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北辰區:“土特產”成富民強村“金招牌”

人民網天津8月30日電 (記者張靜淇)記者從天津市北辰區8月29日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以來,北辰區探索創新“振興鏈組”工作模式,全力打破政策、資源、地域壁壘,切實打造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北辰“土特產”。
“北辰農村有著‘半城半鄉’的特點,121個村中具有村庄形態的還有44個,呈現‘中間城區、兩頭鄉村’格局。”發布會上,北辰區委常委、區委組織部部長郭海說,“這就需要我們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統籌城鄉發展的過程中全面加強農村黨建工作,以高質量黨建服務保障農業農村工作高質量發展。為此,我們提出了‘振興鏈組’這一工作模式。”
“振興鏈組”工作模式以黨建工作貫通各方面力量、資源、載體,通過做優組織領導、做強組織聯動、做實組織支撐,分類別分領域搭建起“一二三產業”融合鏈、“規模化種養殖”配套鏈“吃住游購娛”一體鏈、“紅色+文化”集聚鏈、“村企聯手”共富鏈、“村融民和”治理鏈、“鄉村人才”匯聚鏈”等7條重點鏈組,成立“鏈”上黨組織,不斷健全完善“資源共享、活動共辦、大事共商”工作機制,最大程度調動鏈上資源力量,全力“並聯”區級部門政策優勢,“串聯”政銀企社全領域稟賦資源,構建起組織共進、設施共建、資源共享、合作共贏、城鄉共治的聯動發展格局。
“我們將寫好‘土特產’文章貫穿‘振興鏈組’成果成效轉化的全過程,持續用好‘土’資源,做強‘特’優勢,提高‘產’效能,為‘振興鏈組’注入強大生命力。”郭海表示。
為放大“土”的資源效益,北辰區用好360個“鏈上”主體資源,逐個分析市場環境、優化資源布局、打開發展視野、更新營銷手段,讓“土”資源煥發“新”活力。雙口鎮扎實推進中組部紅色美麗村庄試點建設,建成用好中河頭村紅色教育中心、中共西北鄉農民支部舊址等一批紅色教育陣地,在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區鄉村振興項目建設評估中獲得A等次。西堤頭鎮深入挖掘域內綠芯黃瓜、水溜丸子等特色農副產品資源,培育儲備一批“津農精品”,年產銷額達到4100余萬元,推動堤頭美食走向千家萬戶。
同時,北辰區持續走“特”的發展道路,突出地域特點,體現鎮村特色,培育一批優質產業項目。大張庄鎮田庄村通過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方式,整合閑置土地資源,打造“北辰北”農趣營地,連續兩年舉辦油菜花節,為村集體帶來100余萬元收益。青光鎮韓家墅村堅持“黨建+產業”思路,全力打好“產業發展”和“文化傳承”兩張好牌,村集體可支配收入連續4年超2億元。
“‘振興鏈組’的突出作用就是促進鄉村振興的資源共享和產業鏈條的‘串珠成線’。因此,我們加快形成‘產’的融合優勢,以產業之新激活振興之進。”郭海說,北辰區大力推進各類資源集聚在“鏈上”、作用發揮在“鏈上”,多措並舉賦能“鏈組”發展、放大產業優勢。北辰的一些老字號和特色農產品,如天穆牛羊肉、妙眾堂黑豆茸在周邊有一定名號,但在京津冀、全國范圍內叫得還不夠響。北辰加大力度建設“一二三產業”融合鏈,通過“政府搭台、企業唱戲”方式,建成“興辰津品”農品館,培育宣傳推廣一批特色鮮明的“辰農尚品”。目前,館內已入駐北辰區“津農精品”產品11個、津門老字號3個、非遺4個,組建了“線上+線下”區域電商平台,建成直播基地,在品牌推介、農品銷售、市場開拓、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出了預期作用,耕耘種業、雙街現代農業產業園等多家企業實現了強強聯合。雙口鎮堅持“一點突破,多點對接”、“引來一個,帶動一串”,將雙河村閑置多年的荒地變為集親子、戶外、娛樂於一體的吉姆國際冒險世界,開園以來累計待客量超過5萬人次,單天最高門票收入超40萬元。各種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合作方式,培育出國家級農民合作社1家、市級示范社7家、市級示范家庭農場8家,引領帶動全區農業邁向高質量發展。
下一步,北辰區將堅持發揮“振興鏈組”資源優勢,持續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效益,包括延長農產品產業鏈,發展精深加工、保鮮儲藏、運輸銷售等環節,進一步提高農產品增加值、附加值﹔整合資源,深度挖潛,做強優勢產業,推動形成“一村一品”發展格局﹔促進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民宿經濟、農耕體驗等新業態,建強曙光水鎮等一批休閑旅游示范片區,不斷提升北辰農文旅發展品質和能級,把更多“土特產”做成北辰“金字招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