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聚首津城 共話城市更新機遇與挑戰

人民網天津4月28日電 (記者唐心怡)4月27日,“重塑空間・煥新價值”學術論壇在天津舉辦,邀請業界專家代表學術研討,探討城市更新、建筑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創新探索與實踐經驗,凝聚城市更新的方向和價值,共話城市更新的機遇與挑戰,為城市更新發展引智聚力。
論壇上,天津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綠色建筑設計研究院副院長、項目策劃中心主任鄒鑌,在《傳承、創新、保護、發展——五大道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方案》的演講中,探討了天津五大道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與利用方案,強調了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重要性。
鄒鑌說,“我們保護歷史街區的同時,必須考慮到居民的生活需要和文旅發展的要求,確保城市更新既保留歷史風貌,又滿足現代城市功能需求。在保持歷史建筑原貌的基礎上,通過科學規劃和技術手段,提高區域的生活質量和文化旅游價值。”
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單霽翔作總結發言。單霽翔認為城市更新最重要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滿足人們不斷增加的精神、文化的質量來進行設計,並強調了天津城市更新中歷史街區的綜合保護和有機更新的重要性,保持歷史街區的原始風貌和文化故事,更多考慮和尊重社區原住民的需求和生活質量,通過動員社會力量和社區居民的參與來進行街區的改造。“天津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從‘保起來’到‘美起來’再到‘活起來’,是歷史街區與工業遺存保護的必由之路,在這方面天津已經做了很多具有實踐意義的工作,希望今后有更多更好的經驗向全國推廣。”單霽翔說。
論壇同期舉行了沙龍研討活動,多位設計師和專家,圍繞城市更新展開深入交流探討,分享了各地區開展城市更新的成功案例和經驗成果,對未來開展城市更新如何傳承歷史文脈、留住城市記憶、延續民風民俗達成了廣泛的原則共識,為天津深化實施城市更新工作提供了經驗和借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