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智造,硬核!
河海交匯,天工開埠。自勃興之始,天津的血脈裡便流淌著制造業基因。
一卷鋼材,重新定義“耐撕”的天津韌度﹔一枚芯片,守護自主安全“舉重若輕”﹔一架無人機,飛向低空經濟的新高地……在近日舉辦的2024世界智能產業博覽會(下簡稱“博覽會”)上,一個個“硬核”產品,映射出嶄新的時代和更廣闊的圖景:天津正加大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力度,從制造大步邁向智造。
一卷鋼材 筑厚新材料“家底”
一卷鋼材緩緩展開,可以像A4紙一般用手輕易撕開……“手撕鋼”顛覆了鋼材在人們心中“傻”“大”“笨”“粗”的傳統形象。
走進德材科技集團天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簡稱“天材科技”)生產車間,齒輪飛轉,軋機隆隆。一卷原始的鋼帶放進軋機裡,軋輥把鋼帶一遍遍從厚擀薄,再經過退火、拉矯、分切等多道工序,一張張薄如蟬翼,厚度僅有0.025毫米的寬幅超薄精密不鏽帶鋼就生產出來了。
天材科技生產的“手撕鋼”可以像畫軸一般展開。人民網記者 孫翼飛攝
軋制“手撕鋼”的過程就像擀面,要越擀越薄。和擀面不同的是,軋制出的“手撕鋼”需要非常均勻。目前,國內能生產“手撕鋼”的企業鳳毛麟角,很多嘗試者都卡在了復雜的軋制環節。
“20根軋輥同時在擀,又要薄、又要均勻,還要沒有劃痕、褶皺。”天材科技技術中心主任張澤指著正在運轉的軋鋼機器回憶,2018年剛開始研發“手撕鋼”時,隻要稍有波動,材料就斷,一旦斷了,前面的工作都要推倒重來。薄板發生斷帶,就會碎成粉片,隻能由職工爬進機架,用手摳、用手抓,一點一點清理出來。
當時,團隊每天在車間來回地軋制又看不到成果。“那種感覺就像在原地轉圈。”作為技術負責人,張澤鼓勵團隊不要放棄。在上百次的失敗中,團隊積累了越來越豐富的數據。這些數據成了“最寶貴的經驗”,也為后來真正實現突破打下基礎。
2019年,集團混改,一系列對職工的激勵政策讓研發團隊更加干勁十足。終於,2020年,團隊研發出厚度為0.05毫米的第一款“手撕鋼”產品。在本屆博覽會上,天材科技展出的正是公司研發的第一款“手撕鋼”。
“雖然它不是最薄的,但卻時刻提醒我們,往‘更薄’的方向努力。”張澤心中已定好下一個目標:向著0.02毫米的厚度出發。
厚度再減0.005毫米,能改變什麼?
“如果用來做電池包覆膜,同樣體積,電池容量能增加17%。”張澤打了個比方。目前,從航空航天、高端電子、新能源領域,到當下流行的折疊屏手機,都有“手撕鋼”的身影。
這種厚度隻有頭發絲六分之一的不鏽鋼,成為高新技術領域的“寵兒”,因此價格也是普通鋼材的100多倍。“‘手撕鋼’越做越薄,公司的家底就越來越‘厚’。”張澤嘿嘿一笑。
一枚芯片 打造“最輕大國重器”
“芯片工程師們各司其職,在指甲蓋大小的區域布局了上百億個晶體管……”在本屆博覽會中國電子展區,工作人員對飛騰騰瓏E2000的講解,贏得參觀者陣陣喝彩。
博覽會上,工作人員向一名參觀者介紹飛騰芯片產品。人民網記者 孫翼飛攝
飛騰騰瓏E2000是由飛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簡稱“飛騰”)研發的高端嵌入式芯片。2023年年底,隨著天津地鐵11號線一期東段正式開通初期運營,全線基於飛騰騰瓏E2000芯片的自動售檢票系統在天津地鐵整段投入使用,標志著天津地鐵首次在整條線路上,實現了自動售檢票系統全部國產化。
這是飛騰騰瓏E2000走入千行百業的一個生動注腳。近年來,國內一些關鍵基礎行業重點企業,紛紛尋求以自主安全的“中國芯”產品對關鍵設備進行升級改造。然而,怎樣通過一款芯片滿足不同領域的需求,國內此前並沒有現成經驗,隻能“摸著石頭過河”。
經過無數次的研討、論証,飛騰研發團隊在芯片架構上進行了重大創新,首次在飛騰系列CPU中引入了“柔性架構”。“這就相當於造一套房子,我們在設計階段就根據不同的客戶功能要求,畫出了不同的‘設計圖’。”負責嵌入式前端設計工作的周逸飛通俗地解釋,“每一個房間都設置了單獨的開關,根據功能需求的不同,可以隨時打開或關閉,同時還大幅降低了功耗。”
看似簡單的技術創新,在實際研發過程中卻是困難重重。
從事嵌入式后端研發工作的朱珊珊介紹,之前一個芯片往往隻需要幾個電源域,採用這種“柔性化”設計后,一個芯片需要幾十、上百個電源域,換算成更小的開關單元的話,就需要幾十萬個。這給他們設計的復雜度帶來了指數級增長。
完成30余次關鍵技術試驗,開展10次系統理論培訓,攻關400多項關鍵性任務……“客戶迫切需求箭在弦上,國家數字化轉型步伐更是不能止步。”朱珊珊對那段日子記憶深刻,“每天都在跟時間賽跑,每分鐘都恨不得掰成幾瓣用!”
功夫不負有心人,歷時2年,飛騰騰瓏E2000終於正式發布並量產。去年,飛騰騰瓏E2000榮獲2023中國IC設計成就獎,在不久前舉辦的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中,又獲得金獎。這也是目前飛騰系列芯片中最小、最輕的一顆。
一架無人機 突破行業創新天花板
千架無人機從湖面騰空而起,在夜空中光影交織,不斷變換出繽紛的智能產業元素圖案……作為本屆博覽會的預熱活動之一,一飛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下簡稱“一飛智控”)的無人機表演,為觀眾帶來了一場精彩的視覺盛宴。
會場上,一飛智控展出的最新產品“敏捷蜂IV型無人機(下簡稱‘敏捷蜂IV’)”,也收獲了業內的叫好聲。
“3秒就能完成部署,從箱子裡直接起降,關鍵還搭載了應急降落傘系統,這在行業內都是第一次。”一位特地從深圳過來參觀的同行,一邊拿起這款產品細細觀摩,一邊嘆服一飛智控的創新能力。
一飛智控展出的無人機產品,吸引參觀者駐足。人民網記者 孫翼飛攝
此前,要完成一次表演,要將無人機一架一架地從箱子裡拿出來,再逐個擺好,前期的准備工作耗時耗力。“裝卸電池、開關機這些准備和收尾工作,我們都在箱子裡完成,開箱即‘開工’。”一飛智控產品研發中心副總監趙士磊介紹。
無人機在飛行中最怕什麼?答案一定是電磁干擾信號。一旦受到干擾,無人機就像斷電般,“啪啦啪啦”地從空中往下掉。一次表演,通常需要成百上千的無人機,如果掉在地上,損失巨大。
對於這個行業一直面臨的難題,一飛智控研發團隊經過多次討論與驗証,最終決定給無人機搭建三層保護牆,並“安”上降落傘,讓故障無人機能緩緩 “飄下來”。“敏捷蜂IV飛行速度首次突破了10米/秒,有了這三層保護牆,它可以安全暢行。”趙士磊介紹,這款無人機還防沙防雨,非常“皮實”。
趙士磊坦言,在研發敏捷蜂IV時,公司有過猶豫:敏捷蜂III還有不少庫存沒銷售完,新的產品出來了,上一代產品咋辦?這是一場自己與自己的左右互搏。
短暫的爭論后,大家還是達成了一致——抓緊時間研發新產品。“我們的無人機產品主要用於文旅表演,給觀眾帶來更好的觀看體驗,這件事比什麼都重要。”趙士磊說。
截至目前,一飛智控已在全球200多個城市完成了2000多場無人機編隊表演,無人機種類也不斷拓展,去年實現營收超1億元。
敏捷蜂IV剛剛在本屆展會亮相,趙士磊已經開始籌劃下一代產品的研發了,“我們競逐的是低空經濟賽道,技術上要不斷向高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