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學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制
豐富課程資源 創新辦學模式(在一線)
“未來已來,同學們,你是誰、你想成為誰?在全面依法治國的新征程中你將扮演什麼角色、貢獻什麼力量?如果面對10年后的自己,你能否無愧地說一聲‘你好未來,我很努力’……”天津大學法學院的一堂課上,教師設計了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為誰學、為何學。
面對科技產業革命的挑戰、增強國際話語權的需要,近年來,天津大學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制,從品格、倫理、思維、知識、能力等10個方面提出更高要求,不斷推進學科建設。
“法學教育要有靈魂,我們的目標是培養一批有情懷、有學識的法治人才。”法學院院長孫佑海表示。
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已經到來,如何更好應對其對法學教育帶來的挑戰?
對此,天津大學法學院為學生列出學科融合新課表——
面向未來培養人才,與國內一流法學院發起成立法學教育創新聯盟﹔增設“環境損害司法鑒定”“人工智能與智慧司法”等交叉學科前沿課程﹔引入跨學科背景師資,利用學校突出的工科優勢,多學科協同建立生物安全中心、智慧司法實驗室、智慧法治研究院、綠色發展研究院等復合型人才培養高地﹔聘請院士、杰青等理工科學者擔任研究員,對學生進行多學科交叉培養﹔與國際工程管理專業合作建設“工程項目投融資”微專業﹔開設語言類課程,打造“法律+外語”高水平涉外人才……
“未來的法治人才是復合型人才,不僅要懂法條,還要通曉國際規則,能夠適應國際競爭與合作的需要。”孫佑海介紹,學校明確將“交叉復合”作為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引擎,打破學科的藩籬,創新辦學模式。
以現實需求為導向,天津大學法學院不斷豐富課程資源,選修課程由不足20門增加至近50門,構建起由理論課、案例研討課、實習實訓課、雙語課、在線課、跨學科課等組成的“理論+實務”立體化課程體系。課堂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綜合運用案例研討、模擬法庭、庭審觀摩、虛仿實驗等手段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在實踐方面,針對不同年級特點,採用庭審觀摩、辯論賽、職業規劃講座、模擬法庭、業務實習等方式,構建分年級分階段的實習體系,與法院、檢察院、律所等20余家單位共建實踐教學基地。
這樣的課程改革讓學生收獲滿滿。“涉外法治人才小班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從外語學習、合同法、証據法課程到各類專題講座,制訂了較為完備的學習計劃,為我們提供了成為高水平涉外法治人才的可能。”2020級本科生嚴彩媛說,“我們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完成小班的任務,這恰恰可以進一步鍛煉個人能力,收獲更高質量的學習成果。”
《 人民日報 》( 2024年01月28日 第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