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河北區“小修小補”回歸百姓生活圈

2024年04月17日12:58 | 來源:天津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小修小補”回歸百姓生活圈

  鞋子破了能修,拉鏈壞了能換,車胎爆了能補……這些小事看似不起眼,卻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求告知,哪兒有改衣服的?”“誰知道哪兒有修鞋的,不是連鎖店特別貴的那種?”……生活中,經常有人在朋友圈或社區群裡提出這樣的問題。曾經,這些“小修小補”攤位在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然而隨著城市發展,它們卻漸漸難覓蹤跡。

  為推動商務部等13部門研究制定的《全面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在基層落實落地,從去年年底,河北區王串場街緊扣“特色生活服務示范街”定位,圍繞街域居民所需所盼,聚焦補齊基本保障類業態、發展品質提升類業態,以幸福道商業街為軸心創新打造“小修小補”商業街區,以集群效應輻射帶動周邊民生服務提質升級,努力把居民日常的“需求清單”轉化為便民利民的“滿意清單”,助力全區基層治理服務能力整體提升。

  “王串場街道下轄14個社區54個自然小區,常住人口6.7萬余人,60歲以上老人佔比38%,是一個典型的人口密度高、老齡化程度深的街道,煙火氣十足,‘小修小補’看似不起眼,卻滿足了咱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小細節’中體現了‘大民生’。”河北區王串場街道黨工委書記張岩說。

  “我們這輩人節儉慣了,東西舊了也舍不得扔,總想著修好了還能用。手表該換電池了,鞋子開膠了,拉鎖壞了,以前都能找個小攤兒修修,后來都找不著了。”王串場街道開雲裡社區65歲的蒲大爺說,“現在行了,街道把小攤兒都聚在一起,出門一趟全修好,太方便了。”

  經街道黨工委前期大量調研走訪,街域居民對家門口改衣服、配鑰匙、修拉鏈等“小修小補”訴求量大,“小修小補”看似“低頻”卻是“剛需”。通過梳理統計,街域內雖存在部分“小修小補”從業者,但數量不多、分布零散,且佔道經營、非法經營等問題突出,管理難度較大。

  “幸福道商業街內雖有幾家‘小修小補’店鋪,但位置散落未形成集群效應。如何依托幸福道商業街現有閑置店鋪,吸引‘小修小補’落戶市場、回歸日常,讓居民看得見、找得著,滿足群眾便利生活新期待,是我們致力打造‘小修小補’商業街區的初心宗旨。”張岩說。

  據了解,河北區王串場街幸福道商業街佔地面積15010平方米,商鋪500余間,從業人員1000余人,日均服務周邊居民高達1.2萬人次,累計輻射服務河北區、河東區等15條街道80余個社區,客流量大,民生訴求多樣,消費潛力巨大。

  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街道通過點位優先、政策扶持、租金優惠等方式,引導小修小補“流動攤販”集中入駐幸福道商業街。同時,用足用好線上線下兩個平台,加大“走出去”力度,邀請其他街鎮相關業態商戶入駐,為“小修小補”創造成本更低、客群更廣的服務環境。目前,幸福道商業街服務類別涵蓋修鞋、開鎖、配鑰匙、裁縫店、自行車維修、小家政、疏通下水管道、修金銀首飾、皮具維護保養、小家電維修和鐘表維修等,已初步形成“小修小補”新業態的規模效益。

  “接下來,我們將積極爭取相關扶持政策,採取有效措施,繼續引入其他區域、其他街道更多品類的‘小修小補’商戶。對於那些位置偏僻且出租難度較大的攤位,我們計劃推出‘聯合租’‘一對一定向租’‘鏈接租’等多種優惠出租套餐,減輕商戶負擔,吸納新的業態。”幸福道商業街項目負責人陳慶鋒說。

  “以前在馬路邊支攤兒,風吹日晒不說,還總被投訴佔道經營、影響市容。現在好了,在街道的扶持下,我有了固定攤位,還在居民區裡,修車的人多,收入也穩定了。”張金廣師傅在幸福道商業街的中段開了一家修車鋪,不久前,他還學習了電動自行車修理,增加了服務項目,生意越來越紅火。

  “我們系統地整合了分散在街頭巷尾的‘小修小補’網點,同時著力破解了實體網點不足、場地受限、‘流動攤販’等問題,吸引更多相關業態從業者入駐,集聚效應和規模優勢凸顯,不僅為百姓提供解決民生需求的便捷入口,也為民生小店提供了更多被看見的可能,實現居民有便利、攤主有生計、城市有煙火。”張岩說。(記者 宋德鬆)

(責編:崔新耀、張桂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