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天津持續實施20項民心工程為民辦實事:吃穿住行用 底色是幸福

2024年02月02日10:34 | 來源:天津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吃穿住行用 底色是幸福(圖)

地標性城雕建筑世紀鐘吸引游客駐足“打卡”。記者 吳迪 攝

  建立微信群,每天的菜單發到群裡,老人能點自己喜歡吃的菜。天津市北辰區宜興埠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開設的就餐服務,留住了老人的“胃”,也抓住了年輕人的“心”。日托、全托服務,可以讓失能人員家庭喘口氣。作為首位入住老人,82歲的張玉珍告訴記者:“在這裡吃得好、住得好,很滿意我們的晚年生活。”

  過去一年,隨著宜興埠鎮未來城小區入住率越來越高,鎮上的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隨即嵌入其中、開門納客。多樣化的養老服務,不僅讓居住在未來城的老人有了“享老”的地方,也為居住在未來城的年輕人解決了吃飯難題。

  政府出場地、給補貼,交給社會力量來管理。在天津,一批又一批養老服務綜合體建在老人身邊,家門口“享老”,托起幸福“夕陽紅”。

  全心為民

  發力補短板 用心解難題

  人民城市為人民,如何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找准根子,才能開好方子﹔選對路子,才能邁開步子。正是因為了解了老人的真需求,才有了家門口養老模式。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在天津,傾聽民聲、尊重民意、順應民心而來的為民實事還有很多。

  去年,在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中,南開區一名常年與困難群眾打交道的民政干部拋出了這樣的問題:“在申請社會救助時,有的家庭往往因為擁有一輛汽車或是家庭存款稍微超出一點兒,就被‘卡’住,雖不夠救助條件,但他們的生活確實困難,這部分人找到我們,該怎麼伸出援助之手?”

  把沉在下面的問題打撈上來,很快,難題有了破解方案——對低保家庭經濟狀況核定進一步放寬,建立低保家庭財產“豁免”制度,對於那些因罹患重大疾病、重度殘疾長期就醫使用機動車的家庭,可以允許家庭成員名下擁有一輛機動車﹔對於家庭因為治療,家庭成員人均存款超過同期24個月城鄉低保標准,且累積持有時間未超過12個月,可以予以豁免,豁免時間最長不能超過12個月……當《天津市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定辦法》《關於進一步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等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出台后,南開區的民政干部第一時間通知了居住在廣開街的宋建國。家中既有肢體殘疾人,又有心臟病患者,在新政策下,這個並不富裕的家庭再也不會因為家裡有機動車而無法申請低保邊緣家庭資格,按月領取的保障金為他們捉襟見肘的生活送去了希望之光。

  圍繞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在補短板上發力,在解難題上用心﹔聚焦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需要,天津在出實招、下真功。

  數據賦能

  想群眾所想 辦群眾所盼

  以數據賦能使群眾辦事更便捷。小小派出所離老百姓最近,將隻能辦理戶政業務的派出所擴大功能,讓交管、出入境、治安等140項與群眾生活緊密相關的業務,實現“一窗通辦”。

  作為“新天津人”,劉先生是“一窗通辦”的受益者。本是到公安和平分局南營門派出所咨詢居住証積分落戶業務,沒想到民警把他的事兒全部攬了下來。“民警告訴我辦理戶口遷移需要帶的証件,讓我省去了回老家辦理遷移証的周折。同時,民警還詢問我后續是否有外省市親屬投靠的需要,這個在派出所也能辦,真是想群眾之所想、辦群眾之所盼。”劉先生說。

  生於斯,長於斯,市民不僅是對城市最熟悉的人,也是城市民生答卷的“閱卷人”。

  老舊小區改造,提升老百姓的獲得感﹔建設“口袋公園”,持續改善城市生態﹔更新燃氣、供水、排水、供熱等老化管道,增強安全性……不久前,連續實施17年的天津市20項民心工程就2023年完成情況向群眾交賬。一個個惠民項目,記錄著城市為民辦實事、為民謀幸福的足跡。

  持續實施20項民心工程,提升就業質量和社會保障水平,促進優質教育加快發展,加強醫療健康服務,豐富群眾文體生活……在剛剛閉幕的市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民生篇章”,再一次用務實的舉措,提升“民生溫度”,增加“幸福厚度”。

  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現實,天津解開人民的“幸福密碼”,就是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將民生領域的“關鍵小事”辦成群眾心頭的“溫暖大事”,讓居住在這裡的人共建共享幸福家園。(記者 韓雯)

(責編:張靜淇、陶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