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天津市寧河區建設緊密型區域醫共體 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

2024年02月01日11:51 | 來源:天津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4年天津市將加快推進緊密型區域醫共體建設,提升鎮村兩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寧河區作為涉農行政區,在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上快馬加鞭,去年7月寧河區緊密型區域醫共體揭牌。通過優化區鎮村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傾力打造“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新格局,有效解決群眾就醫難、就醫煩、就醫遠問題。

  為危重病人搶時間

  對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來說,每一秒的搶救時間都彌足珍貴。但是對於生活在鄉村、離大醫院距離遠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來說,如何及時得到救治是個難題。

  “我們這個村衛生室就是個胸痛救治點。”寧河區豐台鎮北埋珠村衛生室負責人王振理告訴記者,村裡人如果因為胸痛胸悶等症狀來衛生室看病,會讓患者先做個心電圖,並開啟與寧河區醫共體總醫院(寧河區醫院)的遠程會診,如果寧河區醫院認為需要轉院治療,村衛生室按照寧河區醫院的方案緩解患者症狀,爭取時間,寧河區醫院同時開啟綠色通道,患者到院能得到及時救治。

  豐台鎮是寧河區離寧河城區最遠的鎮之一,單程就有30公裡左右的路程。如果病情來勢洶洶,需要更為復雜的診療時,村衛生室的處理能力有限,怎麼辦?

  寧河區醫共體以區級醫院為龍頭,在寧河區醫院原有胸痛中心和創傷中心基礎上創建區域胸痛中心、探索建設區域創傷中心。胸痛救治中心聯合120急救中心、急診科、心內科、呼吸科、影像科、介入室等科室,建立多學科聯合診斷(MDT)治療體系,並在蘆台、七裡海、潘庄、豐台醫院等9家基層醫療機構建立了胸痛救治單元,共建胸痛診療網絡,推動開展胸痛患者聯合救治。區域創傷中心建設自啟動以來,為急、危、重創傷患者提供了方便、快捷、有效的救治窗口和綠色通道,有效提高創傷救治水平,減少創傷損害。

  “我們作為胸痛救治單元,患者來了之后,走綠色通道,先救治后付費。先搶救,用上藥,同時將檢查結果上傳到寧河區醫院,遠程會診,如需轉院,我們醫院就有120急救車,馬上送到寧河區醫院進行救治。”豐台醫院院長賈文全說。

  寧河區醫共體內實行“一號制”分級診療辦法。患者在分院挂號就診后,如需向寧河區醫院轉診,無需額外挂號,可憑借分院挂號單(72小時內有效)及有效身份証件到患者服務中心,由工作人員根據身份証查詢、核實上轉信息接診,做好登記,給予辦理免費就診卡,並指引患者到相應科室就診。醫共體內轉診病人免挂號費,享受轉診綠色通道診療服務。實施醫共體“一號制”后,轉診患者就診平均時間縮短了約30%。

  讓優質資源沉下去

  不僅僅是急性心肌梗死、外傷等危重急難病症患者享受到了醫共體帶來的便利,“小病”、慢病患者同樣受惠。

  “我們這裡隨時可以遠程診療,非必須村民不用大老遠地跑到寧河區醫院了,因為去寧河區醫院,給他們看病的大夫就是遠程診療面對的人。”王振理說,有些藥品村衛生室沒有,可以由遠程診療的大夫從寧河區醫院開出,直接快遞到村裡,相當於增加了村衛生室的藥品儲備。

  按照“調結構、重管理、建機制、強基層、保健康”要求,以為農村居民提供普惠可及、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為目標,寧河區加快推進鎮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合理規劃配置鎮村衛生資源,明確村衛生室職責,加強村衛生室和衛生技術人員隊伍建設,醫保即用即報,轄區居民就醫實現就近取藥,切實打通“醫療最后一公裡”,使轄區患者“小病不出村,看病購藥有醫保”。

  家住七裡海鎮小八畝坨村的孫雨因為孩子發燒咳嗽,到七裡海醫院看病。孩子拍了胸片后,短短幾分鐘就得到了寧河區醫院影像中心專家的診斷結果。“上這兒拍個片子,傳到寧河區醫院的平台上,專家及時地通過片子給我們診斷,就覺得更放心、更安心。”孫雨說。

  寧河區醫共體不僅為患者提供通過遠程診療享受三級醫院醫生診治服務,而且提供專家下沉到街鎮醫院面對面服務患者的機會。

  “大娘,藥可不能這麼吃,不能吃一周停一周,要一直吃才有效。”寧河區醫院呼吸內科馬雲天副主任醫師在七裡海醫院對患者劉紅英說。“以前沒人告訴我阿司匹林不能這麼吃,”73歲的劉紅英大娘說,老伴兒身體不好,自己年齡也大了,去寧河區醫院不方便,沒想到能在鎮裡的醫院讓寧河區醫院的專家看病。

  作為寧河區醫共體總醫院,寧河區醫院的醫生下沉到各街鎮醫療機構,為患者提供診療服務。在七裡海醫院,記者看到10名在這裡出診的寧河區醫院醫生正在為患者答疑解惑。

  堅持公益屬性,致力於精准、精細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寧河區多措並舉推進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創新模式讓優質醫療資源“沉下去”就是舉措之一。寧河區充分發揮國家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作用,進一步拓展醫改廣度和深度,實行“1+N+10”模式,即以寧河區醫院為牽頭醫院,區中醫院提供中醫藥技術支持,整合分布在東、中、西部的10家衛生院,以業務合作、人才培養、技術支持等為紐帶,探索一體化管理等多種形式,完善連續通暢的雙向轉診服務路徑。推動醫共體內醫師執業規范化,支持醫共體內醫保服務醫師多點執業,助力基層開展更多診療項目。用好現有網絡數據平台,打通區、鎮街、村平台對接端口,實行醫療中心軟件統一管理,實現區域內資源共享互認,充分發揮醫共體建設的最大優勢。

  “自從寧河區醫院的外科專家來了,到我們這兒做擇期手術的就多了。”賈文全告訴記者,原來做疝氣等可以選擇時間的手術,患者更想去大醫院找專家做,但是路途遠不方便。“現在專家到了家門口,麻醉師也是從寧河區醫院來的,手術器材也是直接從寧河區醫院領來的。有時候豐台鎮的患者到寧河區醫院看病,能在我們這兒做的手術,大夫都讓他們回來做,費用按一級醫院算,比寧河區醫院更低,又方便又實惠。”賈文全說,有的老人因為子女在外打工,以前怕去寧河區醫院手術沒人照顧,但是和家門口豐台醫院的醫護人員更為熟悉,術后短期住院可以得到很好的護理。

  把基層水平提起來

  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惠及群眾,基層醫療機構的醫護人員也獲得了學習的機會,帶動基層醫療水平提升。

  “這個治療方案沒問題。”馬雲天對一位拿著化驗單來請教的七裡海醫院醫生說。這名醫生有一位呼吸道疾病患者,在接受一段時間治療后,化驗結果有兩項指標偏高,他馬上找馬雲天咨詢。馬雲天詳細了解了治療方案,再結合化驗結果,告訴他:“化驗結果只是個參考,病人的情況在好轉,說明治療方案可行,可以再觀察一段時間。”

  “跟著馬雲天主任,學習到了很多知識。”七裡海醫院醫生張雅雯說,馬雲天來出診,她一直跟在旁邊,“我們基層醫院的醫生對於有些疾病的認識不足,跟著寧河區醫院來的專家一起出診,聽他們給患者講解,自己也加深了對疾病的了解,以后可以給患者普及相關知識。”

  “我們通過緊密型醫共體,建立了影像中心、檢驗中心、專家下沉、遠程會診、上下轉診、人才培養等有效手段,方便了患者就醫,達到了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目標。”賈文全說,作為基層醫院的管理者,他特別感謝寧河區醫院的專家們對豐台醫院提升規范化管理水平帶來的幫助,“我們是基層醫院,很多規劃不知道怎麼做。寧河區醫院的專家們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比如護理流程的建立、醫院文化建設等。”

  提升基層醫療水平,把患者留在基層的同時,更好地進行健康教育,“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寧河區醫共體實行“家醫團隊為主體、全科專科有效聯動、醫防有機融合”服務,將二、三級醫療機構專科醫生作為技術支撐力量納入家庭醫生團隊,以慢病管理為抓手,通過早診早治、規范化治療,鼓勵中醫醫療機構和中醫特色家醫團隊提供中醫“治未病”服務。將患者滿意度放在首位,實行“3+1+N”模式,“3”為高級職稱專家、住院醫師、執業護士組成,“1”為公衛醫師,“N”包括鄉醫、網格員、中醫師等,共同組成團隊,多團隊簽約,提供24小時家庭醫生專屬服務。重點體現“3+1+N”中N的作用,通過組織開展大型義診活動,宣傳推廣家庭醫生簽約。

  像馬雲天這樣的專家每次到基層醫院出診,經常會拿出半天時間對基層醫護工作者進行培訓。“我們經常下鄉,除了培訓,還會到行動不便的患者家中出診。”馬雲天說,“在基層醫院面對病人,很多時候講解要深入淺出,普及衛生健康知識,培養他們預防疾病的意識和健康的生活習慣。下基層真正做到了以病人為中心,非常有意義。”

  以合作共享促發展

  寧河區醫共體的新任務——主動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加快推進坐落在寧河區的清河農場、蘆台農場、漢沽農場醫療一體化發展。寧河區醫院與北京市清河農場、河北省唐山市蘆台經濟開發區、唐山市漢沽管理區等地的區域醫院,對患者開展醫學影像共享服務,通過遠程影像會診,為患者及時提供影像診斷報告,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有效解決較偏遠地區患者進行X線檢查、CT檢查后需攜帶照片到更高一級醫院出具診斷報告的難題。

  同時寧河區通過合作共建將醫療專家團隊“請進來”,積極促進與三級醫院合作,與天津市第三中心醫院簽署了《醫聯體框架協議》,在落實重症、危重症患者診治、轉診、會診和技術指導的基礎上,第三中心醫院將派出重症醫學、消化內科等專家團隊,加大醫療發展、人才培養力度,與相應科室進行特色技術推介和專業對接。

  去年12月30日,寧河區中醫醫院新址試運營。依托寧河區政府與天津中醫藥大學合作戰略協議,寧河區中醫醫院將與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合作,挂牌成為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寧河醫院,進一步加強醫、教、研結合,借助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專家定期坐診、開展業務培訓等方式,打造優勢特色中醫院,持續推進寧河區中醫藥事業健康快速發展。(記者 耿堃)

(責編:張靜淇、陶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