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點燃新時代的動力引擎

2025年01月06日10:22 | 來源:天津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點燃新時代的動力引擎

  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斗歷程的見証,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紅色血脈是中國共產黨政治本色的集中體現,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力量源泉。

  天津是一片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熱土,記錄著“南陳北李、相約建黨”的旭日東升,承載著“覺悟、革新”的五四風雲,激揚著根治海河、引灤入津的豪情壯志,回響著“開發區大有希望”的偉人寄語……過去一年,我市認真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潤城、以文興業,在推動文化傳承發展上善作善成,致力於展現我市文化特色與精神風貌,用心用力用情保護傳承紅色文化資源,建立了機制先行、保護為要、宣傳跟進的保護利用模式,推動了北洋法政學堂——李大釗天津求學遺址、吉鴻昌舊居等重點紅色資源的修繕保護,並有序向社會開放,引起強烈反響,在全社會營造了學習英雄事跡、探訪紅色資源、感悟紅色文化的良好氛圍。

  建聯席協作機制

  聚各方熱心支持

  摸清家底,才能提升保護實效。

  如何將天津品類繁多、數量豐富、歷史厚重的紅色資源進行挖掘整理、修繕保護並加以利用,成為擺在面前的一項重大任務。

  2021年11月,我市出台《天津市紅色資源保護與傳承條例》,成為全國率先進行紅色資源地方性立法的省份之一,建立起相應的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制定了實施方案,統籌紅色資源保護傳承工作﹔2023年1月,《天津市紅色資源名錄(第一批)》發布,151處重要舊址、遺址、紀念設施或者場所類紅色資源,92件(套)重要檔案、文獻和實物類紅色資源被認定,對紅色資源的保護與傳承做到了心中有數。

  “遵循科學認定、依法保護、合理利用、賡續傳承的原則,打造具有廣泛影響力和鮮明天津特色的紅色文化品牌,全面提升紅色資源保護與傳承工作的整體水平。”據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同志介紹,我市紅色資源的保護傳承,既有各聯席部門系統集成、協同配合的工作優勢,也有廣大黨員干部、市民群眾對紅色資源保護修繕的熱心支持。比如市文化和旅游局積極開展革命文物普查,市規劃資源局持續推進紅色資源建筑地塊劃線保護,市住房城鄉建設委細致推進歷史風貌建筑鑒定保護,市委黨校深入開展紅色歷史調查研究,市國資委細致厘清房屋產權﹔全市各區克服困難、積極配合……大家共同協作、形成良好的工作局面。

  與此同時,社會各界積極奔走建言,盡己所能地參與到紅色資源的保護與傳承中來,共同為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從斷壁殘垣到紅色教育新地標

  述往思來,向史而新。

  “北洋法政學堂原址不僅是中國式現代化早期探索的見証,更蘊含著中國共產黨人的紅色初心。它理應成為天津乃至全國的紅色文物重點項目,亟待得到保護與利用。”2024年年初,天津兩會期間,市政協文化和文史委提交的一份“保護開放天津百年法政學堂舊址,傳承李大釗紅色初心”的提案引發了廣泛關注。

  北洋法政專門學堂始建於1906年,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全日制法政專門學校,1907年至1913年,李大釗在此學習生活,是天津市重要的紅色記憶和紅色遺跡,入選了天津市首批紅色資源名錄。北洋法政專門學堂遺址位於河北區鐵東路街志成路輔路武警家屬院內,受歷史因素影響,學堂建筑損毀嚴重,禮堂截面裸露在外,斷壁殘垣令人唏噓。

  “能修成今天這個樣子太不容易了,前后8年時間,我們一直在努力。”作為北洋法政學堂修繕提升項目的主要負責人,河北區鐵東路街道黨工委書記張鳳榮告訴記者,從2018年開始,鐵東路街配合市、區開展前期策劃和調研,依法拆除了僅存的半座禮堂內部及周邊的圈佔、違章區域5000余平方米,勸離佔有人200余人,並對禮堂外圍進行保護。“修復方案幾易其稿,大家討論熱情高且激烈,而經費緊缺是個很現實的問題。”張鳳榮說。

  2024年3月,市委宣傳部主要負責同志到北洋法政專門學堂遺址進行專題調研,明確要求加固修繕,積極推進遺址保護性開發利用,並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

  河北區隨即組織有關部門赴北京市李大釗故居、河北省李大釗紀念館等地開展調研學訪,邀請市政協、區政協、天津海河傳媒中心、天津李大釗研究會專家進行多次座談研討,進一步明確“不改變文物原狀”的修復原則。

  經過復雜的產權交割、項目審批、施工單位招標、登記備案……項目於2024年7月正式啟動。“大家都攢著一股勁,要讓這個在自家門口的紅色印記重新‘亮’起來。”張鳳榮說,“勘察、設計、造價、施工、監理各方通力協作,加班加點,施工有序開展。經過90多天的努力,到9月底,整個建筑主體工程基本竣工。”

  2024年10月29日,適逢李大釗同志誕辰135周年紀念日,北洋法政學堂李大釗天津求學遺址重新對外開放。同日,“鐵肩擔道義 熱血潤山河——李大釗與天津主題陳列展”開展。翔實的史料、珍貴的文物以及匠心獨運的展示手法,生動描繪了李大釗在津求學期間的成長歷程與思想變遷,為黨史研究與紅色文化的傳播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國李大釗研究會致信說,天津市、區兩級聯動,克服大量困難,讓這處紅色遺址在新時代大放異彩,意義深遠。

  時值冬日,再次走進北洋法政學堂李大釗天津求學遺址,灰色的建筑在陽光的映照下顯得格外庄重,前來參觀的游客絡繹不絕,其中包括北京大學和中國李大釗研究會的青年學者專家。“截至目前,接待參觀近百場、5000多人次。它已經成為我市又一個紅色教育新地標。”張鳳榮站在煥然一新的北洋法政學堂前,感慨萬千。

  “一點一案”解難題

  整體盤活“齊步走”

  作為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歷史遺產,紅色資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往深裡走,往實處落。紅色資源不僅涵蓋了不可移動的舊址、遺址、建筑等,還包括可移動的檔案、文獻、手稿、音像資料,以及非物質的文藝創作與口述記錄。在紅色資源保護傳承的實際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各種各樣,隻能“一點一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位於和平區花園路5號的吉鴻昌舊居,建於1917年,建筑為二層磚木結構獨立式住宅,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30年,愛國將領吉鴻昌購買此樓並舉家遷入,直至1934年被捕犧牲。新中國成立后,舊居曾先后作為和平區衛生局、衛生院與和平醫院辦公處所。2007年,天津城投集團購買了舊居產權,成為集團資產。

  作為吉鴻昌將軍在津開展抗日救亡運動的重要場所,舊居承載著不可磨滅的紅色記憶。近年來,市委宣傳部高度重視舊居的保護修繕工作,2020年,協調推動天津城投集團、和平區等有關單位,解決了舊居對外出租法律糾紛問題﹔2022年,指導推動天津城投集團啟動修繕保護工作﹔2023年,舊居納入我市首批紅色資源名錄。

  2024年3月,市委主要負責同志對吉鴻昌舊居進行實地調研、推動相關工作,並成立了由市委宣傳部、市委黨校、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國資委、和平區、城投集團等單位組成的工作專班,下設4個工作組,按照“齊步走”的工作思路,同步推進舊居外檐修繕、內部復原陳列、展陳大綱撰寫、展品實物征集等各項工作。

  在修護吉鴻昌舊居過程中,天津城投集團充分發揮國有企業的主體責任和社會擔當。在施工中,面對舊居年代久遠、資料缺失等困難,積極組織專業人員進行歷史資料考証,多方尋找線索,力求還原舊居原貌﹔在設計上,邀請專家團隊,依據有限資料確定建筑風格與結構布局,兼顧歷史原貌與現代功能需求,反復論証研究,確保設計方案科學合理﹔在布展方面,成立專項小組,廣泛收集與吉鴻昌將軍相關的文物和資料,精心甄別篩選,確保展品真實可靠且有價值。

  “倒排工期,緊鑼密鼓。克服困難,完成任務。”天津城投集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經管事業部副總經理馬濤說,“城投集團秉持對歷史負責、對社會負責的態度,高質量完成修繕和布展工作,重現舊居昔日光彩,讓吉鴻昌將軍的事跡和精神得以傳承和弘揚,發揮了紅色文化的教育和激勵功能,為社會文化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2024年11月24日,是吉鴻昌慷慨就義90周年紀念日,吉鴻昌舊居以紅色文旅項目實現整體盤活,“民族英雄吉鴻昌生平展”同時亮相。

  吉鴻昌舊居的開放,不僅為人們提供了一個近距離接觸革命歷史、感悟革命精神的寶貴紅色教育陣地,更在全社會范圍內激起了強烈的愛國情懷與革命激情。據介紹,開展一個多月的時間裡,“民族英雄吉鴻昌生平展”接待團體預約超過41場。

  資源“串珠成鏈”

  放大紅色聲量

  賡續紅色血脈,點亮信仰之光。要讓從歷史深處發出的紅色光芒,點燃新時代的動力引擎。

  2024年11月28日,我市發布了6條“信仰之光——天津市紅色資源體驗線路”,分別是時代足跡、總理風范、平津戰役、小樓春秋、薊州烽火、星火燎原,通過體驗線路將我市重點紅色資源“串珠成鏈”,織就起津沽大地“紅色地圖”。

  與此同時,我市充分發揮紅色資源愛國主義教育作用,命名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99家,其中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10家,廣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主題活動。推進紅色資源測繪與數據收集工作,建立紅色資源保護數據庫和紅色資源地圖﹔拍攝了《曙光》《小樓春秋:紅色記憶系列》等優秀紀錄片,加強紅色資源媒體網絡傳播。

  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同志表示,未來,我市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斷創新方式方法,廣泛凝聚各方力量,努力推動我市紅色資源保護利用工作邁上新台階。將持續推進張伯苓舊居等重點紅色資源的保護與利用,深入挖掘紅色資源的豐富內涵和人物背后的感人故事,同時開展形式多樣的紅色文化體驗活動,全力打造並擦亮“信仰之光”紅色文化品牌。(記者 宋德鬆)

(責編:陶建、張桂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