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濱海新區:市場化轉型 激活一池春水
組織孩子們搭起帳篷夜宿濱海科技館,體驗“科學奇妙夜”,這家全國第二例實現市場化運營的科技館今年暑假創收500萬元,同比增長14%﹔
聯手國內行業規模最大、技術最強的新能源汽車充電網生態運營企業,利用區域閑置土地,建成“光儲充放檢”一體超級充電站,為市民的愛車提供10分鐘快速充電﹔
大力支持科技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2023年科技創新投入資金總計8230萬元,同比增長110.8%﹔
……
這些生動場景都發生在濱海新區的國資系統。濱海新區國資系統大部分企業都是隨2009年濱海新區成立以后建設新區需要應運而生的,主要職責多為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及建設,業務上、機制上都與市場離得遠。
“濱海新區國資委近年來積極推進國資國企組織形態、經營機制、管理體系的系統變革,著眼市場化、現代化、法治化、專業化方向,不斷塑造新優勢新動能,取得了明顯的改革成效。”濱海新區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吳曉航介紹說。
自2019年以來,546戶納入濱海新區區屬國資監管的企業利潤總額年均增幅超過9%。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740.46億元,同比增長31.45%﹔實現利潤總額18.44億元。繳納稅費39.62億元,佔全區的8%。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5%﹔繳納稅費同比增長38.45%。
啃“硬骨頭”改機制
濱海新區所屬國企按照監管方式大體分為三類,即歸口濱海新區管理的大型企業集團,包括濱海建投集團、海泰集團、天保集團、生態城投資公司等4家集團﹔涉及經開區、保稅區、高新區、東疆港、生態城等5個開發區的分級管理企業﹔濱海國投公司、土地公司、文投公司、擔保公司等濱海新區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
“濱海新區各級國企總數達到上千家,資產體量約為1.2萬億元。國有企業監管層級較多、市場化業務較少、傳統業務佔比較大,這些都是深化國企改革的痛點難點。要轉型,就需要啃‘硬骨頭’、涉‘深水區’,以思想變革推動機制變革、動力變革。”吳曉航說。
緊貼市場,提升效率,從推動公司治理開始。
濱海新區國資委從2023年開始探索“出資企業派出1至2名董事+選聘1至2名專家人才”的方式,在重要子企業構建高水平的外部董事團隊,切實提高決策的效率和水平。
“先后選取中國銀行天津分行、工商銀行天津分行等大型金融機構,海合安集團、長蘆海晶集團等行業頭部企業,南開大學中國公司治理研究院、泰達律師事務所等高校和專業機構的高級人才補充進外部董事人才庫。目前,人才庫已經達到近170人。”吳曉航介紹說。
目前,全區納入董事會應建盡建的96家各級企業全部實現外部董事佔多數,區直屬企業重要子企業新的外董配置模式已初步建立。
在深化國有企業三項制度改革方面,管理人員競爭上崗、市場化選聘工作扎實展開,做到人崗相適、能上能下。以東疆控股為例,其以聘任制經理層和職業經理人改革為牽引,梳理出干部聘任、績效考核等制度12項﹔濱海國投公司在所屬企業中綜合運用超額利潤分享、降本增效和重點項目激勵等方式,大大提高各類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一個老小區在2023年9月創下全市非首銷樓盤冠軍,另一個延期交房十幾年的項目也在2024年元旦前交了房。
截至目前,全區19家一級企業全部制定經理層成員改革方案,納入改革的217家企業全部實行公開招聘和競聘上崗,引進職業經理人38名。在區直屬一級企業層面充分實現按業績取薪酬和強激勵、硬約束,2023年以來,企業負責人最高薪酬和最低薪酬比達到100︰59。濱海新區城建集團、供熱集團先后按照降本增效、超額利潤分享和落實重點項目的市場化激勵方案兌現2023年的獎勵425萬元。
錨定市場推轉型
鼻端吻部微微向上撅起的豬鼻蛇﹔前半身似兔、后半身似鼠的毛絲鼠,學名竟然叫“龍貓”﹔長得與枯樹枝一模一樣的竹節虫……這些隱藏在熱帶植物叢中的奇怪動物,無一不讓參觀的孩子們驚嘆連連。
孩子們參觀的展覽是濱海科技館暑期從廈門科技館引進的“虫現江湖熱帶雨林”科普展。展覽中盾甲蜥、睫角守宮、鱷魚、玉米錦蛇、南洋大兜虫等46種動物,棕櫚科、芭蕉科、百合科、天南星科等47類植物全部為活體,孩子們置身其間,感受著大自然的神奇。“這個展覽可以很好地激發孩子對自然奧秘探索的無窮興趣。”一位參展的媽媽告訴記者。展覽自今年7月19日在濱海科技館開幕以來,截至8月底,短短40多天就接待市民2.1萬人。
“科技館2019年10月開放以來,累計客流量230萬人次。從去年開始我們開展研學活動,孩子們不再是走馬觀花逛展館,而是在我們的帶動下,分不同年級、不同認知學段在科技館內探索太空奧秘、研習機械操作、認識人工智能。一年多的時間裡,共有79所中小學校的10萬余名中小學生參與到我們的研學活動中來。”濱海科技館館長沈勁蓉介紹。
濱海科技館作為濱海文化中心的一部分,歸屬於濱海文投公司管理。“作為區域國有文化企業,濱海文投高標准推進‘三項制度’改革,率先在濱海新區國資系統內開展干部競聘,完善企業收入分配改革,從而有效激活發展的一池春水。2023年,我們文投公司經營收入過億元,利潤較2021年翻了一番。”濱海文投公司副總經理於川介紹說。
不僅是濱海文投公司,濱海新區商投集團由於改革而實現大跨越發展同樣令人注目。這家2015年由整合原塘漢大國有商業類企業而來的國有集團,全資、控股、授權管理企業44家。盡管商投集團是濱海新區國資委直屬企業中唯一一家充分參與競爭的市場類企業,但在市場化轉型前業務單一,2022年以前年營業收入5000萬元左右,主要是酒店、商場等投資性房產出租性收入。
“2022年濱海新區揭開新一輪國企深化改革大幕,我們商投集團找准要爭當區域一流民生商業綜合服務商的企業定位,在管好資產基礎上,向著民生、教育板塊發力。”濱海新區商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忠群告訴記者。
樹立以實績為導向的用人標准,完成全員競聘,建立起符合市場化要求的組織架構、薪酬考核體系……經過一年多的改革實踐,2023年,商投集團實現營業收入8311.57萬元,同比增長59.86%﹔2024年,營業收入有望超過1.3億元,預計實現同比增長56.41%。
“今年,我們的市場化收入佔比將超過50%,完全扭轉了過去以房產出租收入為主的經營局面。”劉忠群說。
圍繞市場化轉型,濱海新區狠抓人才培養,著力解決能干、會干的問題,濱海“國資國企”大講堂邀請行業領軍人物培訓3500人次,培訓內容涉及資產盤活、全面注冊制改革與國企上市、新公司法、淡馬錫模式等﹔組織優秀人才到央企和行業頭部企業調研學習﹔選派優秀管理者到武漢、成都、蘇州等文旅企業交流挂職。
圍繞市場化轉型,濱海新區積極優化產業布局,出台“金種子”計劃,推動濱海國投公司與特來電合作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站,與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共同打造“醫脈基金”,促進文旅公司與武漢騰旅科技公司合作共建文旅一票通業務。
圍繞市場化轉型,濱海新區國資委出台優化容錯免責事項清單和租售激勵指導意見,為企業提供有力政策支撐。其中,鼓勵企業大膽探索房東變股東、租金變股金、資產証券化等盤活新模式,做好增量文章。繼2022年、2023年連續2年超額完成資產盤活任務后,今年上半年,區屬國企房產土地盤活收益累計實現50.6億元,完成年度任務的63.25%。
8月29日,濱海建投集團旗下二級公司天津濱海新區產業投資有限公司被授予主體信用AAA評級,這是天津市首家被評為AAA的產業投資運營類企業,也標志著濱海建投集團正式獲得母子公司雙AAA信用主體認定。
“這個喜訊充分証明了資本市場對濱海新區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產業轉型、科技創新的信心。今年7月,濱海新區又獲國務院若干支持政策,這些都是我們濱海新區繼續搞好國企改革的強勁動力,也無疑更加堅定了我們進一步推進國企高質量發展的信心決心。”吳曉航說。(記者 吳巧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