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天開園“嘗鮮”記

2024年12月20日14:24 | 來源:天津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天開園“嘗鮮”記

“嘗鮮”是品嘗第一顆應季的果子,是觸摸一件新生的事物。

在天開園這片創新創業的熱土上,“嘗鮮”也意味著突破創新、敢為人先,意味著勇於探索、不斷進取。它體現在產品核心技術的不斷突破上,體現在企業自我挑戰的堅定步伐裡,也體現在園區勇於擔當的創新服務中。

堅持“科技創新策源地、科研成果孵化器、科創服務生態圈”的功能定位,天開園正迎來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發展新階段。在這裡,無論是創業者還是服務團隊,每一個天開人都在用自己的智慧、靈感和汗水,培育著科技創新的參天大樹,期待收獲豐盈果實的喜悅。

一門“嘗鮮”的技術 科技助農誕下“金果果”

今年秋天,薊州區羅庄子鎮的“佛見喜”梨在天津天開瑞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開瑞來)研發的新型植物農藥的護航下,連續第4年實現了大豐收。這種珍稀的水果,下樹價便高達20元一斤,成為農民心中的“金果果”。

“佛見喜”梨味道獨特鮮美,但當地人常常困擾於果樹的嬌弱多病,一遇果樹病變、果品異形和褐變的情況,根本無藥可治,有時農民為了防止病害擴散隻好將果樹無奈砍伐。4年來,天開瑞來通過精准扶持,不僅有效控制了病害,更激發了農民的種植熱情,種植面積以30%至50%的年增速迅速擴大。

天開瑞來位於天開園核心區,是南開大學第二批入駐天開園的企業之一。他們研發的植物源新農藥,為長期困擾農業植保行業的細菌病害防控難題帶來了新希望。

作為天開瑞來企業顧問、南開大學化學學院農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教授,徐鳳波坦言:“農業是國家之基,糧食安全更是頭等大事。植保農藥的研發生產,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傳統細菌病害防控農藥多採用金屬銅制劑,但它存在對作物副作用大、土壤重金屬殘留等弊端,而且銅本身也是資源稀缺的有色金屬。”徐鳳波說,天開瑞來的新藥源自南開大學元素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農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科研成果——歷經15年的艱苦探索,以“取之於草用之於田間”的研發思路,團隊成功研發出了國際領先的天然植物源生物農藥新藥。

這種新藥不僅安全無毒、對環境友好,而且高效廣譜、成本低廉,還能促進作物生長,真正實現了綠色防控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如今,這款新農藥已在遼寧、山東、江蘇、廣西、雲南、海南等地進行示范應用試驗,並取得了顯著成效,預計明年正式投產。多家農資公司紛紛提前聯系天開瑞來,准備搶購這一“作物癌症”的新克星。

“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徐鳳波說,“每一位農民和每一株作物的認可,就是我們的勛章。”

一路“嘗鮮”的企業 跑在科技創新的大路上

運輸流通中的蔬菜保鮮,一般通過冷藏方式,保存期通常在30至40天,而天開園企業天津永續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續新材料)研發的可食用保鮮涂料卻讓蔬果保鮮期輕鬆突破100天,這是用了什麼“魔法”?

永續新材料核心技術支撐來自天津大學海洋學院可持續新材料研發團隊。他們的“魔法”叫作納米纖維素,提取自竹子,具有質量輕、強度高、生物相融性、可降解、無毒且環保等特點。團隊在納米纖維素領域深入研發攻關7年之久,取得50余項發明專利。

“由於呼吸代謝、脫水、微生物侵染等原因,全球每年有20%至30%的果蔬在採摘后流通中被損耗。我們瞄准果蔬保鮮的巨大市場需求,利用納米纖維素的這些特點,開發了納米纖維素果蔬保鮮新技術,並發布了全球首款果蔬保鮮劑,它能在果蔬表面形成一層致密的納米膜,仿佛為果蔬穿上了一層‘防護服’,有效阻隔了氧氣的侵襲,鎖住了水分,讓果蔬在運輸和儲存過程中保持新鮮如初,保鮮效果處於國際領先地位。”永續新材料董事長劉朝輝告訴記者,目前,他們的納米纖維素產品已經應用於馬來西亞的榴蓮以及我國丹東的草莓、吉林的鮮人參等果蔬保鮮領域,同時還向涂料、醫美護理等領域拓展。

今年初,永續新材料產業化項目在天開西青園落地,眼下他們的國內首條年產3萬噸食品級納米纖維素生產線已建成投產。

作為首批入駐天開園的企業之一,永續新材料幾乎是一路“搶跑”,奪得多個園區“第一”:首個獲得合同訂單並開發票,首個獲得銀行科技貸款,首個取得專利預審資格備案,首個申請獲得發明專利授權,首個實現“核心區成果孵化、西青園產業落地”……

劉朝輝透露,今年以來,他們在果蔬保鮮、玻璃隔熱、汽車輕量化復合材料等領域已簽下多張訂單,訂單金額超過1000萬元。“我們始終奔跑在天開園科技創新的大路上,希望用3至5年的時間,成為國際上納米纖維素新材料領域領軍企業。”劉朝輝說。

一種“嘗鮮”的服務 精准服務賦能“金豆子”

天開燧世(天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獲得的全國首張腦機智能人工神經信息系統醫療器械注冊証,標志著我國自主研發的腦機交互系統裝備正式從臨床向市場進發﹔天潤瀚陽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研發成功的鎳基焊材,填補了國內鎳基焊材生產空白﹔耀科新材料(天津)有限公司基於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張振杰獨創的熔融綠色合成核心技術,突破了共價有機框架材料量產的世界難題……在天開園的沃土上,不斷有企業以“嘗鮮”的姿態,突破著技術的邊界,書寫著創新的故事。

想要嘗到產業化的“鮮美”果實,既源於企業的“硬核”實力,也來自於天開園“育種加速器”的平台助力。

眼下,佰鳥縱橫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佰鳥縱橫)位於武清區的生產線一派忙碌景象。

“我們生產的折疊房屋可以完全自動折展,一個小孩也能輕鬆操作,折展比達到3.18倍,折轉速度是6至10分鐘,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在國際上也具有技術優勢。”佰鳥縱橫執行總裁胡嵩表示,這些折疊房屋可應用於多種場景,既方便又快捷。

“落戶天開園一年多來,我們在產業化上獲得了突破,對接工廠、申請專利、尋找應用場景、規劃戰略等方面,都得到了天開園的大力支持。”胡嵩表示,公司有信心在未來3年內,將智能折疊房屋推向更廣闊的市場。

“針對注冊企業的不同情況,我們會為其提供概念驗証,評價企業的研發節點與科技成果成熟度等服務,先做‘減法’——明確最具市場價值的應用方向,再做‘加法’——完善產品功能與市場應用。”作為天開園核心區的運營平台,天開集團科創服務部服務專員表示,“同時,我們還會結合行業知識與實地調研,為企業進行普適性與深度畫像,打標簽、找需求、總結歸納,根據需求制定供給,提供定制化、有針對性的創新服務。”

篩選“金豆子”,打造“金豆子”,還要雕琢“金豆子”。

“園區裡都是初創企業,在申報科技中小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等資質認定時,常常會有企業不‘感冒’或者不知道如何准備,因此,對於符合條件的企業,我們會逐一聯系他們,追著他們去申報,給他們講清楚申報成功對企業的好處,指導他們如何申報,幫助他們完成中間的跨越。”

資源追著企業跑,精准服務送上門。去年5月18日開園至今,天開廣場已培育出雛鷹企業86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17家、創新型中小企業5家……在園區企業培育效率的比拼中,又一次跑出了“天開速度”。

對於一個心懷夢想的人,每一天都是新的,而對於天開園裡的創業者和奮斗者來說,每一天不僅是新的,還是“鮮”的。年輕的天開園,“嘗鮮”已是常態,“領鮮”是觸手可及的未來。(記者 劉宏偉 胡萌偉)

(責編:郭維瑾、張靜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