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武清區黃花店鎮甄營村突破發展瓶頸
331畝標准化園區帶動村民增收
梁大嫂種的芹菜。
“我們村種菜幾十年了,品種單一、模式固定。”武清區黃花店鎮甄營村村民給《天津日報》微信公眾號“16區主官周記﹒政民連心橋 有事您說話”欄目留言說。據留言介紹,2023年洪水過后,國家和市區兩級補償下來,甄營村裡有了資金,大家想改變現有的種植模式,突破農業種植及發展瓶頸。
甄營村的7500畝地、1700多個大棚在2023年洪水中被淹,洪水過后,村兩委班子積極組織修繕重建,建了水閘,加寬了涵洞,村民生產生活恢復常態。
記者12月4日到甄營村採訪時,村民梁大嫂正在自家棚裡侍弄芹菜。梁大嫂家翻建了五個棚,而且都是鋼結構,棚更結實耐用了,“再也不用貓著腰干活了”。採訪當天氣溫有點低,但棚裡很暖和。
梁大嫂介紹,甄營村幾乎家家有棚,家家種菜。隨著農業現代化的推進,種菜沒那麼累了,賣菜也由村經紀人操心,村民把菜收了送去就行。但是菜的品種多年沒有變過,不外乎芹菜、西紅柿、黃瓜、辣椒、絲瓜等。這個季節,芹菜收購價才幾角錢一斤,刨去買菜苗的成本,基本上賺不到什麼錢。“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不願意留在村裡種菜,這樣下去,等我們老了干不動了,村裡就沒人種菜了。”她說。
甄營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楊志明介紹,為解決甄營村蔬菜種植業的短板,甄營村建成佔地面積331畝的現代化種植標准化園區,近期將投入使用。園區採用最新的智能水肥一體化灌溉技術,安裝智能環境控制系統及病虫害防治設備,通過智能化管控保証安全和質量。鼓勵大學生返鄉創業,培養“田秀才”以解決蔬菜種植后繼無人的問題。甄營村還將突出技術引領,鼓勵技術人員駐園進行實驗與研發,定期開展科技創新和新品種展示活動。進行口感型蔬菜苗的培育,解決全村乃至全鎮菜農從外地選購種苗的短板。進行水培種植,一年至少可收9茬,大大提高蔬菜產量,惠及菜農和廣大消費者。還計劃種植白富黃瓜、甄營一號草莓番茄、荷蘭黃瓜等新型、高附加值品種,帶動村民增收。
楊志明說,在園區運營的同時,將帶動全村村民更換種植品種,實現甄營村種植業的升級換代,徹底解決發展短板。(記者 高立紅 文/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