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沉睡資產“盤”出百億大生意

2024年08月02日08:54 | 來源:天津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沉睡資產“盤”出百億大生意

暑期已至,正是觀光採摘時節,薊州區官庄鎮溪雲渡迎來一批批游客,住民宿院落,賞山野風情,摘應季瓜果。幾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著的民宅和宅基地。顛覆性變化的背后,是天津農村產權制度的改革,是鄉村振興與片區綜合開發的統籌推進。

今年上半年,天津農村產權交易所(以下簡稱天津農交所)完成各類農村產權交易突破百億元,同比增長81.03%,為農民增收1.29億元。全市154個鎮(街)、2760個村(社區)實現進場交易,覆蓋率分別達100%、78.41%。一系列改革創新切實助力農民增收、農地增值、農業增效。

創新招法 促四方共贏

6月份,溪雲渡二期項目在天津農交所成交,項目總投資5.04億元,建成后,將比現有的民宿院落群大30倍。

項目的中標方是央企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旗下子公司中能建城投與民企邁弗森(北京)文化傳播公司(以下簡稱邁弗森)等組成的聯合體。邁弗森也是溪雲渡一期的投資運營方。

“一期把9個宅基地打造成了現在的27個中高端民宿院落﹔二期是整村打造,在近百個宅基地及千畝山林、廢棄礦坑上做文章。”邁弗森負責人段泓名說。

兩年前,市農業農村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委等5部門聯合發文,明確加快推進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盤活利用,提出以天津市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公開、公平、公正的交易機制為保障,鼓勵村集體經濟組織牽頭,採取多種方式對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進行盤活利用。

溪雲渡所在官庄鎮西大佛塔村位於國家5A級景區盤山,是我市首批通過天津農交所公開流轉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的村集體。

村裡第一個把老宅子流轉出去的人是周學君。通過村集體牽頭,他在天津農交所平台以每年2萬元租金把宅基地使用權流轉給了邁弗森的子公司。周家原本破敗不堪的老房子,很快被設計建造成別致的徽派民宿院落,此后客流不斷。周學君一次性拿到5年流轉租金,還被聘到民宿工作,一年工資算下來也有六七萬元。

眼看著周家的老宅子“生錢”了,很多村民都動了心,村裡先后又有8個宅基地被流轉改造。村集體則以宅基地所有權主體代表的身份參股民宿運營,股權佔10%,每年有一定的分紅。村民除了宅基地流轉收入外,還可以在民宿務工。他們的種植養殖產品也可以銷售給民宿,獲得多重收益。

兩年下來,村民得實惠,村集體有收入,鎮政府有收益,社會資本有保障,實現了四方共贏。

天津農交所趁熱打鐵,前不久又推動溪雲渡二期項目順利上線成交。相關政府部門也鼎力支持該項目,將其與片區綜合開發統籌推進,比如進村的公路即將被拓寬,困擾多年的交通問題將得到解決……

今年以來,天津農交所已流轉閑置農房72套。同時,為寧河七裡海片區、寶坻小辛碼頭片區、薊州穿芳峪片區、東麗湖片區等旅游示范片區的開發建設,提供產業招商、工程建設招標、土地流轉等服務,總金額10.31億元。

增信助力 幫引資減壓

今年3月,一筆12.99億元的交易金額刷新了天津農交所單筆項目成交紀錄,它來自東麗區67萬平方米農業設施大棚及配套土地經營權的流轉項目。

盛夏時節,走進該項目所在地——東麗區東信國際花卉產業園區,猶如置身花海。幾個月前,這裡還是一片閑置低效的農業設施園區。

“我們正在進行智能化提升改造,讓它成為花卉、中草藥種植及展示中心。”園區任經理說,配套的1萬畝土地主要種植蘆竹和苗木,用於環境綠化、加工制作生物質燃料顆粒和生物炭基肥。

被盤活的老園區要華麗轉身,少不了資金活水的灌溉。與傳統的抵押融資不同,天津農交所推出了農村金融服務新模式,依托其出具的交易鑒証書,天津農商銀行、渤海銀行組成銀團為項目融資12億元。“這筆專項資金將用於打造‘數字+設施’的智慧農業體系。有了資金保障,我們可以放手發展農業平台經濟。”任經理解釋。

依托天津農交所的交易鑒証,武清區土地經營權流轉項目也喜獲融資8000萬元。

今年上半年,天津農交所還開立投標保証金保單保函369筆,以小額費用撬動大額現金,為上百家中小企業節約流動資金5000余萬元,減輕了它們參與涉農招標採購活動的資金佔用壓力。眾所周知,招投標項目保証金少則幾萬元,多則幾十萬元,且一般會凍結一到三個月,對小微企業來說可是不小的負擔。它們如果使用天津農交所開立的投標保証金保單保函,就無需抵押、無需反擔保、無需凍結資金,實實在在減了壓。

服務農村資源確權、資產處置、資金監管,天津農交所構建了一整套金融綜合配套服務體系。其推出的產品涵蓋了鑒証貸款、保証金貸款、電子保函保單、農村產權流轉貸款等,為各經營主體實現融資41.75億元,為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的規范化和標准化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天津農村產權交易改革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天津農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李彩霞教授說,在農村產權交易中,市農業農村委給予了非常多的政策支持。天津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打造的“市級平台—區級分市場—鎮(街)工作站—村級服務點”四位一體的市場服務體系,形成了很好的市、區、鎮、村聯動機制,持續推動農村產權進場交易“應進必進”、信息公開透明。相關金融創新服務不僅有利於盤活沉睡的農村集體資產,也帶動更多社會資本融入鄉村振興中來。天津農村集體經濟體量逐年增長就是最好的証明。

盤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質量,天津農村產權交易在改革創新中穩步推進。(記者 岳付玉)

(責編:陶建、張桂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