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我們的京津冀﹒深融丨以協同創新激發新質生產力能級躍升

人民網記者 孫翼飛
2024年05月16日18:35 | 來源:人民網-天津頻道
小字號

走進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的一處蔬菜大棚,草莓、黃瓜、小番茄水靈鮮嫩,長勢正旺。

順著一株株植物往下看,插進土壤裡的傳感器正記錄著植物的“健康情況”。“黃瓜‘渴’不‘渴’,小番茄要不要施肥,都是它們自己說了算。”科芯(天津)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建龍說。

在科芯(天津)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精准灌溉智能化、水肥一體數字化設備的加持下,大棚內的蔬菜郁郁蔥蔥,長勢喜人。人民網 孫翼飛攝

在科芯(天津)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精准灌溉智能化、水肥一體數字化設備的加持下,大棚內的蔬菜郁郁蔥蔥,長勢喜人。人民網 孫翼飛攝

5年前,胡建龍帶著團隊,將公司從北京搬到了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目前,科芯研發的精准農業節水灌溉項目已入選農業農村部優秀案例,在京津冀地區的不少農田裡,都能見到科芯運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手段研發生產的精准灌溉智能化、水肥一體數字化設備。

胡建龍說:“我們希望能夠改變靠天吃飯的傳統農業,看到公司的技術能夠給京津冀三地農民帶來收益和效率上的雙提升,感到很欣慰,這也是科技的意義所在。”

在致導創新(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架復合翼無人機產品正進行組裝測試。

“無人機研發要經過反反復復的飛行測試,公司離試飛區車程不到5分鐘,研發和測試能夠無縫銜接。”致導創新(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治國說,所以,7年前公司在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設立天津子公司,開啟“北京設研發總部、天津進行中試生產”的協同創新發展之路。

短短幾年,致導科技在濱海—中關村科技園“飛”出了一條上揚的發展軌跡:實現了從無人機使用的單一航電模塊研發生產到整機研發量產,營收年均增長超15%。

近年來,濱海—中關村創新基因持續迸發,創新成果轉化能力大幅提升,一批成長性強的科技企業茁壯成長。天津威努特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連續兩年位列工控防火牆榜首,成為國內工控安全領域龍頭企業﹔零氪科技、阿裡巴巴智能信息事業群項目相繼進駐﹔銳創環保、創雲融達、天易海洋管道測試等一批企業入選2023年天津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關鍵落子”,截至目前,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累計注冊企業超5000家,累計為1000余家北京科技企業提供科技創新和應用場景支持。這片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試驗田”,已逐步變成為區域內科技型企業提供創新服務、應用場景支持的“豐產田”。

“今年,園區將在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優化創新協同、產業協同、利益協同‘三個協同機制’,以協同創新激發新質生產力能級躍升,推動科技園在創新驅動、產業基礎上同頻升級,努力將科技園建設成為京津冀全面創新改革的引領區、吸引聚集全球創新資源的高地和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的示范區。”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辦公室主任陳強說。

(責編:孫翼飛、張桂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