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金融助力新質生產力“增肌壯骨”

2025年01月06日10:23 | 來源:天津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金融助力新質生產力“增肌壯骨”

新年新氣象,津沽大地上新質生產力正孕育成長。在近10億元“投貸聯動”資金活水的澆灌下,40余戶科技創新企業“拔節抽穗”。19000余家科創企業帶著鮮明的創新標簽成為金融機構潛在的“相親對象”……

金融是血脈,經濟是肌體。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我市開展“科技—產業—金融”(以下簡稱“科產融”)新循環試點,以金融創新服務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試點一年已取得階段性成效。

難點堵點

新質生產力的特點是“新”。“新”意味著強專業、高成長,也意味著輕資產、高不確定性。尤其處於前期技術攻關和產品研發期的科創企業,讓金融機構又愛又愁。“誰不想賦能下一個科技巨頭!可如何識別,看走眼了咋辦?”這是我市幾家城商行相關負責人之前的感嘆。

“新質生產力的特點,對金融資源的配置方式、金融服務的精准適配以及金融風險的全面把控提出了更高要求。”著名經濟學家陳宗勝指出。

對金融機構來說,如果能看懂科技產業發展脈絡,對某個科創企業的知識產權、科技人才、市場空間等情況了然於胸,有一定的投研風控能力,或有保險、擔保機構托底,有私募基金等創投機構攜手,肯定更能放開手腳,更願意為企業成長提供“源頭活水”。

同樣的,對於科創企業來說,如果能輕鬆找到、看懂金融產品,就能更容易跟金融機構牽上手。

天津的“科產融”新循環試點,正是瞄著這些痛點堵點展開。

四張清單

我市為金融支持科技創新搭建了專項機制,其中最重要的,是天津金融監管部門會同行業主管部門建立的四張清單——

第一張清單是提供給金融機構的“科技創新企業清單”。金融、科技、工信部門合建了清單庫,為入庫企業逐戶添標簽,包括處於天津12條重點產業鏈中的哪條鏈、知識產權及技術“護城河”、科技人才的情況等,讓金融機構因為懂得,所以敢貸會貸。目前在庫企業1.9萬家。

第二張清單是提供給企業的“金融支持產品清單”。天津金融監管局研發上線了“津惠通”小程序,歸集了全轄40余家銀行300余款科創信貸產品和10余家保險公司100余款科創保險保障產品。企業可以像逛超市一樣去“淘寶”。“津惠通”已入駐市政府“津心辦”和天開園官方網站。

第三張清單也是給金融機構的,是“天津本地投資機構清單”,幫金融機構拓展合作朋友圈,探索“貸款+外部直投”。該清單主要用於化解成立3年以下初創企業的融資堵點。目前,已推出首批20家天津本地投資機構清單。

第四張清單是“差異化管理清單”。監管部門設置了組織架構、授信審批、產品創設等11個監測點位,建立試點工作台賬,監測試點舉措及效果,推動金融機構在細分賽道內形成可持續商業模式。

各展其長

把打造“專精特新第一行”作為重要戰略的北京銀行天津分行,2024年以來已累計為“推薦清單”內600余戶科創企業提供授信近百億元,累放貸款超50億元。

“培育新質生產力,我們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北京銀行天津分行行長助理閆峻笑著說。眾所周知,北京銀行的中關村分行最擅長與科創企業打交道,“我們天津分行與中關村分行結對子,形成戰略協同互助共同體。天開園支行與中關村科技園區支行結對子,吸收了來自中關村的優秀經驗,不斷創新模式,更好服務天津科創企業。”他曾在北京銀行中關村分行有著15年的工作經驗。

天吉智能公司享受到該行令人耳目一新的服務。這是一家專注於高端重型裝備研發、設計、生產的科技型企業,2024年初入駐天開園。北京銀行天開園支行的客戶經理了解到企業已儲備多筆業務訂單,非常需要資金擴大生產,在充分調研后,便使用該行的“天開貸”打分卡模型(對實控人、自主研發成果、訂單、銷售等情況逐一打分)對企業進行測試,很快批復200萬元額度,后續又為之配備了組合金融服務方案。

無獨有偶,不久前,天津銀行也根據自己的打分卡模型,為濱海新區一家致力於新基建核心芯片研制、生產和銷售的科技企業提供了1000萬元“投聯貸”授信支持。類似的創新佳作還有興業銀行天津分行“天開創興融”、招商銀行天津分行“津招科創貸”等。

為科技創新保駕護航,保險機構也能發揮獨特作用。2024年8月28日,人保財險天津分公司落地京津冀首單“中試綜合保險”,為捷士通(天津)房屋智能有限公司“裝配式建筑及框架體實用新型專利”的科技成果轉化提供風險保障,助力企業的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

成效顯現

在金融活水的灌溉下,很多科創企業發展步入了快車道。坐落在薊州區的天津博雅全鑫磁電科技有限公司,不止一次得到了中行天津薊州支行的貼身專業服務。眼下,該企業不僅著眼於已有的消費電子市場,還成功牽手奧的斯電梯、韓國三星、小米等知名企業,銷售收入穩步增長,年產值過億元。

在服務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中,金融機構你追我趕,天津至少29家銀行創設推出了科技創新要素增信貸款產品。其中,67款產品支持知識產權要素增信,42款產品支持科技人才要素增信。

2024年1月—11月,在津銀行機構通過與投資機構合作,以投貸聯動模式累計新發貸款9.65億元,惠及40余家次科技創新企業。

監管部門的“差異化管理清單”則推動金融機構在細分賽道內形成可持續商業模式。我市先后落地了全國首單“實驗室一切險”、天津市首單“專利實施失敗費用損失保險”等,累計為30間實驗室提供風險保障7800萬元……

據天津金融監管局最新數據,截至2024年11月末,在我市的各項貸款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貸款增速最快,較上一年同期增加171.7億元,同比增長50.11%。

“科技—產業—金融”融合日趨深入,已現良性循環。源源不斷的金融“血液”精准助力新質生產力“增肌壯骨”。(記者 岳付玉)

(責編:陶建、張桂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