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天津新質生產力丨飛騰:打造“最輕大國重器”
隨著數字時代飛速發展,嵌入式CPU成為賦能各個領域轉型升級的關鍵鑰匙,其重要性越來越高。
近年來,國內一些關鍵基礎行業重點企業紛紛尋求以自主安全的“中國芯”產品對關鍵設備進行升級改造。然而,我國高端嵌入式CPU市場佔有率較低,在先進工藝、設計能力等方面與世界一流產品之間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如何在短時間內研發出一款安全可控、算力強勁、功耗較低的高端嵌入式芯片,滿足國內各種不同應用場景客戶需求?這個艱巨的任務落到了國產CPU研發設計核心團隊之一的飛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身上。
“這是一款典型的‘以需求牽引研發’的產品。”回憶三年前飛騰騰瓏E2000芯片的研發過程,負責嵌入式前端設計工作的周逸飛給出了這樣的總結。
飛騰騰瓏E2000芯片。受訪者供圖
當時,研發團隊收到的客戶需求分散在交通、電力、能源、金融等各種不同領域,不同行業在性能、接口等方面的需求差異非常大。怎樣通過一款芯片滿足千行百業的需求,國內沒有現成的經驗,隻能“摸著石頭過河”。
經過無數次的研討、論証,飛騰研發團隊在芯片架構上進行了重大創新,首次在飛騰系列CPU中引入了“柔性架構”。“這就相當於造一套房子,我們在設計階段就根據不同的客戶功能要求,畫出了不同的‘設計圖’。”周逸飛通俗地解釋,“每一個房間都設置了單獨的開關,根據功能需求的不同可以隨時打開或關閉,在滿足不同需求的同時,還大幅降低了功耗。”
看似簡單的技術創新,在實際研發過程中卻是困難重重。從事嵌入式后端研發工作的朱珊珊介紹說,之前一個芯片往往隻需要幾個電源域,採用這種“柔性化”設計后,一個芯片需要幾十、上百個電源域,換算成更小的開關單元的話,就需要幾十萬個。這給他們設計的復雜度帶來了指數級的增長。
然而,重點客戶的迫切需求箭在弦上,國家數字化轉型的步伐更是不能止步。
飛騰公司迅速組成攻堅小組,赴海南開展了兩個多月的集中封閉式技術攻關。期間,他們累計完成了30余次關鍵技術試驗,開展了10次系統理論培訓,攻關了400多項關鍵性任務……周逸飛至今對那段日子記憶深刻,“每天都在跟時間賽跑,每分鐘都恨不得掰成幾瓣用!”雖然面前有無數困難險阻,但“飛騰人”擰成一股繩、鉚足一股勁,以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心、決心,向“國之重器”的科研目標發起了沖鋒。
2020年12月,飛騰騰瓏E2000正式立項﹔2021年2月,前后端設計完成﹔2021年8月,首次投片﹔2022年8月,正式發布並量產……2023年,飛騰騰瓏E2000先榮獲了2023中國IC設計成就獎,又在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中榮獲金獎。這也是飛騰系列CPU芯片中最小、最輕的一顆。
眼下,飛騰騰瓏E2000已經走入了千行百業。比如,天津地鐵11號線全線基於飛騰騰瓏E2000開發的AFC自動售檢票系統在天津地鐵整段投入使用。再比如,廣州公交基於飛騰騰瓏E2000上線了國內首套從端到雲的全信創智能公交系統……
芯片作為數字時代的算力底座,已經成為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的基石。面向未來,中國電子首席科學家、科技委副主任,飛騰公司首席科學家竇強表示,飛騰公司將落實落細集團公司戰略部署,錨定打造國家網信事業核心戰略科技力量戰略目標,堅持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產業生態開放聯合,加速提升國產芯片的算力水平,全力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斷豐富“中國芯”應用場景,為數字中國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