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出發 點亮萬家
——記國網天津濱海供電公司運維檢修部配電搶修班班長張黎明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張黎明到濱海新區惠安裡社區檢查移動共享充電樁,服務居民綠色出行。國網天津濱海供電公司供圖
眼前這位身著朴素、笑容可掬的電力工人,就是天津家喻戶曉的張黎明。作為伴隨我國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產業工人杰出代表,張黎明是黨的十九大后首位獲得“時代楷模”稱號的產業工人,被譽為“點亮萬家的藍領工匠”“創新型一線勞動者的優秀代表”。
踏上電力搶修征途,30余年來,張黎明始終扎根基層、強技報國。他堅守電力搶修崗位,多次主動放棄轉崗機會,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人民電業為人民”的企業宗旨。
為讓搶修及時精准,張黎明業余時間用腳丈量管轄區域大街小巷,對區域內的杆塔型號、線路走向熟記於心,被同事們親切地稱為“活地圖”。伴隨技能的磨礪,他以“張黎明創新工作室”為平台,帶領團隊大膽改進工藝工法,累計開展技術革新500余項,獲國家專利200余項,帶動一大批電力職工扎根一線、從崗位上成才,以電力一域服務天津發展全局。
張黎明不僅是電力搶修一線的“急先鋒”,更是技術創新上的“尖子生”。作為新時代的產業工人,張黎明以“服務沒有最好,創新就能更好”為座右銘,干勁十足地在一線鑽研創新攻關。
他帶領團隊持續研發配網帶電作業機器人,並迭代升級至第四代,實現智能化、實用化、產業化。截至目前,機器人已在26個省區市推廣應用,代替人工作業7.5萬次,保障約15萬人次人身安全。他牽頭組織編制了《配網帶電作業機器人導則》,並發布該領域首個IEEE(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國際標准,為中國制造、中國創造貢獻了工人力量。眼下,第五代配網帶電作業機器人研發工作已經展開。張黎明說:“新一代機器人在小型化、一體化、智能化、應用場景多樣化等方面發力,全面提升機器人適應性、靈活性和可靠性。”
張黎明的手機號出現最多的地方,是在社區敬老助殘服務卡、街道市民服務手冊、便民愛心卡上。他帶領黎明共產黨員服務隊隊員推進“黎明出發 點亮萬家”服務行動,對百姓所需有求必應、有難必幫。十幾年來,在他組織開展的“節能互助 照亮鄰裡”惠民志願行動中,隊員們已經點亮500多個老舊樓道,幫助5000多戶居民改善了樓道照明環境。張黎明也被社區居民親切地稱為“光明使者”。
解決百姓實際困難,是張黎明技術創新的動力所在。
“老小區普遍沒有固定車位,建設之初也沒有考慮會有汽車充電樁這類大功率、大規模的用電設備,存在油車佔位、滿電佔位、‘飛線充電’等現象,影響鄰裡關系不說,還存在一定安全隱患。”張黎明說,針對這一情況,他研發了一款“一對多”移動共享充電樁,徹底改變了“車找樁”的局面。目前,移動共享充電樁已在20多個小區安裝,受到百姓廣泛贊譽。
張黎明的故事,不僅是基層電力工人的生動寫照,更是新時代產業工人奮進的縮影。身為黨的十九大和二十大代表,張黎明始終選擇和百姓站在一起,足跡遍布基層和社區。在他看來,自己的工作不僅是電力搶修,更是為百姓的幸福生活提供堅實保障。(記者 蘇曉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