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團隊天開園創業記
走進天開高教科創園(以下簡稱天開園),隨處可見創新創業者忙碌的身影。日前,記者來到位於天開廣場2號樓的天津智清未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清未來),牆上清華大學的校徽、校訓赫然映入眼帘。
智清未來是一家集研發、生產與銷售於一體的新材料高新技術企業,聚焦先進功能粉體材料的研發和產業化。其研發主體依托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及新型陶瓷材料全國重點實驗室。
從清華園到天開園,這家企業是如何一路走來的?
“有的聊”
創業路演誕生一段“緣”
“粉體材料是一種工業基礎原材料,‘無粉不成材’,粉體技術和粉體材料在電子、化工、醫藥、建材、食品、航空航天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天津智清未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蘇振國告訴記者。
去年,項目正處於從研發到產業化落地的關鍵階段。蘇振國說:“通過幾代清華人共同的努力,我們終於掌握了核心技術,但擁有實驗室裡的技術路線只是一個開始,如何真正產業化落地是擺在我們眼前的一道難題。”
今年5月,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天津中心正式入駐天開園。為加速吸引北京高校科研項目在天津轉化落地,天津中心精准鎖定清華大學技術轉移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技術轉移研究中心等6家高校的技術轉移機構,與其建立合作,不定期在天開園組織項目路演,幫助項目加快落地,智清未來便是其中一家。
“路演結束后,天開園、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天津中心的很多領導非常關注我們的項目,並迅速到北京和我們交流,我們又來到天津考察,這樣一來二去,我們決定落地天開園。”蘇振國說。
落地天開園,當然不僅僅是因為相關部門的誠意。
“天津對我們來說確實很有吸引力,工業基礎雄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眾多,設備、包裝、運輸等配套企業齊全,高校資源豐富,和北京距離近……但當時影響我們決定的,還有和天津的‘眼緣’。”蘇振國說。
“當時交流的時候,就覺得天津的領導懂我們、懂行業、懂產業。”蘇振國繼續解釋,“我們介紹項目情況時,天津的相關領導一聽,馬上就表示‘可以幫著對接涂料企業’——他們知道我們的客戶是誰、我們的市場在哪兒。”
“這種共鳴感讓人覺得很欣慰,特別有的聊。”
一拍即合。
“沒的愁”
保姆式服務化解企業“成長的煩惱”
6月20日,智清未來落戶天開園核心區。
“天開園是天津市近年來著力打造的科創園區,核心區周邊聚集了眾多高校,以及不少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院所,園區裡聚集了很多優秀的科創企業,各項服務也都會為企業的發展量身打造”——這是蘇振國對天開園的“初印象”。
帶著這份印象入駐之后,蘇振國對天開園的創業生態和服務生態有了更深入而具體的感受。
“根據我們的實際需求,天開園持續為我們對接產業鏈上下游相關企業、科研院所機構等,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很多有效的資源,還給予我們租金減免、鼓勵成果轉化等一系列政策支持,發展過程中更有‘一對一’專屬服務,隻要提出問題,很快就有相應的部門和人員提供服務。”蘇振國說。
技術成果想在天津落地轉化,確定廠房是關鍵一步。
“了解到我們對場地的初步需求后,天開園和津南區的相關工作人員立即幫我們展開了‘海選’。”蘇振國說。
“海選”之后,工作人員篩選出了約10個場地,組織公司到實地一一考察。“這一輪看下來,感覺都有點瑕疵,有的交通不夠便利,有的廠房比較舊,有的廠房規模不夠。”
“能不能再找一批?”蘇振國有點不好意思。
當然沒問題!
由於生產需要,廠房載體在面積、挑高、用電配置方面要求較高,經過更為細致的溝通,相關工作人員第一時間梳理閑置載體資源,再次為其尋找最匹配的廠房。在與各工業園區深度對接后,沒幾天,第二輪“看房”又開始了。這一次,蘇振國相中了津南區八裡台鎮的一處廠房——8月20日看廠房,28日企業便確定簽約。
“整體來說都挺順利的,包括初創企業最擔心的資金問題,都沒太發愁。”蘇振國笑著說,先是天津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給企業提供了數百萬元的擔保,幾乎同時,天津科創天使投資公司也進行了天使輪的股權投資,而后多家銀行跟進,主動對接貸款需求。眼下已達成千萬元的投融資額度意向。
有了“金點子”,裝了“錢袋子”,還為企業長久發展“搭台子”,公司發展自然駛入快車道。
“走得穩”
“北京研發、天津轉化”結出碩果
在智清未來,“北京研發、天津轉化”協同創新格局有了最直觀的體現。
“從成果轉化成產品,再走向市場,這個過程是很艱難的。”多年從事科研及產業化工作的蘇振國坦言,“因為太了解其中的艱辛,就更覺得技術不能停留在實驗室裡,不能停留在研發階段,而是要真正地做成產品,走向市場,服務社會,服務百姓。”
智清未來的發展將按照三期規劃進行,要在天津打造企業的先進粉體材料全國生產基地。蘇振國介紹:“從產量上看,目前在八裡台鎮已啟動了一期的萬噸級生產線建設,預計12月初正式投產﹔二期預計於明年建設5萬噸級生產線﹔三期預計在2026年建成10萬噸級生產線。從產品細分市場看,公司將細分為幾大應用領域,包括綠色建材、橡膠涂料、環保水處理、生態農業等。”
斗志昂揚的時間表,來源於企業對自身技術的深厚底氣,和對天開園的十足信心——目前公司已成功簽下數千萬元的訂單,訂單量突破萬噸級。
作為科研成果孵化器,天開園致力於打破智力創造與生產制造之間的壁壘,圍繞新質生產力的構建,將“雛鳥”培育為“鳳凰”。在蘇振國眼中,正是因為身在天開園,公司才少走了很多彎路,也走得更加穩健。“說實話,如果完全靠我們自己去開拓,可能很不容易。天開園已經有2000多家企業,大家溝通起來非常方便,同在一個園區裡,說見面就能見面,甚至可能上下樓就能聊聊天,企業之間也有非常好的信任基礎,大家一張嘴:‘咱都是園區裡的對不對?’——這就是自來熟!”
一年多來,天開園從無到有、日新月異,日益成為天津創新資源集聚地,這裡不斷將北京的科研優勢與天津的產業優勢深度融合,將科技成果轉化為新質生產力。
智清未來,未來可期。(記者 胡萌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