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華章·我們這YOUNG︱志願服務薪火相傳 讓文明之光更加閃耀
“我今年91了。我這一輩子就信一句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自稱“90后”的杜志榮老人沒退休時就開始做志願服務,后來還騎著自行車跑遍了天津市,把黨的故事講給孩子聽,一講就講了38年。“隻要孩子們樂意聽,我就一直講下去。”
杜志榮老人是天津市和平區朝陽裡社區志願者,在這片全國第一個社區志願者組織發祥地上孕育著許許多多關於愛與奉獻的故事。
9月21日晚,在南開大學舉辦的“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大思政課網絡主題宣傳和互動引導活動上,朝陽裡社區的志願者們紛紛上台,和青年學子們說起了自己的志願服務故事。
“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大思政課網絡主題宣傳和互動引導活動現場。人民網記者 於凱攝
“鑰匙阿姨”蘭長燕開心地說道:“為什麼叫我鑰匙阿姨呢?最開始是因為樓裡換水表、水管。很多鄰居沒空,就把鑰匙留給了我,我一天上上下下幾十趟,把大家伙的事兒給辦得漂漂亮亮。打那兒之后,誰家出門,就習慣把鑰匙交給我。時間一長,我就成了‘鑰匙阿姨’。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把身邊小事干好,不也是愛國嗎!”
“我今年22歲,‘志願者工齡’17年啦。”住在天津市和平區朝陽裡社區的青年志願者李如伊,在這片全國第一個社區志願者組織發祥地出生成長。從小耳濡目染的她5歲時就開始參加志願服務,“那一刻,我感到幫助別人,我也很快樂。”上大學后,她還和兩個舍友一起發起“紅心向黨 舞至心尖”志願服務小組,創編了心理療愈舞蹈,為70多人次孤獨症兒童提供舞蹈療愈。
“幫老人義務理發、舉辦公益集市、為生活困難家庭提供救助資金、為盲人講電影……我們把志願服務做成了一個個項目,讓居民看得見、摸得著。”朝陽裡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苗苗說,一方面,為志願服務搭建更多平台、給予更多支持,大力孵化志願服務隊伍﹔另一方面,不斷探索常態化、精准化志願服務機制,讓居民需求與志願服務資源精准對接。
從最初13人開展義務包戶到2019年的3127位志願者再到現如今的注冊志願者3866人,整個社區超過80%的居民都是志願者。志願服務內容從送煤、送菜、送爐具的“老三送”開始,到送崗位、送知識、送健康的“新三送”,再到送快樂、送品牌、送服務的“新新三送”。社區居民群眾既是志願服務的參與者,也是志願服務的受益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