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天津濱海:探索“N+”救助模式 提升困難群眾幸福感

人民網記者 孫翼飛
2024年09月26日14:21 | 來源:人民網-天津頻道
小字號

“太感謝你們了,要不是你們,我們的日子都沒法過了。”於大姐拉著民政干部的手激動地說。

於大姐是天津市濱海新區杭州道街道貴陽裡社區居民,自己身患癌症,還要長期照料智力殘疾的丈夫和弟弟,醫療費用支出和生活不便給家庭帶來了極大困難。濱海新區民政局會同街道、社區、愛心企業、志願者、社會組織,共同組建聯動幫扶機制,全方位多角度解決於大姐的生活需求,讓其臉上再次綻放笑容。

近年來,濱海新區堅持以“強基礎、上位次、更精准、更暖心”為工作目標,探索“N+”救助模式,加快形成覆蓋全面、分層分類、綜合高效的救助格局,推動救助能力不斷提升,困難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顯著增強。

“黨建+”,夯實救助保障基石。構建“區-街鎮-村居-網格”四級聯動網絡,引導21個街鎮黨工委、498個村居黨委共同參與社會救助工作,組建區社會救助協理員隊伍,進一步明確崗位職責,確保對困難群眾的政策宣講、跟蹤幫扶到位。運用“望聞問切”四種方式開展“鐵腳板”式走訪排查,為6600余戶困難家庭安全隱患進行排查並建立包保台賬,對148戶重點困難家庭入戶巡訪登記,做到救助需求早了解、早報告,全面營造“黨建+社會救助”濃厚氛圍。

“智慧+”,筑牢救助數據底座。按照“凡進必核”原則,實現“事前+事后”雙比對,依托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預警平台,匯集10個部門39類困難群眾信息,實現對困難群眾的早發現、早介入、早救助,今年以來累計核對6687戶16967人,預警656條。為全區114戶分散供養特困人員提供居家智能安全管理服務,安裝智能設備603台,通過“安裝智能設備+建立24小時值守”,對1899次預警給予及時有效處置,實現遠程監督、照護服務智能化。指導街鎮研發民政服務對象智慧平台,探索“智能設備+實體服務”模式,使困難家庭需求與社區資源有效對接。

工作人員通過智慧服務平台了解困難群眾情況。受訪者供圖。

工作人員通過智慧服務平台了解困難群眾情況。受訪者供圖。

“物質+”,織密救助保障網絡。優化整合教育、人社、醫療等14個部門132項各類救助政策,形成覆蓋全區的綜合救助大格局,累計投入資金75.81億元,惠及困難群眾2199.45萬人次。創新實施“困難群眾腎透析治療救助項目”,通過“政府補一點(80%)、醫院免一點(10%)、群眾擔一點(10%)”,有效減輕困難群眾醫療負擔,項目實施以來救助810人次,救助資金195.54萬元。設立600萬元區級“救急難”專項資金,對遭遇特殊生活困難的家庭和個人,採取“一事一議”方式幫助解決基本生活問題。

“服務+”,描繪救助精准畫像。繪制“困難群眾民生保障四色圖”,用紅橙黃綠四色標注困難程度,建立兩天一問需、一周一入戶、一月一關愛、兩月一問候和重要節點重點敲門的關懷方法,實現“人找政策”+“政策找人”雙線合一。線上線下梳理困難群眾需求、部門救助政策、社會力量幫扶“三張清單”,打造涵蓋“生活照料”“康復護理”“走訪探視”“社會融入”“心理慰藉”5類救助服務項目,引導和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

“社工+”,延伸救助服務觸角。依托濱海新區社工站全覆蓋、服務廣的優勢,通過探訪、電訪等形式了解困難群眾急難愁盼需求1200余件,綜合地域及社工專長等進行匹配派單,駐站社工接手跟進,開展預防性、支持性服務,累計幫扶各類困難群眾1600余人次,鏈接社會物資百萬余元,形成“百企惠萬民”社會力量助力鄉村振興、“益”起守護多彩未來等多個中、長期公益項目,專業社工介入有效助力精准化救助服務,滿足困難群眾‌個性化服務需求。

‌“慈善+”,鏈接救助資源力量。瞄准“一高一缺一急”(即自費醫療費用高,住院陪護缺失或費用自費,重急病症急救及入院難),募集慈善資金480余萬元,為全區11000余名困難群眾購買醫療補充保險,累計賠付532.38萬元,開辟“政府救助+商業保險”兜底保障新路徑,有效提升了困難群眾風險抵御能力。建立“濱海新區困難群眾關愛救助專項基金”,發動各類社會組織、愛心企業、熱心人士募集資金50余萬元,對低收入人群實施多元化救助幫扶,擴大社會力量參與救助新渠道。

(責編:孫一凡、陶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