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通“硬聯通”“軟聯通” 天津推動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走深走實
人民網天津5月11日電 (郭維瑾)“一是工作機制更加完善,二是交流合作更加密切,三是重點項目推動更加務實。”在5月10日召開的“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系列新聞發布會上,天津市教委主任荊洪陽介紹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走深走實的有關情況。
工作機制上,簽署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五年總體框架協議、三年行動計劃,建立工作對接、統籌協調、督促落實等六項機制,形成目標同向、政策協調、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協同發展工作格局。市教委成立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工作專班,建立工作台賬,定期研究調度,推動各區、各學校主動對接、同向發力。
交流合作上,在高等教育方面,推動市政府與北大、清華、北理工、北航、河北工大等高校深化合作,啟動津冀20名高校干部教師異地跟崗實踐鍛煉計劃。組織18所在津高校赴雄安參加“百所高校雄安行”活動。天津工業大學與滄州市政府,天津醫科大學與唐山市政府、河北醫科大學、承德醫學院分別簽署合作協議。在職業教育方面,舉辦第三屆津雄職教論壇,牽頭組建16個京津職教發展聯盟,三省市聯合共建京津冀職業教育改革示范園區。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與保定市政府、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與承德應用技術職業學院、天津市職業大學與雄安人力資源公司、天津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與雄安新區三縣職教中心簽署合作協議。在基礎教育方面,三省市考試院和教科院分別簽署協議,啟動京津冀教育協同數字平台,開展聯合教研、課程共享。天津市有9個區分別與北京市6個區、河北省6個地級市教育部門簽署合作協議,承接河北省100名中小學骨干校長教師來津跟崗研修。
重點項目推動上,北京協和醫學院天津校區落地靜海。引導高校主動融入京津冀重大項目研發、成果轉化,舉辦“校企緊握手”系列對接會,承接京冀技術開發項目1225項,總金額約15.58億元(其中,北京1184項,金額15.03億元﹔河北71項,金額0.55億元)。天津17所職業院校為京冀和雄安新區企業開展員工技能培訓2.17萬人次。落實“通武廊”“大北廊”教育協同發展合作協議,天津136所中小學幼兒園與京冀兩地226所中小學幼兒園聯合開展教研實踐活動。推動天津一中、四中、實驗小學、實驗幼兒園“一園三校”與雄安新區開展合作辦學。
荊洪陽介紹,下一步,天津教育系統將按照一以貫之、善作善成的主基調,推動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再上新台階。
一是辦好系列主場活動。今年,天津市輪值牽頭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專題工作組。本月下旬,將組織三地召開工作會議,簽署新一輪共建協議,舉行京津冀生物醫藥現代產業學院、智能供應鏈產業學院等揭牌儀式,發布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專項規劃研究課題,舉辦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基礎教育工作交流論壇。
二是加快合作辦學進度。推動優質學校與京冀共建教育教學聯合體,推進“通武廊”基礎教育一體化。與雄安新區簽訂基礎教育發展合作協議,推進津雄教科研一體化,共享教育教學、課程開發、師資培訓等優質資源,共建義務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區。推動天津一中與雄縣一中深化合作,加快天津“一園三校”與雄安新區(容城縣幼兒園、安新縣雁翎小學、容和紅杰初級中學)合作辦學進度,打造津雄合作的標杆學校。深入研究京津同城化的深刻內涵,加強兩地教育基本公共服務協同的目標任務、方法路徑,暢通“硬聯通”“軟聯通”。
三是深化京津冀產教融合。聚焦京津冀“五群六鏈五廊”產業發展規劃,撮合三地共建產教聯合體、共同體及卓越工程師學院、現代產業學院、研究生產教融合工作站,提升人才培養與區域產業的契合度。加強京津冀高校創新聯盟建設,擴面推廣“新工科”教育改革,推進課程互選、學分互認、教師互聘和學生交流。持續建強“雙高計劃”建設聯盟、津雄職教發展聯盟和職教改革示范園區,為雄安新區職教發展注入新理念。
四是促進京津冀科教融匯。深度融入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健全三省市高校協同創新機制,合力壯大基礎學科、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引入駐京高校國家級創新平台在津設立分部。實施“千團千企創新計劃”,以重大科技任務為牽引,組織三地高校聯合企業組建跨區域跨院校科研團隊,開展聯合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三地科技成果在天開園落地轉化,助力寫好北京科技創新優勢和天津先進制造研發優勢結合的“大文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