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天津外國語大學全球氣候治理研究院成立大會暨全球氣候治理論壇2024舉辦

2024年06月26日09:05 |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小字號

6月22日,天津外國語大學全球氣候治理研究院成立大會暨全球氣候治理論壇2024在鐘樓報告廳成功舉辦。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欒建章,天津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張弢,中國外文局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副院長孫敬鑫,天津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周紅蕾,黨委副書記、校長李迎迎出席活動。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吉林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天津師范大學的專家學者,以及天津外國語大學相關部門、學院的師生代表共計160余人參加活動。大會由李迎迎主持。

欒建章表示,市外辦積極推動天津市與國際友城間在城市治理及國際化等領域交流合作。天津外國語大學全球氣候治理研究院的成立可謂恰逢其時,大有可為。希望天津外國語大學與中國外文局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能夠實現強強聯合,構建新模式、打造新平台、推動新實踐,在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國際氣候合作等領域深化研究,向世界講好中國“氣候故事”。

張弢介紹了天津市在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研究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她希望天外全球氣候治理研究院能夠充分發揮高端智庫作用,為全市高質量開展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工作貢獻力量,同時借助中國外文局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理論與實踐研究平台,帶動更多人以更加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匯聚起全社會節能降碳的磅礡力量。

孫敬鑫在致辭中對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關注全球氣候治理問題表示感謝,對全球氣候治理研究院將深入開展全球氣候治理相關問題的學術研究、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智庫服務等表示期待。中國外文局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將全力為全球氣候治理研究院提供支持,共同為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推動國際氣候合作貢獻智慧和力量。

周紅蕾對中國外文局、市外辦、市生態環境局給予學校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謝。她表示,天外與中國外文局共建“天津外國語大學全球氣候治理研究院”,將圍繞學術研究、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智庫服務、學術交流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積極推動中國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在扎實推進落實“雙碳目標”“全球三大倡議”、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倡議、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倡議中展現天外之為。

會上,與會領導共同為天津外國語大學全球氣候治理研究院揭牌。

“天津外國語大學全球氣候治理論壇2024”主題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與全球氣候治理。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政治理論研究室主任徐秀軍教授以“全球經濟低碳化與氣候治理新挑戰”為題作報告。他認為,全球經濟低碳化成為世界各國的必然選擇,從低碳生產、低碳交換到低碳生活,低碳理念已滲透到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但同時全球氣候治理也面臨補償機制缺失、自主貢獻不足、權責嚴重失衡、武器化趨勢凸顯的嚴峻挑戰。

北京語言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賈烈英教授以“當前全球治理的新態勢”為題作報告。他簡述了“全球治理”的概念內涵及治理模式,“全球治理”的逆轉和面臨的困難,並就“全球治理”未來發展進行了深入探究。

天津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高文勝教授以“人類命運共同體視域下的中日戰略互惠關系”為題作報告。他指出,中日互為重要鄰國,唯有合作才能發展。全面推進中日戰略互惠關系,需要加強雙方高層互動和戰略溝通,深化雙方的經貿務實合作,推動民間往來和加強人文交流。

吉林大學行政學院副院長於海洋教授以“從國內治理到國際治理:理論與實踐之困”為題作報告。他認為,國際治理理論借鑒了治理理論的概念與方法,但總體上堅持政府間主義,強調國家間合作的重要意義。目前國際治理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在理論上並未對治理與合作進行有效區分,在實踐中尚未形成共同身份共同認同,缺乏除國家外的有力行為體。

中國外文局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副院長孫敬鑫以“對外講好中國的‘雙碳’故事”為題作報告。他認為,對外講好中國的“雙碳”故事,事關國際話語權,事關國家形象和國家利益。要遵循國際傳播規律,統籌傳播的供給側和需求側,挖掘具有親和力的傳播內容,打造多樣化的傳播渠道,在策略上打好“組合拳”,對海外受眾加強精細化研究,持續加強對虛假及負面輿論的應對。閉幕式上,天津外國語大學科研處處長朱鵬霄教授表示,本次論壇是我國全球氣候治理領域的一次高規格學術盛會,專家們的報告既有政治高度,又兼具理論深度和實踐廣度,增進了業界對於“全球氣候治理,中國何為”的具象了解。學校將以此次論壇為契機,為推動全球氣候治理體系變革,為中國積極參與和引領氣候變化國際合作貢獻更多的智慧力量。閉幕式由國際關系學院院長李強教授主持。

(責編:郭維瑾、陶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