斷攀登世界超算之巔。“現在‘快’對我們來說已經不是問題,更重要的是將‘超級算力’轉化為生產力,讓我國自主研發的硬件、軟件、工藝全面流向科研、產業各領域,構建起‘國產自主創新大循環’。”

  如今,天河超級算力已成為賦能“神器”,每天在“天河”系列超級計算機上運行的計算研發任務超過15000項,有8000多個科研企業政府機構團隊在“天河”上開展科技創新創業、產業領域的技術研發,已經成為國家重大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發展的支撐平台。

  “科技創新沒有終點,隻有不斷前行的加油站。面向未來,我們將站在更多技術前沿,意味著可參考、對標的方向越來越少,也意味著我們將更需要立足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迎來更多具有自主引領的創新發展。”孟祥飛說。(記者 孟若冰 於春灃 周志強)

(責編:張靜淇、崔新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精彩圖集
  • 冰雪運動“破冰”進校園
  • 不負春日好時光 櫻桃花開俏爭春
  • “小兔拔拔”叫響地裡的“金疙瘩”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