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產業報告發布 創新版圖從“極化”走向“擴散”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人民網天津6月21日電 (唐心怡、郭維瑾)6月20日下午,南開大學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院和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聯合發布《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產業發展 2024》和《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產業區域競爭力評價指數 2024》兩份報告,主題為“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版圖:‘極化’和‘擴散’”。
報告指出,作為通用目的技術,從“極化”走向“擴散”是人工智能驅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方式和途徑。大模型的開發和商業化應用一方面加劇了人工智能在若干前沿城市的“極化”,另一方面為更大范圍和更廣領域的“擴散”創造了條件。
基於4311家人工智能企業的屬性和關系數據,《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2024年》報告刻畫和分析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版圖從“極化”走向“擴散”的現狀和趨勢。
2017年之前,是我國人工智能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極化”階段。從4311家人工智能企業技術合作關系的地理空間分布看,現在表現出“極核”狀網絡結構特征。北京市、廣東省、浙江省和上海市構成了價值網絡的核心節點,技術賦能佔全國技術賦能關系數的比重達到85.18%。京津冀、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的跨區域技術“擴散”是我國人工智能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
從技術合作關系數的佔比看,排名第一的是大數據和雲計算,佔比42.70%﹔排名第二的是物聯網,佔比11.92%﹔排名第三的是5G,佔比8.02%﹔排名第四和第五的分別是智能機器人和智能芯片,佔比分別為5.99%和4.60%。
《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產業區域競爭力評價指數 2024》,從創新生態的視角,構建了包括企業能力、學術生態、資本環境、國際開放度、鏈接能力和政府響應能力6項一級指標和24項三級指標在內的指標體系。基於2024年數據,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產業區域競爭力評價指數排名前五的省市分別是北京市、廣東省、上海市、浙江省和江蘇省。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別是北京市、上海市、杭州市、深圳市、廣州市、南京市、蘇州市、武漢市、天津市和合肥市。上述省份和城市是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前沿地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