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和平區:“融合式”審批 推動文保建筑向“新”而行
“百年勸業,城中之城,市中之市”。
坐落在天津市和平區濱江道商業中心的勸業場記載著我國近代商業崛起的絲絲脈絡,承載了幾代天津人對綜合商場最初的點滴記憶。為進一步做好文化傳承發展,激發現代經濟潛力,天津啟動了由津融集團負責實施的勸業場更新利用項目。和平區作為該項目建設的“策源地”和“主戰場”,通過首創工程建設項目“融合式”審批,推動整體性提升、系統性重塑,讓古老的勸業場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
打破“融”的屏障 突出全方位整體集成
據了解,勸業場更新利用項目涉及勸業場老廈和新廈兩棟樓,老廈是國家級文保建筑,新廈是普通建筑。常規情況下,在建設項目審批領域需要按照文物保護和裝飾裝修兩條路徑分別實施。為保障該項目的整體性和統一性,和平區政務服務辦公室主動擺脫路徑依賴,摒棄經驗主義,以該項目為試點推出了“融合式”審批模式,將文保、裝修兩條路徑合二為一,通過“整體立項、並行推進、分階段實施”,為要素整合找到最大“公約數”,為流程再造尋求“最優解”。
和平區政務服務辦工作人員前往勸業場調研。和平區委宣傳部供圖
放大“合”的優勢 落實全流程服務跟進
經計算,勸業場更新利用項目總體約1.65萬平方米,又涉及文保建筑的活化修繕,工程量大、環節繁多、技術復雜。針對此情況,和平區政務服務辦採取“專家+管家”工作模式,安排業務骨干人員成立工作專班,第一時間與項目單位開展對接,一對一講解政策,手把手協助籌備,面對面審核材料,點對點響應進度,全流程追蹤跟進,按照“一口受理、內部流轉、限時辦結、一窗出件”要求,為該項目順利取得“內資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備案”。
塑造“新”的優勢 打造全周期要素保障
和平區政務服務辦充分把握上游源頭環節,主動發掘改革攻堅“突破點”、政策拼搶“切入點”,通過“融合式”審批將老廈文保修繕和新廈裝修改造整體立項,為勸業場更新利用項目后續一系列招標、施工、運營節約了大量的制度成本、經濟成本、時間成本,以實打實的改革舉措轉化為企業手中的真金白銀,為文化瑰寶活化利用、地標建筑煥新升級夯實了“穩”的基礎,積蓄了“進”的動能。
和平區政務服務辦工作人員討論如何優化審批流程。和平區委宣傳部供圖
釋放“質”的效能 夯實高質量財稅基礎
為確保該項目能夠精准享受與其規模相匹配的財稅金融政策,和平區政務服務辦幫助企業精打細算,除4.3億建設費用以外,把容易被忽視的收購費用一並“打包立項”,項目整體投資額達到7億余元人民幣,為和平區精細化納統管理,精准化財稅支持奠定了扎實基礎。
下一步,和平區將一如既往強化最精准的政策供給,落實最有力的要素保障,當好最親近的堅實后盾,將勸業場更新利用項目打造成為具有鮮明辨識度的國際化綜合商業體,形成具有典范效應的文物保護利用標志性成果,以文化業態更新帶動金街歷史文化街區整體提升,以轉型升級之“進”帶動經濟增長之“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