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金融有力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古文化街,數字化金融創新產品——“智慧通”服務三地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 記者 錢進 攝
如果眼裡有光、心中有數、手中有策、行動有效,一個人自然朝氣蓬勃充滿干勁。一座城市亦然。
早春時節,津沽大地處處洋溢著溫暖與活力。剛剛結束的中共天津市委十二屆五次全會指出,要把習近平總書記對天津提出的總體要求作為推進各項工作的主題主線,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為戰略牽引,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天津篇章。置身其中,天津金融系統隻爭朝夕開新局,不負韶華勤耕耘,傾力推動金融活水高效澆灌實體經濟叢林。
精准服務經濟“毛細血管”
若問這個春節天津年味兒最濃的地兒,“津門故裡”古文化街一定名列前茅。連日來,整個街區彩燈高懸,人流如織,商戶忙而有序。
“從小年到元宵節,客流量和銷量都翻了好幾番,其中至少有一半顧客來自北京、河北,”在古文化街通慶裡北8號,專售天津特產的一家門店的店長田愛文笑逐顏開。
正說著,一位說話帶著京腔的女士挑了幾盒十八街麻花、二廠醬貨過來掃碼結賬。隻聽掃碼器“嘟”的一聲之后,“天津銀行收款……”的聲音就響起。
“這是天津銀行的‘智慧商戶通’,支付結算也就一眨眼的工夫,很快捷。”田愛文忙裡偷閑告訴記者,“最難得的是,銀行憑著我的交易流水,就給我信貸額度。我從手機上申請用款,分分鐘就到賬戶了。”節前因為要囤一大批天津特產,她通過“智慧經營通·用唄”貸款20萬元,純信用,利率也低,“它可真是我們急需用款的‘及時雨’”。
“智慧商戶通”是人行天津市分行指導天津地方法人銀行打造的服務京津冀地區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金融創新平台,人行天津市分行運用支小再貸款等貨幣政策工具予以合理支持。
“秉承‘收付更輕鬆、貸款更便捷’的創新理念,這個平台每天服務京津冀地區450萬用戶的近550萬次消費。”天津銀行副行長鄭可介紹,基於合規利用支付數據賦能,該平台為三地個體工商戶提供信貸支持,可以秒批秒貸、隨借隨還、動態提額,因為契合了小商戶們“小、頻、快、急”的資金需求而備受歡迎。
截至今年1月末,該平台已為京津冀地區將近18萬個體工商戶提供了157.57億元的信貸支持,累計發放信用貸款110.29萬筆。資金活水精准注入經濟的“毛細血管”,助力街巷煙火氣更旺。
做好普惠金融這篇大文章,是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建設的應有之義。市委金融辦副主任武岳說,市委十二屆五次全會也對此提出了新要求。金融服務要堅持把京津冀協同發展作為主戰略和主抓手,主動辦好協同融入的事,促進區域一體化、京津同城化發展。
協同助推交通一體化
昨天上午11:08,天津北辰高鐵站,從北京站始發的復興號列車准時抵達。乘客們個個表情輕鬆,多數人隻簡單挎個小包或背個雙肩包,宛如同城公交出行。
“京濱城際起於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終點在天津濱海新區濱海西站,既承擔京津冀沿線客流,又是京滬高鐵輔助通道的組成部分。全線貫通后,在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形成集鐵路、民航、地鐵等多種交通方式於一體的大型綜合交通樞紐,將進一步助力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市交通運輸委鐵路建設處一級主任科員張春利說。
“軌道上的京津冀”越來越便捷的背后,少不了金融的支撐。
總投資267.83億元的京濱城際鐵路,自2017年開工建設以來,國開行天津市分行通過多種渠道提供了大額低息資金支持。該行客戶一處的處長萬江透露,他們對京濱城際鐵路項目累計授信近120億元,發放貸款超16億元,貸款期限25年,並運用開發性金融工具,通過國開基礎設施投資基金累計兩批次提供超15億元資本金,已全部用於項目建設。
這是多“兵團”協同作戰的成果。期間,市委金融辦與市交通運輸委、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天津監管局(下面簡稱:天津監管局)協同推動,發揮我市重大項目融資對接長效機制作用,組織銀企對接,暢通融資渠道,推動國開行、工行、中行、建行、郵儲等多家銀行為京濱高鐵項目提供資金支持。
據天津監管局數據,截至2023年末,天津轄內銀行機構支持交通一體化貸款余額3433.69億元,同比增長19.93%,其中政策性銀行牽頭支持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的銀團貸款余額1461.69億元,佔全轄該類銀團貸款余額的80%。該局還指導轄內開發銀行、政策性銀行落實“保本微利”定位,持續降低京津冀協同發展項目融資成本。
瞄准新質生產力再揚帆
市委十二屆五次全會強調,要把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推動天津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如何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勇爭先、善作為,是當下天津金融系統思考的重點和瞄准的靶心。
2月28日,市委金融辦、人行天津市分行、市工信局聯合開會,部署龍年金融支持重點產業鏈新任務。三部門要求金融機構堅持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一起抓,聚焦重點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發展,精准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
產業是發展的根基。打造自主可控、競爭力強、安全可靠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此前,我市梳理了信創、集成電路、車聯網、航空航天、高端裝備等12條重點產業鏈,以此為抓手傾力培育新動能。天津金融及時跟進,開展金融服務重點產業鏈專項行動,讓12條重點產業鏈每條都“名花有主”——由好幾家擅長該鏈的金融機構同台競技,優勝劣汰,促進產業鏈與資金鏈深度融合。截至2023年末,12條重點產業鏈貸款余額1382億元,較年初增加412億元,同比增長42.5%。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市委金融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接下來,天津金融將圍繞制造業“創新鏈”“產業鏈”打造“資金鏈”,滿足制造業不同發展階段的資金需求,圍繞“鏈主企業”“龍頭企業”特點,“一企一策”創新金融產品,加強“投、貸、保、擔”等聯動,為制造業企業提供多元化融資支持,並穩步降低其綜合融資成本。
指著面前的任務單,天津監管局副局長馬英告訴記者:“我們將圍繞天津‘十項行動’,持續加大對交通一體化、產業升級轉移、生態保護等重點領域的金融支持,加強與北京同業在非首都功能疏解項目信貸管理、授信額度共享、行內銀團、押品互認和審批結果互認等方面的協同服務,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撐。”
一年之計在於春。人行天津市分行副行長夏洪濤說,市委十二屆五次全會強調,要堅持改革的精准性、針對性、實效性,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上善作善成。人行天津市分行將引導促進京津冀區域金融要素有序流通和資源優化配置,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天津實踐貢獻金融力量。(記者 岳付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