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截至今年6月,舞劇《絲路花雨》在40多個國家和地區演出3899場。圖為甘肅省歌舞劇院演員在表演《絲路花雨》。新華社記者 王 菲攝
英文版圖書《三體》三部曲。中國教育圖書進出口有限公司供圖
電視劇《山海情》海外版海報。《山海情》劇組供圖
國禮“四海升平”景泰藍賞瓶。胡贊磊攝
國家航天局首屆“太空探索與藝術創想大賽”特別獎作品——蘇繡“宇宙星空”系列作品之一,該刺繡作品引起國際天文學家關注。陳英華供圖
愛好中國武術的習練者們在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賈納多元文化節“中國館”的活動中表演舞獅。中新社記者 余瑞冬攝
江蘇南通大學外籍教師周佳(左)在江蘇南通伶工學社體驗京劇。許叢軍攝
北京世園公園中國館。楊 巍攝
數據來源:文化和旅游部
魯班工坊建設·體驗館外景。人民網記者 張桂貴攝
非遺傳承人楊柳表演非遺技藝獨竹漂,在短視頻平台受到海外用戶歡迎。蘇 濱 冉黔錢攝影報道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著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充分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不斷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思想保証、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
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戲曲、影視劇、網絡文學等加快“出海”、持續“圈粉”,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歡樂春節”、“四海同春”、中國文化年(節)等重大文化交流活動類型豐富、形式多樣,展現了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廣大文化文藝工作者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本報記者 鄭海鷗)
《人民日報》( 2023年10月10日 第 08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