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天津天開高教科創園正式開園8個月來,注冊企業1220家

努力讓每一份創新活力都能充分迸發

本報記者 陳偉光 武少民 李家鼎
2024年01月30日08:2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努力讓每一份創新活力都能充分迸發

  天津南開,津河之畔。天開高教科創園(以下簡稱“天開園”)核心先導區身處繁華鬧市,又隱於象牙塔邊。

  2019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考察時強調,自主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動能轉換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支撐,必須創造條件、營造氛圍,調動各方面創新積極性,讓每一個有創新夢想的人都能專注創新,讓每一份創新活力都能充分迸發。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天津從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出發,依托自身教育、科技、人才資源富集等優勢,於2022年底啟動天開園建設,著力打造天津科創新高地。正式開園8個月來,注冊企業已達1220家,其中絕大多數是科技創新型企業。天開園正加快成為天津“科技創新策源地”“科研成果孵化器”“科創服務生態圈”。

  “科技創新策源地”

  讓大學與城市相互賦能

  “出校區、進園區,從實驗室到公司僅需5分鐘車程。”去年5月,天津大學教授馬雷帶領團隊在園區創辦精儀量材(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團隊成果靜電儲存環等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設備相繼走上產業化之路。

  “天開園為科研人員結合產業發展方向、不斷攀登科技高峰提供了很好的土壤。”馬雷說。

  根據《天開高教科創園建設規劃方案》,天開園著力構建“一核兩翼”發展格局。“一核”坐落南開區,匯集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等多所名校,還有6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9個國家級工程中心、56個天津市重點實驗室,科技創新資源富集﹔“兩翼”分別位於西青區、津南區,突出轉化和產業化,具備豐富的載體空間資源。

  “大學是城市最重要的創新源。”南開大學京津冀協同發展研究院秘書長張貴認為,天開園構建的“科教優勢助力產業發展,產業升級反哺科教興盛”模式,推動大學與城市相互賦能。

  南開大學統籌學科優勢,聚焦科創與金融的深度融合,開辟“技術轉移與科創金融”專碩新方向,為天開園培養復合型人才。

  “積極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是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題中應有之義。我們鼓勵天大科研團隊加強基礎研究,瞄准前沿方向,用好天開園這個載體。”天津大學副校長王天友說。

  目前,天津大學校友、學生、教師參與注冊、遷入園區的企業已達73家。

  立足“科技創新策源地”功能定位,天開園還組建由全國重點實驗室、海河實驗室等447家成員單位組成的天開實驗室創新發展聯盟,大力推動園區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開展聯合攻關。目前,天開園誕生了“小型微流控檢測儀”“纖維素納米傳感器”等科研成果和專利。

  “科研成果孵化器”

  讓科研成果不再“沉睡”

  目前,天津永續新材料有限公司的3萬噸級生產線已進入最后裝修階段,公司負責人劉朝輝每天忙得不亦樂乎。

  就在幾個月前,永續新材料的主要技術成果“納米纖維素”,還“沉睡”在天津大學研發團隊的實驗室裡。

  “來到天開園,我們的科研成果加速孵化、轉化、產業化。”劉朝輝介紹,園區服務團隊從概念驗証、應用場景拓展、金融支持、生產場地落實等多個維度提供定制化服務。目前,成果細分應用“可食用保鮮涂料”產品的預期訂單已超過3000萬元。

  去年5月,天津大學博士生李雙陽帶著他和團隊研發的“體內可視化小口徑水凝膠人工血管”項目入駐天開園,目前產品已通過第三方力學性能測試和大動物實驗驗証。

  “人造血管的研發周期漫長,但我們仍得到天開園多項切實有力的政策扶持。”李雙陽說,目前,在園區的幫助下,項目穩步推進。

  “圍繞‘科研成果孵化器’功能定位,天開園深入推進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天津市科技局副局長方偉介紹,天開園探索“選、育、診、融、賽、轉”的運轉機制,覆蓋科研成果從高校走出,在園區孵化、壯大,實現產業化進入市場的全過程。

  依托天津在化學、化工、材料、精密儀器等領域的學科優勢,天開園推動更多高校科研成果的孵化、轉化、產業化,目前已與9所高校簽署合作協議。以腦機接口專用編解碼芯片、水系規模儲能電池關鍵材料和電芯等一批先進技術為支撐的科技型企業先后落戶天開園,越來越多的優秀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

  “科創服務生態圈”

  為科學家配備“創業家”

  “實驗室裡是內行,在市場上是外行。”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歐來良坦言,也曾想過將科研成果“變現”,但對創業風險有所顧慮。

  2023年6月,歐來良團隊的科研成果順利通過南開大學專家委員會論証,作為重點項目被引入天開園。

  股權架構怎麼設計,市場前景是否明朗,細分領域怎樣拓展,這些困擾歐來良的問題在天開園一一有了答案。天開發展集團等上門服務,為團隊“量身定制”發展方案。

  歐來良說,有了創業指導,公司發展速度遠超預期:最近,在天開西青園得到2000平方米的車間,5年免租金,“血液灌流器”“腫瘤粘附紗布”等創新醫療器材即將進入中試階段。

  “針對高校科研成果‘不敢轉’‘不願轉’‘不會轉’難題,我們為科學家配備‘創業家’。”方偉介紹,天開園著力構建“科創服務生態圈”,打造“一站式”綜合智慧服務中心﹔編制由67家概念驗証、小試中試平台構成的“天開科創技術服務平台能力地圖”﹔成立天津市技術經理人發展促進會,天津市概念驗証中心、中試平台咨詢委員會﹔推出34條扶持政策,目前已為平台公司、入駐企業、優秀人才等兌現政策支持資金2.36億元。

  截至目前,天開園已聚集金融機構108家,設立8隻總規模63億元的創業投資基金,吸引服務機構117家。

  “天開園創新氛圍濃厚,為我們創業提供了優質平台。”雲翊科技(天津)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天津師范大學畢業生張延鵬說,企業在初創時期面臨很多困難,天開園不僅在創業補貼等政策上“給力”,還提供了經營場地。

  高水平舉辦“天開大講堂”,邀請“創業大咖”開展專題授課,累計服務3000余名創業者和高校師生﹔邀請知名學者做客“天開創新沙龍”,打造創新思想工場﹔組建天開俱樂部,組織創新創業活動300余場。天開園強化知識供給,營造濃厚創新創業氛圍。

  “我們將扎實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建好用好天開高教科創園等平台載體,構建產學研合作新模式,發揮科教人才等優勢,強化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為天津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能。”天津市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

  《 人民日報 》( 2024年01月30日 第 07 版)

(責編:張靜淇、陶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