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天津對口支援西藏30年:扎根雪域 綻放“津”彩

2024年08月05日10:35 | 來源:天津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扎根雪域 綻放“津”彩

  今年是天津對口支援西藏30年。

  30年來,一批又一批海河兒女從渤海之濱跨越千裡,對口支援西藏昌都“一區三縣”(卡若區、丁青縣、貢覺縣、江達縣)。

  30年來,天津援藏干部如雪域高原上的格桑花,堅韌地扎根在這片土地上,同當地人並肩逐夢,以實際行動踐行援藏誓言。

  30年來,天津累計投入30多億元,實施1000余個援建項目,書寫優勢產業“大文章”、辦好改善民生“暖心事”、架起互促共融“連心橋”、凝聚團結奮斗“向心力”,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廣覆蓋的對口援藏新格局。

  打造“特色產業” 開辟新賽道

  來藏為什麼?在藏干什麼?離藏留什麼?這“三問”是天津援藏干部想得最多的事。在他們看來:“發展是第一要務,產業是第一支撐。”

  江達縣夏榮村緊鄰國道317川藏北線,坐落在崇山峻嶺與層層相疊的梯田之間,宛若畫中人家……立足這裡獨特的旅游資源,天津投入專項資金,新建游客服務中心和游客步道、便民服務超市,解決旅游基礎設施薄弱的問題。

  “我們採取文旅‘搭台’、經濟‘唱戲’的形式,創建民俗文化品牌,讓旅游發展成果惠及廣大農牧民。”天津援藏干部,江達縣委常務副書記、常務副縣長李星輝介紹,他們幫助夏榮村做強“洒咧”產業,“洒咧”是藏族傳統活動,與露營野炊類似,現在已經建起5個“洒咧”營地,推出手抓牛肉、獐子菌等民族美食﹔同時支持周邊群眾開辦洗車場、超市和餐館,幫助大家拓寬增收渠道。“我們將把天津在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建設中積累的經驗復制過來,並且加大對夏榮村的推廣力度,邀更多游客來感受藏文化的魅力。”

  用好資源稟賦,求新求變,振興一域產業,造福一方百姓。

  阿旺綿羊深受當地人喜愛,但一度出現品種退化、養殖規模萎縮的問題。如何做好阿旺綿羊的保種工作?經過協調,天津食品集團聯合高校、農業研究所組成專家團隊,制定阿旺綿羊發展計劃。2019年,天津投入資金在昌都打造阿旺綿羊胚胎中心,作為阿旺綿羊的保種、育種基地,擴大純種阿旺綿羊種群。天津援藏干部、昌都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楊志勇說:“如今,中心在加快阿旺綿羊產業發展的同時,還培養了20名懂技術、會管理的本地人,為保種擴繁奠定了基礎。”

  以昌都之“所有”換昌都之“所需”,變“支援”招商為“資源”招商,錨定這一方向,天津援藏隊培育特色產業、延伸產業鏈,推動昌都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回應“民之關切” 提升幸福感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在天津援藏干部看來:“改善民生是一項系統性、長期性工程,沒有最好,隻有更好。”

  不出遠門看名醫是當地人長久以來的心願。此前,天津市人民醫院與昌都市藏醫院簽署對口支援協議書,派出骨關節病專家,在昌都開展大骨節病診療救治,成功為80名大骨節病患者實施髖、膝關節置換手術,其中不乏復雜疑難病例。

  前不久,昌都市藏醫院又與天津市腫瘤醫院開通腫瘤遠程聯合門診,集結天津市腫瘤醫院頭頸腫瘤、乳腺腫瘤、肺部腫瘤等優勢學科力量,視頻問詢患者病史,並針對病情為患者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天津援藏干部、昌都市藏醫院院長鄭向前告訴記者:“腫瘤患者可以通過昌都市藏醫院預約天津腫瘤專家號源,在線診療。昌都市藏醫院也將依據本地區的癌種發病率及腫瘤患者需求,與天津市腫瘤醫院對接,真正做到讓數據多‘跑路’、患者少‘跑腿’。”

  民之所需,力之所向。目前,天津首個昌都高校畢業生“小組團”就業基地在中國天津人力資源開發服務中心挂牌成立,這也是昌都高校畢業生“才下高原”品牌的標志性成果。數據顯示,今年5月,50名昌都籍高校畢業生赴津開展定向式就業創業技能提升培訓,目前促成21人留津就業。

  聚焦就業這一民生熱點,天津專門制定就業援藏若干舉措,採取“組團式”就業、“訂單式”支援等,綜合施策,提高崗位匹配度,激發就業熱情。

  提供“智力支援” 攜手向未來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天津推行智力援藏,實現從單一“輸血”到多位“造血”、由“單向支援”向“雙向合作”的轉變,筑牢昌都群眾美好生活的根基。

  記者了解到,天津援藏隊通過“師帶徒”、專家入藏、線上教學、定向委培等多種形式,培訓黨政干部、基層黨務工作者,以及各領域專業人才,培養致富帶頭人,為受援地留下一支“帶不走”的本地人才隊伍。比如,天津援藏隊牽頭組建阿旺綿羊產業“小組團”和藍天聖潔產業“小組團”,同時引入天津農科院“小組團”,發揮援助疊加效應。

  天津援藏隊領隊,昌都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張建華說:“我們一手抓市場、一手抓帶農,組織天津農業專家在昌都田間地頭開展農業技能培訓,天津農科院還幫助昌都職業技術學校培養農牧技能人才,讓廣大農牧民兄弟在產業發展中有了更多的參與度和獲得感。”在教育領域,依托天津教育教學資源,津昌網上“雲課堂”開放,實現津昌兩地教師共同聽課、評課﹔此外選派天津職業教育專家為昌都職業技術學校教師傳授經驗,提升其教育教學能力。

  同心同行,自然要匯聚合力,雙向奔赴。

  按照“昌都所需 天津所能”的原則,兩地科研院校、企業、醫療機構合力搭建平台,在實用技術推廣應用、課題研究、科技研發及成果轉化、科學考察、項目決策咨詢評估等多個方面加強合作﹔環境治理、清潔能源、綠色工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的企業也赴昌都,助力受援地探索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適宜的經濟發展模式、價值轉化路徑和生產生活方式。

  滾滾江水,見証著雪域高原的滄桑巨變﹔巍巍群山,鐫刻著津昌兩地民族團結一家親的動人故事。

  30載歲月如歌,30載巨變如擘。

  新征程上,天津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扎實做好經濟援藏、民生援藏、文化援藏和智力援藏,提高對口支援的綜合效益,繪就美麗西藏“新畫卷”。(記者 王睿)

(責編:張靜淇、張桂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