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大學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把小我融入大我,作出新的歷史貢獻
成立於1919年的南開大學,是一所具有光榮愛國傳統的名校,今年10月17日迎來建校105周年。
2019年1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南開大學考察調研,勉勵師生們把學習奮斗的具體目標同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結合起來,把小我融入大我,立志作出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貢獻。
腳踏實地,砥礪前行。以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統領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南開大學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激勵學子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書寫青春華章,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貢獻南開力量。
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願意中國好嗎?”
9月21日晚,2024“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大思政課網絡主題宣傳和互動引導活動在南開大學舉行。南開大學校長陳雨露與創校校長張伯苓的數字形象跨時空對話,帶領全場師生重問重答“愛國三問”。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南開大學舉全校之力推進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不斷開創新時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南開思政課30條”、《南開大學高質量推進“大思政課”建設 全面推動“三進”工作實施方案》先后出台,以“金課”標准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建好“一院一團隊”,校院兩級領導班子帶頭上“形勢與政策”課……
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講。堅持守正和創新相統一,南開大學努力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
開展多種形式的愛國主義教育系列活動,用好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上演《周恩來回南開》《愛國三問》《永懷》等愛國主義原創話劇,用張伯苓、楊石先、郭永懷等前輩的故事感染青年學子﹔探索形成同學、同研、同講、同行的“師生四同”育人模式,引導學生在祖國大地上尋找“思政答案”。
2019年以來,南開大學支持師生組成1萬多支“師生四同”實踐團隊開展實踐活動。
“僅今年暑期,就有536支隊伍、近4500名師生奔赴全國各地參與社會實踐。”南開大學黨委書記楊慶山表示,與校史結合、與時代契合、與陣地融合,南開大學的思政課改革創新成效顯著,讓越來越多的青年學生感悟到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
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
未來充一次電能跑1000公裡,零下70攝氏度也可正常運轉。三十多年如一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副校長陳軍在電池領域持續攻關。
致力於膿毒症藥物研發,南開大學藥學院2021級博士生李伊楠團隊提出仿生學創新制藥觀點,為久攻不克的醫學難題提供解決方案。
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南開大學持續加強基礎研究,力爭在原始創新和自主創新上出更多成果,勇攀世界科技高峰。
推動學科布局優化調整,出台國家急需學科專業領域引導發展清單﹔促進學科深度交叉融合,推動成立“南開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實施學科建設“揭榜挂帥”,通過“張榜”設置學科建設目標,“評榜”考核學科建設成效,“獎榜”激勵學科建設典型,激發學科建設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
近年來,南開大學學科建設成果豐碩:化學、數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等6個學科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全球學科評價體系前1%學科增至17個,其中化學、材料科學、工程科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進入前1‰﹔“新物質創造”“認知科學”“中國式現代化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四大交叉學科群應運而生。
一流學科建設,為原始創新和自主創新提供堅實基礎。南開大學積極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標志性引領性成果不斷涌現。
周其林院士領銜的“高效手性螺環催化劑的發現”項目榮獲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多項成果應用於問天實驗艙、泛終端芯片、動力電池、微操作機器人系統等重大急需領域﹔依托天開高教科創園,共價有機框架材料(COFs)在全球首次實現噸級量產,體積最小的微流控檢測儀孵化誕生,多個項目走入科技成果轉化成熟端……
“我們將以科技發展和國家戰略需求為牽引,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和拔尖人才培養,努力產出更多重大原創性、引領性、標志性成果,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奮力展現南開作為。”陳雨露說。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書寫青春華章
“第一堂課結束后,后背都濕透了。”南開大學第二十六屆研究生支教團團長郭齡聰坦言,當好一名支教老師,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今年7月,郭齡聰和支教團成員抵達新疆阿勒泰地區第二高級中學,開啟了南開大學在當地接續志願服務的第三個十年。研習教案、查閱資料、集體備課……兩個多月過去,支教團成員授課越來越自如,和學生們越走越近。
離家遠了、皮膚晒黑了,郭齡聰卻覺得很值,“看見中國大地上發生的深刻變革與變化,我們更明白作為青年該如何實現個人的人生價值。”
“知中國,服務中國。”南開大學萬千學子始終把個人奮斗融入時代大潮,用不變的家國情懷書寫絢麗的青春華章。
文學院2020級本科生陽子芯,自2020年起持續捐贈獎學金,發起“一芯助學計劃”,惠及近2000名學子﹔馬克思主義學院2024級博士生馬紅英,在家鄉新疆伊寧縣開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入選全國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2017屆畢業生潘曉晨主動投身西部建設,在四川敘永縣枧槽苗族鄉群英村駐村扶貧,榮獲2022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卓越獎”。
5年來,南開大學共有3500余名畢業生選擇到中西部地區基層工作。
在甘肅庄浪縣韓店鎮東門村,由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王春國團隊培育的高抗、高含量丹參品種“NK1號”正開展大規模田間種植試驗。這株承載著助農增收重要使命的“南開苗”,種植面積已從最初的10畝擴大到220畝。
“品質好、產量高,為我們村致富增收帶來了新的希望。”一名中藥材種植大戶由衷點贊。
近距離了解中國鄉村,找到真需求、解決真問題。南開大學依托在25個省份建立的90余個中國式現代化鄉村工作站,形成區域經濟、科技、文化全方位發展的有效幫扶模式,推出“現代蘭考”治理經驗、“興邊富民”實踐經驗等一批調研成果。
把小我融入大我,廣大師生不斷弘揚“愛國、公能、創新、奮斗”的南開精神,立志作出新的歷史貢獻。
《 人民日報 》( 2024年10月18日 第 01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