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國資國企深入開展“三量”工作
前11個月天津市國資監管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1.6%
柳林創意之城產業運營服務中心開放運營,一機床項目向市民呈現天津工業遺存新地標,吉利大廈改造提升后重新開業,津龍灣TOD文化廣場建成運營,作為全國百貨店中唯一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勸業場保護修繕工程啟動……今年以來,全市國資國企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深入開展“三量”工作,38個重點項目實現開工或盤活,累計盤活閑置及低效土地房產130萬平方米。記者從昨天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天津國資系統“盤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質量”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前11個月,市國資監管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1.6%,經濟運行持續回升向好。
今年以來,市國資委組織企業重新摸排土地、房產、產能、資金、品牌、資質等各類資產底數,一企一策、一案一策盤活存量資產資源。在統籌盤活土地、房產方面,堅持“善建善營”“內容為王”,強化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僅城更項目就有11個在年內開工建設﹔在推動低效產能升級方面,渤化集團升級改造聚甲醛裝置達到國內一流水平,百利集團大型閥門數字化生產車間改擴建,渤輕集團“天女”油墨擴能項目開工建設,水務集團依托凌庄水廠閑置廠房,打造高品質生活飲用水基地﹔同時積極發揮國企資質效能,軌道集團為北京等8個城市、14個項目提供軌道咨詢服務,走出國門成功簽署哈薩克斯坦、巴西聖保羅等項目,合同金額達到14億元。
全市國資系統還集聚資源培育增量,深入推進高質量發展“十項行動”82項重點任務、72個重點項目的實施,重點項目投資累計達到1062億元。在由市國資委承辦的中國500強企業高峰論壇上,53個代表性項目集中簽約,金額合計1288.3億元。泰達控股與中電科技合作建設的天津軟件園正式開園,創新中心投入使用﹔城投集團與國電投合作設立新能源產業投資基金﹔能源集團成功引入華潤天津醫藥公司盤活廠區資源。聚焦新質生產力培育增量,食品集團冷鏈食品物流基地項目一期、臨港糧油應急儲備物流中轉項目投產,乳品加工基地項目二期啟動﹔紡織集團天紡科創智慧谷項目竣工開園﹔渤輕集團無菌飲料生產線項目正式開工﹔中環集團全力推進N型高效電池片項目﹔津智資本積極探索切入碳資產業務領域﹔津投資本上線我市首個數字資產服務平台。
在提升質量方面,則扎實推進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主體任務整體完成率超過70%。海河乳品、天科數創、泰達綠化新晉入圍全國“科改示范企業”“雙百企業”,天津國企累計入選達到15家。深入開展“育精培優”專項行動,入圍企業達到89家,推動一批二、三級企業“小升規”。實施科技型企業數量質量“雙提升”專項工作,組織企業推動148個技改和科技攻關項目,組建5個產業創新聯合體、3個國家級重大創新平台和13個省級創新平台。深入開展精細化管理、降本增效專項工作,市級監管企業銷售、管理和財務三項費用同比壓降5%,企業虧損面較年初下降4.2個百分點。31家市級監管企業發布年度社會責任報告,8家企業入選“國有企業社會責任·先鋒100指數”,4家企業案例入選國務院國資委社會責任藍皮書優秀案例。(記者 吳巧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