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天津市武清區粜糧務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劉天民——

種好都市“菜園子” 鼓起村民錢袋子

本報記者 李家鼎
2024年05月17日08:2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種好都市“菜園子” 鼓起村民錢袋子

  見到劉天民,並不容易。一大早,他先是召集村干部一同檢查村容村貌,研究硬化路破損面修復事宜,緊接著來到村裡的農業產業園,查看大棚內瓜果蔬菜的長勢,又接待了兩撥北京來的採購商……“村民信任咱,把擔子壓給咱,不忙活不行啊!”劉天民快人快語。

  這裡是天津市武清區南蔡村鎮粜糧務村,劉天民是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2009年,在外打工多年的他回到村裡,發現眼前這片土地“既熟悉又陌生”:“跟我小時候一樣,家家住著破瓦房,村路還是土路,‘地裡刨食’不易,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找個同齡人聊天都費勁。”劉天民回憶。也是在那一年,他進入村兩委班子,在深入了解村情村務后,他下定決心:不進城了。

  粜糧務村農業設施基礎差,也缺乏適合規模種植的農作物良種,多年來村民“單打獨斗”“看天吃飯”,農產品銷路也不暢。“土地集中,才有規模效應。”劉天民決定牽頭成立專業合作社,以每年每畝1000元的價格將146畝土地流轉。

  選對發展方向是關鍵。粜糧務村西臨北運河,東靠武香路,駕車出村向西行駛15分鐘,就能抵達京津高速入口。“去北京50分鐘,到天津市區45分鐘。”劉天民介紹,因地處毗鄰京津的獨特地理位置,元代京杭大運河開通后,粜糧務村逐漸發展為糧米交易之地。“守著兩座大城市,我們要當好都市‘菜園子’。”劉天民打算大力發展現代都市型農業,打造果蔬專業合作社。

  搞農業,光憑一腔熱血還不夠。“起初,我們大規模種桃,但趕上了病虫害﹔后來改種西瓜,又因為品種是‘大路貨’,賣不上價。”劉天民的思路逐漸清晰起來,“說到底,還是得靠科技。”

  在區、鎮兩級政府的牽線下,粜糧務村與天津農學院、天津市農科院等單位建立聯系。劉天民邀請專家“把脈”,精挑細選優質品種,發展節水農業,引進自動化育苗設備、無土栽培設備。劉天民還多次組織村民外出學習,相繼引入光伏發電增溫裝置、物聯網監控技術、智能調控和病虫害防治系統。

  走進村民王桂玲承包的種植大棚,隻見甘蔗幼苗與藤蔓上的小西瓜間隔錯落,共同生長。在農業專家的指導下,王桂玲大膽試驗甘蔗、西瓜套種,去年畝均收益超過10萬元。

  “路子找對了,規模效應就顯現出來了。”劉天民說,近年來,粜糧務村通過新品種推廣示范、種植技術培訓等方式,帶動周邊新建設施農業2萬余畝。村裡開發的10余個農業新品,全部通過綠色認証,質量安全全過程可追溯。如今,全村每天向京津兩地供應蔬菜水果超過4萬斤。

  “選對帶頭人,我們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村民王文起笑呵呵地說,他現在是“打一份工、掙兩份錢”,把土地流轉給合作社有租金收益,又和老伴在村裡的農業產業園找到了管護大棚的工作,全家每年能多掙10多萬元。

  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優秀帶頭人、全國十佳農民、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好人”……這些年,劉天民獲得的榮譽不少。“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村民的信任是我的最大動力。” 劉天民介紹,近年來,合作社已累計解決本村及周邊村庄300余人就業問題。村集體經濟也壯大起來,村容村貌有了大改變。2023年,粜糧務村村集體經營性年均收入超過60萬元。

  “繼續拓寬致富的路子,讓大伙兒的腰包越來越鼓,村裡越來越美!”劉天民正准備在農業產業園區內建生態餐廳和特色民宿,今年秋天,粜糧務村將成為一個集採摘、娛樂等多重功能於一體的“都市近郊游目的地”。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17日 第 07 版)

(責編:李丹、陶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