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全球環境基金“金招牌” 名利雙收
東麗區一企業可持續發展項目獲贈105萬美元
天津新立中合金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立中)今年又添了一塊“金招牌”。深秋時節,他們編制的“再生鋁企業最佳可行技術/最佳環境實踐(BAT/BEP)示范活動”實施方案順利通過專家評審,標志著其正式成為全球環境基金“中國再生鋁、鉛、鋅、鋰行業綠色生產與可持續發展項目”。該項目總投資1472.14萬美元,其中105萬美元為全球環境基金的贈款。
作為國家第三批戰略性新型、領軍企業,新立中在提升自身生產環節“綠色”含量的同時,不斷研發新技術帶動產業鏈下游生產企業綠色轉型。“在60公裡的半徑范圍內,我們實現了鋁液運輸到下游生產廠家。過去是送鋁錠給客戶,他們還要再將鋁錠熔化成鋁液才能進行生產。現在直接送鋁液,不但鋁液的純度比客戶自行處理的高,而且可以根據不同客戶要求添加其他所需成分。”新立中總經理鄭樹波介紹,“更重要的是,因為省去了熔化鋁錠的生產環節,企業能耗和有害物質的排放量都顯著降低,大幅降低成本並推動他們節能減排,從而帶動整條產業鏈綠色轉型。”
這樣一家注重環保、綠色生產獲得認可的企業,在全球環境基金申請過程中,並非一帆風順。
別看全球環境基金的贈款隻佔項目總投資很小一部分,但是申請者眾多,大家更注重入選后對企業國際認可度的提升。
競爭激烈,審核方對項目方案要求非常高。最初新立中提交的方案主要以企業內部再生鋁的循環利用為主,被要求改進。
關鍵時刻,市生態環境局和東麗經開區生態環境局伸出援手。
“此前經開區有兩個企業已經獲得了全球環境基金的支持。基於過往的成功經驗,我們和市生態環境局一起,幫助新立中調整方案方向。”東麗經開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全球環境基金在《關於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以下簡稱《斯德哥爾摩公約》)的框架下,支持各國實施減少和消除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的項目和計劃。二噁英被《斯德哥爾摩公約》列入首批受控物質,被要求最大限度減少環境排放,新立中所處的再生有色金屬生產行業被該公約列為二噁英類重點排放源之一,也是我國確定的二噁英優先控制六大重點行業之一。為此,生態環境管理部門建議新立中將降低二噁英排放作為核心內容,同時將節能降碳、再生鋁循環利用作為申報方案的重點內容。
盡管新方案方向將增加企業投入,但為了入選示范活動,體現企業的責任擔當,新立中根據生態環境管理部門的建議制定了新的方案。
“天津市對二噁英等新污染物的監測治理在全國處於先進水平,新立中的新方案方向確定后,市生態環境局、東麗經開區生態環境局邀請專家多次到現場調研,幫助他們修改完善方案。”市生態環境局固體處副處長張斌告訴記者,生態環境管理部門和專家幫助新立中確定的方案做到了數據核算精確、有可示范性、有可執行性。“能請到這麼多專家無償多次到企業現場提供咨詢服務,還親自幫助制定方案,沒有生態環境管理部門的牽線是不可能的。這不但為企業節省了大筆費用,而且幫助企業對全過程、全鏈條、全生命周期環境風險進行了全面梳理並提出管控措施,為企業適應今后的綠色生產要求打下了良好基礎。”張斌說。
最終項目方案通過了“大考”。項目預計2025年底建設完成,建成后預估每年可實現二噁英減排量40.66gTEQ(國際毒性當量),綜合能耗降低11.2%,鋁綜合回收率由89.2%提高至96.6%,進一步推動再生有色金屬行業污染防治技術升級,實現行業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同時,形成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模式,以示范帶動再生金屬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更好地傳播我國履約工作成效。(記者 耿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