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高質量發展 今年聚焦這些重點

2025年01月22日09:12 | 來源:天津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高質量發展 今年聚焦這些重點

  1月21日,天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牢記囑托 善作善成·強協同抓落實促發展”第一場新聞發布會。市發展改革委、市統計局相關負責同志介紹了2024年天津市經濟運行情況,以及全力以赴做好2025年經濟工作的新思路、新舉措等。

  經濟運行穩中向好

  “2024年,天津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重要講話精神,圍繞‘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為戰略牽引’、‘四個善作善成’、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要求,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十項行動’和‘三新’‘三量’工作,全市經濟運行穩中向好,高質量發展邁出了堅實步伐。”市統計局局長馮嘉強介紹。

  經濟運行穩中向好。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4年,天津市地區生產總值(GDP)為18024.32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1%,分別快於2023年和2022年0.8個和4.1個百分點,增速逐年加快,為全國經濟穩增長作出了天津貢獻。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全年城鎮新增就業36.8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比上年降低0.2個百分點。經濟增長的加快和就業收入的穩定,促進了市場供需關系改善,推動年內居民消費價格(CPI)始終保持在0.5%以內的溫和上漲區間,全年上漲0.2%。堅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煥新,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8.9%,快於全市規上工業4.3個百分點,佔比為14.8%,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

  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服務業增加值增長5.5%,增速快於全市GDP0.4個百分點,支撐作用更加明顯。著力提升服務業發展能級,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等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1.4%和17.4%,分別快於服務業5.9個和11.9個百分點。在重點產業鏈發展帶動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6%,增速連續4個月逐月加快。

  市場需求逐步回暖。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上年增長3.1%,其中,在大規模設備更新帶動下,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增長12.3%,對投資增長的貢獻率接近八成(77.3%)。在以舊換新政策帶動下,限額以上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增長22.7%,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零售額增長14.8%。文旅市場熱度持續攀升,接待游客2.6億人次,天津成為假期全國熱門旅游目的地。

  發展質效持續提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2%,其中稅收收入增長2.6%,佔比達到76.0%。2024年1月—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為6.92%,同比提高0.04個百分點﹔規上服務業利潤總額增長6.2%。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長4.5%。民營經濟發展活躍,民間投資增長7.6%,快於全市投資4.5個百分點。截至2024年末,天津市“四上”統計調查在庫單位(不含投資項目單位)達到29991家,比上年末增加3280家,反映出增量對全市經濟發展的貢獻作用正在加力顯現。

  “下階段,我們要扎實實施高質量發展‘十項行動’,深化科技創新、產業煥新、城市更新,有效盤活存量、做優增量、提升質量,推動經濟持續向上向好。”馮嘉強表示。

  聚焦六方面重點發力

  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市兩會對2025年全市工作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重點任務等進行了明確部署。“今年,地區生產總值預期目標增長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充分體現了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奮發進取的鮮明導向,我們將錨定目標狠抓落實。”市發展改革委主任戴永康說。

  2025年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也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新十年的開篇之年。全市發展改革系統將聚焦重大國家戰略,持續深化京津冀區域一體化、京津同城化。全力服務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新兩翼”建設,主動承接央企新業務新板塊新功能拓展布局,強化落實央企投資重點項目“四張清單”。加強濱海新區與北京“新兩翼”錯位聯動發展,持續優化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寶坻京津中關村科技城、武清京津產業新城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依托重點高鐵站點和周邊存量資源,打造“高鐵+特色主題園區”輻射發展模式,推動“站產城”一體化發展。

  強化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健全科技成果轉化體系,爭創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強化天開園與中關村、首都科創資源合作,提高區域內轉化效率和比重。深入實施6條重點產業鏈圖譜落地行動,聯合引育域外經營主體在京津冀布局項目資源,加快建設京津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科技生態港武清園等一批重點項目,優化產業成龍配套、成鏈成群生態。

  扎實推進區域一體化發展。推動京津城際改造加密。謀劃推動“通武廊”產業創新示范區建設,聚焦統一規劃、園區共建、利益共享等開展制度創新。聚焦交通運輸、生態保護、安全保障、公共服務等領域,謀劃布局一批帶動性、撬動性、公共性強的重點項目,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

  深入推進京津同城化發展。加快推動中關村新一輪24條先行先試政策向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復制推廣,協同推進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提質增效。推出天津港對北京企業的定制化運輸服務,打造環首都冷鏈物流商品物資保障基地。常態化舉辦京津產業握手鏈接洽談會。聯合舉辦一批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標志性活動。

  “三新”“三量”、擴大內需等也成為發展改革系統的聚焦重點。發展改革系統將聚焦“三新”,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制定實驗室體系質效提升方案,打造以全國重點實驗室為引領、海河實驗室為支撐、市級實驗室為基礎的實驗室體系。高標准推進天開園“一核兩翼多點”建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引育專精特新企業,推進企業上市和上市企業高質量發展。優化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服務保障,以循環經濟推動綠色發展。加快實施設計之都核心區柳林街區城市更新等項目,啟動180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探索將低效園區和商圈納入更新范圍。

  聚焦“三量”,深入推進城市內涵式發展。持續創新政策供給,拓展“平台+市場”盤活路徑,積極引進戰略投資。因地制宜推動閑置低效資源產業導入,全面提高資產配置效率,不斷形成新產值、新稅源、新就業。建立健全重大項目謀劃、招商引資調度、項目建設推進服務等“三個機制”,落實央企投資重點項目“四張清單”。建立高質量發展激勵新機制,全力實現企業增效、員工增收、政府增稅。

  聚焦擴大內需,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積極構建“大消費”格局,深入推進文商旅體展融合發展。搶抓“兩重”、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債券等調整擴圍契機,圍繞低空經濟發展、重點都市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等拓展領域,加快做熟項目前期。建立市級重點民間投資項目庫,持續向社會公開推介優質項目,拓寬民間投資空間。

  聚焦改革開放,激發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活力。以濱海新區為引領,推動更多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創新事項在天津市落地。實施新一輪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政策,加速培育外貿新動能。強化天津港資產運營能力和產業引育,積極拓展內外貿航線,加快做大做強海工裝備、船舶服務、貨物加工等適港產業。

  聚焦高品質生活,務實發展民生事業。加快發展現代都市型農業,“接二連三”提升農村產業發展水平,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向鄉村延伸。積極運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賦能城市治理,深化市容環境綜合整治,持續加強韌性安全城市建設。多措並舉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大力發展銀發經濟,做優教育服務供給,做好衛生健康服務。抓好保供穩價,確保豬肉、雞蛋、蔬菜等重要民生商品供應充足、價格穩定。

  “兩新”“兩重”激發發展活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今年將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據介紹,“兩新”政策實施以來,天津市充分發揮“兩新”在激發消費活力、拉動投資增長、支撐綠色轉型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取得了明顯效果。初步統計,去年天津市共發放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資金28億元,直接拉動消費210億元,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4.8%、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同比增長22.7%﹔實施重點領域設備更新5.8萬台套,帶動設備工器具投資463億元,同比增長20.4%,53個項目獲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21.3億元﹔再生資源回收與批發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18%左右,單位GDP能耗下降率預計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任務目標。

  今年,市發展改革委會同市有關部門、各區發展改革委和有關單位,研究落實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組織梳理設備更新項目。一方面,接續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天津市家電產品和電動自行車的以舊換新補貼已於1月上旬實施,手機等數碼產品的購新補貼於1月21日實施。國家已預下達天津市今年第一批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10億元,能夠充分保障春節期間的補貼需求。另一方面,加力做好設備更新項目儲備。目前,已在工業、用能設備、能源電力、交通運輸、物流、環境基礎設施、教育、文旅、醫療、老舊電梯、電子信息、安全生產、設施農業等領域,謀劃儲備設備更新重點項目百余個,計劃總投資約200億元。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編制之年。據介紹,今年,天津市將科學謀劃“十五五”發展目標和任務舉措。聚焦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攻方向和戰略重點,合理設置“十五五”發展的目標指標,厘清重點問題的破解思路,對制約天津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障礙進行全力攻堅,對改革發展穩定面臨的深層次問題提出針對性措施,推動天津市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台階。

  強化重大項目支撐。按照“項目跟著規劃走”的要求,圍繞國家關於“兩新”“兩重”工作的部署和天津市推動高質量發展“十項行動”實施、“三新”“三量”重點任務,聚焦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推動城市更新改造、保障和改善民生、打造韌性安全宜居城市、推動濱海新區高質量發展等重點領域,與規劃編制同步、持續謀劃具有牽引帶動作用的高質量項目,為規劃落實形成有力支撐。

  堅持開門編規劃。把頂層設計和問計於民、問計於企結合起來,把調查研究貫穿始終,開展公眾建言獻策,採取成立高水平的專家咨詢委員會、深入重點區域重點行業實地調研等形式,切實把社會期盼、群眾智慧、專家意見、基層經驗充分吸收到“十五五”規劃中來,使規劃編制真正匯聚民智、體現民意、凝聚共識。(記者 陳璠)

(責編:李丹、陶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