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銀行天津靜海支行:金融助力小菌菇做成大產業
走進中延菌菇業(天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延菌菇業”)的杏鮑菇培養車間,一簇簇杏鮑菇層層疊疊,正從培養基中探出腦袋,陣陣菇香扑鼻而來。
培養車間裡長勢喜人的杏鮑菇。人民網 郭維瑾攝
“你看,我們的杏鮑菇長得不錯吧。”中延菌菇業財務總監吳賢看著眼前個頭均等、顏色白淨的杏鮑菇,滿臉笑意,“自從得到了農行天津靜海支行的資金支持,我們的杏鮑菇日產量從原來的40噸漲到了現在的50噸,很難想象這麼大的變化,竟然在短短的一個月內發生了。”
中延菌菇業坐落於天津市靜海區林海循環經濟示范區內,是第十一批農業產業化經營市級重點龍頭企業。該企業建成10年來,逐步擴大生產規模,提高菌類質量,每天採收好的杏鮑菇經由物流銷往東北、華北等多個區域。
然而,產業快速發展之下,企業也開始有了“成長的煩惱”。吳賢介紹,由於部分生產設備亟需更新換代,企業把很大一部分資金用來對冷庫、生產線以及廠區的基礎設施進行提升改造,進而引起流動資金緊張,讓企業一度陷入焦慮。
中延菌菇業工人們在新添置的生產線上忙碌。人民網 郭維瑾攝
“在一次日常走訪中,我們了解到企業的融資需求,行裡立馬組織經驗豐富的客戶經理,組成了專業的服務團隊,為企業量身制定金融服務方案。”中國農業銀行天津靜海支行公司業務部客戶經理郝秀鵬回想起當時的場景,仍歷歷在目,“最開始,我們每周至少要往企業跑兩、三次,甚至還去了趟企業的福建總部,其間的確遇到了不少難題,但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我行在權限內為企業爭取到了行業最優的利率定價,並開辟綠色信貸審批通道,不出一個月,就投放了一般流動資金貸款1500萬元,解決了企業的燃眉之急。”看著廠區內寬敞干淨的新菇房和一台台嶄新的設備,郝秀鵬如數家珍,吳賢甚至打趣道:“他啊!跑了一個月,都快成我們這兒的行家了!”
“因農而生、伴農成長。農行天津靜海支行始終堅持把服務‘三農’作為業務經營的主責主業,將建設‘服務鄉村振興領軍銀行’作為支行的首要經營規劃。”中國農業銀行天津靜海支行 黨委委員、副行長張凱恩介紹,圍繞靜海區內農業產業布局,支行創新繪制了覆蓋全域18個鄉鎮的農業生態圖譜,按圖索驥,靶向營銷,2024年全行涉農用信客戶數及農戶貸款客戶數新增147戶,較去年同期提升75個百分點。圍繞王口炒貨、海吉星物流園、四黨口樂器三個特色涉農產業集群,制定了“一集群一方案一授權”差異化信貸政策,2024年累計為集群內110余戶各類經營主體新增投放貸款1.88億元。
“下一步,我行將繼續深耕縣域,積極應對市場挑戰,搶抓市場機遇,主動融入服務區域‘鄉村振興全面推進行動’,以高質量金融供給助力靜海區域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張凱恩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