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天津市東麗區加快盤活農村集體資源資產 賦能鄉村振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2024年07月31日08:48 | 來源:天津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資產“活”了 村民富了(圖)

如何讓“沉睡資產”變“增收活水”,激活集體經濟活力,賦能鄉村振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盤活農村集體資源資產,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近年來,東麗區將盤活農村集體閑置資產作為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推動實現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和有力舉措,以一項一策、量體裁衣的招法實現“盤”而能活、“盤”而有效,推動老舊空間煥發新生機,為閑置載體注入新動能,確保東麗區鄉村振興戰略三年行動計劃落地見效。

“舊巢”引“新鳳”

閑置教育資產煥發新生機

東麗區津塘公路六號橋北側,一座嶄新的教學樓格外醒目,繼續向校園內走去,沿路的雕塑、建筑、陳設,無一不透露出濃郁的文化氣息。優雅寧靜的學習生活環境,已成為西減河畔一道全新亮麗的風景。

“目前,學校各樓宇、功能教室已建設完成,將在2024年9月正式開學,現在正在進行招生咨詢。中考結束后,就陸續有學生家長前來咨詢,已有100多名學生填報了入學志願。”談起學校建設運行情況,北洋嘉恆高級中學校長曹常龍充滿信心。

很難想象,一年前,這所優美、舒適、宜人的學校還是一處無人問津的閑置資產。

據中河股份經濟合作社黨支部書記、理事長劉金連介紹,此處前身為東麗區中河小學。中河小學始創於1946年,中河村村委會於1998年出資在此地進行了異地重建。隨著東麗區新立街道的整體城市化進行,中河村等10個村的村民2020年還遷到新立新市鎮居住,適齡兒童也都就近就讀於新立新市鎮的配套小學。此后,中河小學就一直閑置下來。

“中河小學有30400平方米的教育用地和6000平方米的教學樓,應該說是相當優質的村集體資產。”東麗區新立街道經濟發展中心負責人李勝偉說,為了有效盤活閑置的村集體資產,新立街道依托公共資源交易平台,有針對性地對接各類教育企業尋求合作,希望能夠為周邊區域引入優質的教育資源。

此時,北洋嘉恆高級中學校長曹常龍已帶領著一支優秀的教師團隊在天津市深耕教育領域十余載。在得知曹常龍有意打造新的高級中學項目后,新立街道主動對接,經深入溝通,順利達成合作意向。

“盤活中河小學區域后,該項目每年為合作社帶來50余萬元的租金收入。新學校的落成運營也能夠為附近居民提供保安、清潔等就業崗位。”中河股份經濟合作社黨支部書記、理事長劉金連介紹,學校建成后不僅提升了村容村貌,還帶來了好的教育資源,吸引許多高素質人才來此發展,拓寬了合作社的增收渠道。

一邊是閑置多年的村集體資產,一邊是積極尋找載體的投資者,通過公開挂牌盤活閑置載體,供需雙方一拍即合,“沉睡”資產成為增收“活水”。

“新立街道位於東麗區中心位置,區域面積大,城鄉結構復雜,一些閑置或低效運轉的土地、建筑、廠房,制約著經濟高質量發展,也給基層治理帶來難題。”東麗區新立街道黨工委副書記王海濤表示,新立街道在城市更新中注重挖掘存量資源價值,開展集體經濟組織閑置資源普查和整合,針對不同類型、不同權屬,匹配適用的盤活政策,探索差異化盤活路徑,有針對性地破解難題,做到因盤而活、因盤而興。

“小田並大田”

土地整合規模效益雙提升

盤活農村“沉睡”土地資產,蹚出集體經濟新路。

土地是農業發展之基,但隨著城市化建設進程加快,人口向社區聚集,農村閑置的土地該如何“生金”?對此,東麗區軍糧城街道作了有益嘗試。

炎炎盛夏,走進軍糧城北站北側地塊,千畝高粱植株挺拔、長勢喜人,形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這一片以前叫軍糧城西窪子、王家地地塊,土地分散、雜草叢生、地力貧瘠,沒有系統溝渠,種植物產量低下,以往隻能靠天吃飯。”種植戶劉永剛說。

如今,眼前的整合地塊佔地1800畝,主要來源於三處:京山鐵路以北、臨時路以西、大壟溝以南、貴達路以東地塊﹔津北路和津濱高速以南、華泰農業園以西王家地地塊﹔京山鐵路以北、富貴路以西、景怡道以南、臨時路以東地塊。既有可耕種部分,也包含未拆遷地塊、規劃道路、配套設施等,涉及多個村集體經濟組織,地塊“細”“碎”“雜”,管理難度大,時常發生侵佔和破壞土地行為。

經與土地收儲部門溝通,該片區短期內暫無開發計劃。圍繞破解“誰來整合”“誰來管護”和“誰來種地”的難題,東麗區軍糧城街道以土地托管服務為切入點,以良田連片、規模經營為目標,與李家台股份經濟合作社、北旺股份經濟合作社、塘窪股份經濟合作社簽訂四方管護協議,確定經營和管護主體,開展擬收儲土地情況摸排,算清楚土地平整復耕賬、溝渠整合修繕賬、良田耕種收益賬,連片整合后通過天津市農交所平台進行對外流轉,租賃收入歸集體經濟組織所有,既解決了整合、管護、種地的難題,又激發了集體經濟組織土地整理和發包的內生動力。

盛夏千竿綠,當秋萬穗紅。作為本鄉本土的軍糧城人,劉永剛對土地感情深厚,“種高粱是精細活兒,耕地、育苗、打膜、施肥、移栽、除草、收割、晾晒,各有各的講究,一個環節都不能馬虎。”看著眼前茂密的高粱地,劉永剛頗多感慨:“經過整合改造,原本不適合搞種植的土地變成了如今的良田,咱就等著豐收了!”

“盤活農村集體資產,鄉村振興才更有底氣。”東麗區軍糧城街道經濟發展中心負責人表示,推進農村土地托管,實行良田連片、規模經營,是當前階段軍糧城街道發展現代農業、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下一步,還將繼續推進低效及零散土地整合,有效提升土地流轉利用價值,實現土地有效利用與農區綜合治理有機結合,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向“新”而行

廢舊園區“變身”繁華商業街

東麗區金鐘街道徐庄村振東巨邦商貿位於外環線、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津薊高速公路的交會處。放眼望去,一座座公寓錯落有致,沿街商貿店鋪整齊劃一,往來人員熙熙攘攘,呈現出一片勃勃生機。

很難想象這樣一片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區域,3年前雜草叢生、道路失修、荒涼破敗。據了解,歷史上徐庄村借助優勢區位以發展物流產業為支柱經濟,集體經濟繁榮發展,2017年以來隨著經濟高速發展與生態環境改善的需要,低端運營的物流產業已不能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徐庄村陷入高質量發展的困境之中,大量廠房、樓宇閑置,集體經濟收入滑坡。

有效盤活閑置資產,村民致富才更有盼頭。

自2021年起,徐庄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借力黨建引領促發展,制定了振東物流、巨邦物流園區三年盤活計劃,確立了主樓改造、商貿店鋪引進、綜合提升三步走戰略。綜合實地考察、全面調研,分檔次開發長租公寓,高中低三檔面向區域不同群體,達到價值最優化。同時,借助河北區興耀市場經營外溢機會,引進300余家商貿店鋪,以糧油批發為主,多銷售副食品。

“盤活振東巨邦商貿后,合作社每年能夠增加租金收入2200余萬元,項目堅持發展機遇與居民共享,吸納就業人數100余人。”東麗區金鐘街道徐庄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黨支部書記趙廣樂介紹,園區盤活后不僅提升了村容村貌,還吸引許多高素質人才來此發展,有效拓寬了合作社的增收渠道。

“三新”“三量”是天津發展的重要戰略,也是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

“徐庄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與時俱進,將低碳環保的‘綠色發展’理念貫穿振東巨邦商貿建設始終,通過清退廢品站、砂石料場等低端業態,優化配套管網、路網建設等方式,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生態城鎮與生態產業體系,最終實現產業煥新賦能鄉村全面振興。”東麗區金鐘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張媛表示,未來,金鐘街道將繼續立足盤活存量、產業煥新,深挖本地資源優勢,以“黨建+優質服務”助推“沉睡資產”變“增收活水”,打好村居融合促發展“組合拳”,有效推進“三新”“三量”見行見效。

找准盤活路徑

促進集體增收

“東麗區堅持農村集體資產進場交易‘應進必進’,進場交易覆蓋率100%,成為天津市首個實現集體經濟組織進場交易全覆蓋的涉農區,為集體資產規范交易、保值增值、創新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東麗區農業農村委副主任遲峻說。

為了幫助集體經濟組織找准盤活路徑、發展方向,東麗區農業農村委會同天津市農交所開展了集體資產盤活專項行動,逐街開展指導服務,通過“一地一策、一房一策”等方式,逐一分析資產現狀、權屬情況、載體性質和存在問題,指導集體經濟組織轉變固有思維,打破固定模式,立足本地實際,找准發展定位。

今年以來,東麗區全區盤活集體廠房2.78萬平方米、建設用地540畝,實現集體經濟組織年增收680萬元。

“接下來,將持續開展‘三資’管理專項行動,充分發揮天津市農交所平台招商作用,結合‘三量’工作要求,全面落實‘農民增收、農地增值、農業增效’改革,堅持規范與管理同步,監管與發展並舉,創新‘資源稟賦型’‘投資發展型’‘改革升級型’經濟發展路徑,推動打造集體資產發展強村,進一步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遲峻表示。(記者 張清)

(責編:陶建、張桂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