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天津市政府工作報告
政府工作報告
2025年1月14日在天津市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天津市市長 張工
張工作政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4年工作回顧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天津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在天津發展歷史進程中具有標志性裡程碑意義。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天津視察並發表重要講話,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天津篇章的宏偉藍圖,為天津發展注入強大政治動力、發展動力、工作動力、精神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向2024世界智能產業博覽會致賀信,給予我們極大鼓舞和巨大激勵。天津發展每一個關鍵時刻、每一個重要節點,習近平總書記都親自把脈定向,指引我們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奮發進取、善作善成!
一年來,在市委堅強領導下,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重要講話精神和對天津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以“一個戰略牽引”、“四個善作善成”、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要求為工作主線,用足用好中央一攬子政策,推進高質量發展“十項行動”和“三新”、“三量”工作,在攻堅克難中統籌實現多重預期目標。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增長5.1%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2%,城鎮調查失業率5.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一)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積極拓展京津冀協同發展成效。舉辦京津冀黨政主要領導座談會。中國資源循環集團總部落戶天津,國投生物制造創新研究院、國能天津電力公司等落地,中關村發展集團增資寶坻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市場化引進疏解功能資源在津新設機構1981家。舉辦京津冀產業鏈供應鏈大會,聯想智慧創新產業園達產,京津冀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創新集群等獲評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770家優質企業融入6條區域共建產業鏈。京濱城際南段、津濰高鐵等項目建設順利,實施24項京津出行便利化措施,京津城際全天運能提升19%,協和天津基地加快建設,京津冀社保“一卡通”、京津稅務同城化更加便民。津雄港口、教育、醫療等合作持續深化。
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緊密互動。天開高教科創園“一核兩翼多點”布局持續拓展,實施促進天開園發展條例、升級版支持政策,注冊科技型企業累計超過2600家,組建天開九安海河海棠母基金等39隻科創基金。全國重點實驗室達到17家,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20項,華海清科高端集成電路拋光設備加速產業化,合源生物創新藥擴大臨床應用,國家超算互聯網平台上線運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均突破1.2萬家。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8.9%,航空航天、車聯網、信創等產業保持兩位數增長,專精特新“小巨人”、制造業單項冠軍分別增至283家、38家。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建設穩步推進,科技金融路演中心正式運行,首屆五大道金融論壇彰顯天津金融底蘊,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增長20%以上。
積極引聚高端項目和增量要素。一批央企深化布局、一批民企深入合作、一批外企深耕發展、一批創新企業深度成長,簽署市企戰略合作協議31個。中電科藍天產業園、中軟信創總部等落地建設,一汽豐田新能源汽車和一汽大眾新車型實現量產,長城汽車DE平台、特變電工智慧產業園等有序實施,諾和諾德、中美史克、SMC等增資擴產,光啟技術超材料、凱萊英化學大分子藥物等項目加快推進﹔南港百萬噸乙烯及產業集群項目投產運行,桐硯高性能聚合物材料、京津電子化學品基地等項目開工,南港工業區產值突破千億元﹔國網龍潭溝、華電西大峪抽水蓄能電站納入國家規劃。“兩重”項目、“兩新”政策落地見效,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資金超過180億元,以舊換新帶動消費超過200億元。
積極盤活存量資源資產。注重善建善用善營,實施低效用地再開發等18項政策,鑫恩華、通廣園等市場化平台加快發展,形成京東超級體驗店、泰安道5號天津金融機構服務中心、中國建材水泥院、旺海國際大廈等典型示范案例,盤活土地2.26萬畝、房產超過1000萬平方米,實現收入593.6億元。
(二)改革開放不斷深化拓展
扎實推進重點改革。國有企業公司治理機制持續完善,市管非金融國企利潤增長8%,75家融資平台轉型或退出。建立全市投資促進體系和市級工作協調機制,海河產業基金帶動74隻母基金投資721個項目。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試點落地。市對區財政體制改革穩步實施,零基預算改革加力提速。政務服務事項承諾制、“証照聯辦”范圍進一步擴大,“高效辦成一件事”更加利企便民。
持續釋放市場活力。中國民營企業投融資洽談會在津舉辦,政企務實交流機制更加完善。民營規上工業增加值、限上批發零售業商品銷售額、外貿進出口總額佔比分別為23.1%、62.5%、45.5%。新設外商投資企業566家。飛機、船舶、海工平台跨境租賃業務佔全國比重超過70%,新增上市挂牌企業11家。知識產權保護連續三年考核優秀,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深受企業好評。
大力推動港產城融合發展。智慧綠色樞紐港口加快建設,“津港通”上線運行,天津港接入全球航運商業網絡GSBN系統,增開美東、南美東等直航航線,集裝箱航線147條、吞吐量2329萬標准箱,2024新華·波羅的海指數排名躋身全球前20名。適港產業提質升級,中海油海洋裝備制造基地碼頭二期等10個項目完工,中船天津大型集裝箱船交付,國能集團航運公司、玉湖冷鏈交易中心等落地,國際郵輪母港接待郵輪超過100艘次,成功舉辦國際航運產業博覽會,航運集聚區新落戶企業300余家。
全力擴大對外開放。推進自貿試驗區提升行動,對接國際高標准經貿規則試點任務全部完成,形成全國“雙首個”數據跨境流動政策體系,保稅維修等試點政策落地,制度創新指數穩居全國前三。深入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鵬瑞利醫院成為國內首家外商獨資三級綜合醫院,市內免稅店獲批。全年實際使用外資50億美元,外貿出口增長7.8%。國家級經開區40周年座談會在津召開,新津理事會第十次會議形成一批示范成果,“漢語橋”比賽傳播津門文韻,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達成“天津共識”,24個魯班工坊擦亮國家職教名片。
(三)城鄉建設品質進一步提升
持續提高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獲批,10個涉農區規劃編制完成。機場三期改擴建工程開工,興港高速等加快建設,地鐵11號線一期西段、5號線延伸線、津靜市域(郊)鐵路首開段運營。天美藝術街區等21個城市更新項目有序推進。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台上線。
持續改善城市宜居環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PM2.5年均濃度同比下降8%,優良天數同比增加36天。新梅江公園北段、柳林公園二期和56個口袋公園向市民開放,寧河區入選聯合國“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集中力量分年度實施城市管網改造,全年改造燃氣管網723公裡、供熱管網1122公裡,“冬病夏治”供熱改造7638戶。在310個老舊小區周邊道路增設夜間停車區域,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達到190個。
持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糧食生產“二十一連豐”,40萬畝增發國債高標准農田項目率先完工,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考核優秀,“津農精品”銷售額連續兩年突破百億元。12個鄉村旅游重點片區有序建設,49個項目投入運營。農村產權交易所交易額躍升全國首位。800個經濟薄弱村扶持工作圓滿收官。
(四)民生服務保障水平持續改善
著力辦好民生實事。20項民心工程全面完成。強化援企穩崗和就業服務,基本養老、醫保、工傷等待遇穩步提高,臨時救助加力擴面。新建養老機構17家,老年助餐補貼受益群眾增加6萬人。新建、轉化配售型保障性住房7500套,發放租房補貼惠及8.1萬個困難家庭。
著力優化教育醫療供給。6個區通過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國家督導評估認定,新建改擴建義務教育學校19所、普通高中4所,新增義務教育學位3.3萬個、普通高中學位9600個。實施全國首部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地方性法規。高校學科專業設置更加適配,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留津率穩步提升。中醫一附院納入中醫國家醫學中心首批支持項目,市人民醫院擴建三期等投入使用。深化醫藥集中帶量採購改革,580種藥品和26種醫用耗材價格大幅降低。
著力推動文商旅體融合。古文化街人潮熙攘,北洋法政學堂李大釗求學遺址、吉鴻昌舊居等修繕開放,河海文化、紅色文化、工商文化等創新發展。澳康達名車廣場等首店運營,“天馬”游津城、橋邊音樂匯、街頭舞台劇、大型演唱會等精彩出圈,舉辦特色文旅活動和惠民演出1.3萬場次,接待游客2.6億人次。中國500強企業高峰論壇、中國文化旅游產業博覽會等一批品牌展會帶動會展經濟繁榮發展。新建730處健身場地設施,舉辦6000余場次群眾體育賽事活動,天津女排勇奪世俱杯亞軍,我市運動員在巴黎奧運會再創佳績。
(五)城市安全基礎更加扎實
筑牢城市韌性基底。安全生產治本攻堅全面推進,園區和企業安全水平持續提升。44項水毀修復工程汛前全部完工,辛口鎮水利工程等災后恢復重建項目加快推進,防汛、電力迎峰度夏等平穩有序,重要民生商品保障有力。
扎實推進全口徑化債。年度目標全面完成,債務期限結構進一步優化,融資成本進一步下降,綜合債務率進一步降低,市場化債轉股實現突破,高風險中小金融機構全面壓減,重點領域風險總體可控。
維護社會大局穩定。扎實推進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和信訪工作法治化,完善新型警務運行模式,嚴防極端事件發生,加強食品藥品監管,連續五年食品安全考核獲評A級,連續四次藥品安全考核獲評A級,法治天津、平安天津水平全面提升,不斷筑牢首都政治、安全“護城河”。
一年來,我們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扎實開展黨紀學習教育,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自覺持續增強。嚴格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決定,主動接受人大和政協監督,認真辦理代表建議和委員提案,積極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等意見建議,提請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9件,制定修改廢止政府規章7部。全面完成政府系統機構改革。圓滿完成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制度性舉辦政府系統領導干部大講堂。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決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集中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風清氣正政治生態進一步鞏固。雙擁共建、國防動員、退役軍人等工作持續加強,民族、宗教、僑務、港澳台等工作扎實推進,工會、婦女兒童、青少年、慈善、殘疾人、志願服務等事業取得新進步。
各位代表,回顧一年來工作,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交織並行,我們在真抓實干中勇毅前行,在積蓄成勢中銳意進取。政策勢能加速匯聚,國家聚焦天津發展,出台支持濱海新區高質量發展、金融支持天津高質量發展等一系列重大政策助力增信賦能,中央系列宏觀調控政策“組合拳”有力有效釋放,我們主動作為、積極爭取,在落實政策中抓機遇、抓發展、抓矛盾化解、抓民生保障﹔發展態勢向上向好,“十項行動”走深走實,“三新”、“三量”起勢見效,牽引性項目、支撐性資源、標志性成果加速積聚,經濟穩定增長的基礎日益鞏固﹔信心預期有力提振,服務生態不斷完善、城市活力不斷釋放、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各類市場經營主體既有合作接續深化、新的合作務實拓展﹔干事創業氛圍更加濃厚,辦實事、求實效、重實績導向鮮明,謀改革、促發展、抓落實精氣神持續激發。成績殊為不易,值得倍加珍惜。我們深切感到,天津的發展進步,根本在於習近平總書記領航掌舵,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是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關懷支持的結果,是市委帶領廣大干部群眾頑強拼搏、開拓進取的結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市政協和社會各界團結協作、有效監督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全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社會各界人士,向中央各部門、兄弟省區市,向駐津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向為天津發展作出積極貢獻的各類市場經營主體,向所有關心支持天津發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謝!
我們也清醒認識到,政府工作還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用好用活自身資源潛力、促進經濟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成效還需不斷積累提升,新動能引育力度還需加大﹔城市治理、營商環境、民生保障等領域還有不少短板﹔一些政府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服務質效還不完全適應形勢任務需要等。我們一定直面問題,採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二、2025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天津篇章的重要一年。習近平總書記為天津擘畫藍圖、指引航向,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舉措為各方面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宏觀經濟政策取向更加積極、帶動成效不斷釋放,區域一體化、京津同城化的內在協同效能加速顯現,國家支持天津高質量發展的各項利好政策賦能助力,多方增利因素匯聚成勢,天津正處在穩步提升的戰略機遇期、發展動能的提質轉換期、厚積薄發的積累釋放期,凝聚起眾人拾柴、同舟奮楫、拼搏進取的蓬勃力量,展現出高質量發展的強勁韌性和廣闊前景。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諄諄教誨,緊扣工作主線,促進經濟發展和城市發展相互滋養、相互賦能,不斷創造新業績、開拓新局面。
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重要講話精神和對天津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按照市委十二屆歷次全會和市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和融入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為戰略牽引,扎實實施高質量發展“十項行動”,深化科技創新、產業煥新、城市更新,有效盤活存量、做優增量、提升質量,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著力擴大有效需求,激發發展活力,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推動經濟持續向上向好,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會和諧穩定,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30萬人,居民消費價格漲幅2%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節能減排減污降碳完成國家下達目標。
重點做好七個方面工作:
(一)堅持區域一體化、京津同城化,持續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
更好發揮比較優勢,主動謀劃區域內市場化資源配置和各類供需合作共贏機制,深化創新協同、產業協作、服務協助,在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
著力加強科技創新協同和產業體系配套融合。主動融入首都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配套體系,完善跨區域協同培育機制,著力統籌調動我市高校、科技、企業、港口等各類資源,在項目研發、成果轉化、產業配套、供需服務等領域,與首都資源深度市場化合作。注重聯合京冀兩地共同引聚域外配套產業和龍頭企業,提升域內產業鏈配套能力,建設京津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武清園,推動天河、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算力資源拓展應用,推進“六鏈五群”上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供需配套。健全京源企業跟蹤服務機制,市場化引進疏解功能資源投資1600億元。主動承接央企新業務新功能拓展要素,搶抓央企擴大投資、產業升級和提升創新能力機遇,用好同城化和自身資源、成本、公共服務等綜合比較優勢,建立央企投資重點項目“四張清單”,積極爭取更多項目、資源拓展深化布局。主動融入首都科技服務體系,積極鼓勵推動天津創新資源、創新平台、創新活動、創新成果轉化、創新服務納入首都科創服務半徑,市場化對接首都各類科技服務企業,培育帶動天津科技服務業發展。強化天開園與中關村、首都科創資源合作,健全平台共建、設備共享、項目共育等機制,提高域內轉化效率和比重。
著力提升既有平台承載質效。有效發揮空間資源優勢,持續強化與北京各產業園區合作,完善共建共享機制,推動濱海新區和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寶坻京津中關村科技城、武清京津產業新城等集聚資源、提升能級。謀劃推動通武廊產業創新發展先行區建設。構建“站產城”合作發展格局,充分發揮城際高鐵時空效能,以重點高鐵站點和周邊存量資源為依托,聯動提升西站京津冀同城商務區、南站科技商務區、濱海站“於響”商務區等產業合作承載功能,形成“高鐵+特色主題園區”輻射合作模式,推動“軌道協同”向“產業協同”升維升級。
著力增強軟硬聯通服務效能。提速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實施京濱城際南段、津濰高鐵、京津塘高速改擴建等工程,完善多級互聯公路網。做強港口服務功能,深化環渤海港口協同聯動,推出京企港口運輸和航運類、外向型頭部企業航運定制化服務,強化同京冀空港、陸港銜接,提升北方國際航運樞紐服務能力。健全公共服務協同機制,拓展社保卡“一卡通”應用范圍,推出更多資質資格互認事項和場景,加強政務服務、生態環保、教育醫療等領域協同聯動。
(二)堅持以“三新”、“三量”為重要工作抓手,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以產業煥新帶動科技創新、支撐城市更新,以做優增量推動盤活存量、有效提升質量,不斷增強培育新動能、更新舊動能的支撐成效。
統籌推進創新策源與成果轉化。推動天開園突出重點、形成特色、優勢集聚,核心區要培育更多原創成果和領軍企業,打造知識積聚富集區、創新策源活躍區、科技服務引領區、創新生態示范區,優化政策、股權投資、科技服務等供給﹔“兩翼”要成為創新型企業和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承載區,加快構建“載體+科技+金融+服務”產業生態﹔“多點”要統籌推動各具特色的創新資源密集區有序布點,重點建設醫藥健康、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產業集聚區。推動各類創新平台激發活力、提質增效,更大力度爭取國家科技創新政策支持,推進各類實驗室善建善營體制機制改革,暢通拓寬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市場化“握手”通道,更好為產業賦能﹔爭創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爭取再獲批10家以上全國重點實驗室,申報國家腦機接口技術創新中心,爭創生物制造國家級制造業中試平台,新建低維電子材料海河實驗室,高質量建設國家現代中藥創新中心,支持國家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南港綠色石化科創中心、通用機床工程研究院、國投生物制造創新研究院發展,打造國家超算天津中心“超智存”算力融合平台。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協同高校建立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牽引的學科設置調整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完善職業院校與產業園區聯動、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適配等機制,打造職普融通、產教融合新高地。充分調動各類科研人員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賦予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經費支配權、資源調度權、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自主權。完善人才培育、發現、流動、服務機制,推動“海河英才”行動計劃提質升級,健全入職、入住、入戶、入學等保障機制,加快引育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吸引更多高校畢業生和留學回國人員在津就業創業。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著力構建支持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的“天使+創投+產業+並購”基金群,有針對性新建一批產業創新聯合體。
統籌推進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發展。鞏固升級支柱產業,綜合運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新舊動能平穩接續轉換。以南港工業區為依托做強綠色石化產業,推動新和成、英力士等項目建設﹔服務一汽豐田、一汽大眾、長城汽車加快適銷新車型供給,重點推動汽車配套產業轉型升級,積極融入國內新能源和智能網聯車頭部企業、新勢力企業的配套供應鏈﹔加快中船船舶、特變電工等裝備制造重點項目建設,推動中海油海工裝備、航天科技產業要素和配套鏈落地。加快壯大新興產業,提升信創產業能級,著力促進海光芯片、飛騰算力芯片、麒麟人工智能操作系統等技術迭代和推廣應用﹔用好生物醫藥創新研發資源、龍頭企業集聚優勢,推動中美史克、諾和諾德、華潤醫藥等增資擴產、深化布局﹔加快國電海晶、啟源芯動力等新能源新材料項目建設,促進航天五院、愛思達等重點企業搶佔商業航天新賽道﹔全力支持中國資源循環集團建設全國設備更新交易服務平台、循環科技研究院,布局電池更新服務和循環利用產業﹔大力引育專精特新企業,注重分類精准服務。前瞻培育未來產業,有序布局腦機工程、生物制造等重點領域,加快發展新型半導體材料、高性能電池。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實施“五化”工程,深入推進國家級“兩業融合”試點,做大做優融資租賃服務、航運服務、科技服務、工業軟件、文創設計、工程設計和承包、物流服務、跨境電商、平台服務,注重服務貿易資源引育。加快工業互聯網、超算互聯網、智能算力等新型平台經濟發展,推動靈活用工、網絡貨運、養老醫療等平台企業發展壯大。分類推進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建設,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爭取認股權、基金份額轉讓在天津OTC試點,拓展科技型企業直接融資渠道,設立市級並購基金,推進企業上市和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
統籌推進城市更新與存量盤活。堅持走內涵式發展路子,注重閑置資產盤活、生產經營激活、優勢產業聚合,統籌民生改善、城市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和產業經濟發展,實施更高質量城市更新,推進中心城區主題園區特色發展,增強地鐵沿線、重點商圈輻射帶動功能,提升業態品質和產業能級。加快實施設計之都核心區柳林街區等城市更新項目,推進30個城中村改造項目,啟動180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創新政策工具,探索將低效園區和商圈納入更新范圍,出台規劃、土地、產權、債權、金融等針對性措施,破解盤活進程中的共性制約,以市場化合作引入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各類存量資源盤活。
統籌推進消費提振與投資提效。構建“大消費”格局,促進生活性商品消費升級、服務性消費潛力釋放和有效投資帶動的生產性消費,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爭取和用好“兩新”政策,用好消費金融公司牌照,注重市場化培育適應新需求的有效供給,研究開拓改善性需求的有效供給、創新提升多樣性服務消費的供給、吸引和增強外來消費的供給,豐富多元化消費場景,完善消費環境,促進線上線下消費業態融合。多措並舉優化大宗消費,促進文旅、健康、養老、銀發、托育、家政等服務消費,拓展數字、綠色、智能等新型消費,推動消費擴量提質增效,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擴大有效益的投資,發揮好重大項目投資帶動作用,建立健全重大項目謀劃、招商引資調度、項目建設推進服務等“三個機制”,優化基礎設施投資,擴大產業類投資,穩定房地產投資,鼓勵民間投資。基礎設施投資要用好“兩重”、設備更新、專項債等政策工具,籌措配套資金,用足金融支持政策,分年度穩步推進城市能源、管網、軌道、路網改造、城市更新和重點公共服務民生項目、園區配套建設﹔產業投資要聚焦綠色石化、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鏈和一批已簽約重大項目投資落地服務﹔房地產投資要著力滿足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有序做好配套設施保障﹔民間投資要做好公平放開准入和要素服務保障,規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形成政府投資引導、社會投資主導的投融資模式。結合“十五五”規劃編制,強化重大項目謀劃,更大力度爭取和實施“兩重”項目,支持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優化完善中長期貸款等配套融資,促進重大項目開工建設、投產達產。擴大有效投資要統籌好資本招商、產權股權合作招商、創新鏈產業鏈招商、存量要素招商、場景開放招商,建強能與“高手”合作的專業化招商隊伍。
(三)堅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不斷增強發展動力活力
聚焦改革開放先行區建設,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推出一批務實改革舉措,構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以更大力度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推動產業類國企做強主業、提升核心競爭力,功能類國企提高效率、拓展市場合作,公益類國企降本增效、優化服務質量,金融類國企穩健經營、更好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完成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籌建國資產業發展母基金,重點促進市屬國企主業升級、科技創新、戰投合作、風險防控,不斷提升市屬國企在城市建設、城市運行服務、經濟發展和稅源貢獻中的支撐作用。加強內控機制建設,強化穿透式監管,完善“一企一策”績效評價體系。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優化民營企業對接服務機制,持續清理政府採購、招投標等領域限制,推進競爭性領域向民營企業公平開放,依法平等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依法在准入准營、資質管理、創造和放開應用場景等方面主動作為,出台優化營商環境舉措,善於把中央惠企政策送到企業手中,助力企業市場開拓、技術改造、設備更新和減負降本。構建高標准市場體系,落實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爭取國家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開展市場准入效能評估。拓展政務服務改革,深化公共資源交易平台整合,打造更多“高效辦成一件事”場景。完善“運營中心+轉化平台”知識產權運用體系,推進誠信市場建設。
以更高質量推進港產城深度融合發展。做強港口支撐,推動天津港向航運服務智慧化轉變、向綜合型港航物流營運商轉變,強化資產運營能力和產業引育,有序提升港口基礎設施,拓展內外貿航線,集裝箱吞吐量突破2400萬標准箱,打造智慧綠色樞紐港口升級版。壯大適港產業,做強海工裝備等優勢產業,做大船舶服務、貨物加工、商品交易等增值產業,加快發展外向型產業。持續引進船舶運力、航運服務等港航企業,加強與中遠海運等合作。深化港城融合,完善港城空間功能布局,拓展海洋經濟產業鏈價值鏈,豐富郵輪和臨海旅游產品,打造港產城融合發展示范區。
以更高水平擴大對外開放。主動謀劃制度型開放,對接國際高標准經貿規則,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准相通相容,深化服務業擴大開放試點,穩步拓展電信、醫療、航運、金融等領域開放﹔完善制度型服務機制,建強常態化服務交流平台和重點外資項目專班,支持外資企業參與產業鏈上下游配套協作、納入“兩新”范圍拓展國際國內市場,服務推動空客二線、大眾變速器動力電機等建成投產。培育外貿新動能,推進內外貿一體化,提升進出口全鏈條貨物通關效率,加大出口信用保險等金融支持,鼓勵外貿企業開拓內銷和新興市場,促進服務貿易、數字貿易擴容提質,引導工程技術、研發設計等專業服務機構“走出去”,開展“跨境電商+產業帶”行動,促進外向型經濟加快發展。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建好中歐(亞)班列集結中心,優化“班列+保稅”等運行模式,加強綠色低碳、中醫藥等國際合作,做優做強魯班工坊,深化與新加坡在綠色發展等領域交流合作。辦好夏季達沃斯論壇等重大活動,深化國際友城經貿合作,提升城市國際影響力。
(四)堅持揚優勢強支撐,形成各區協同並進、競相發展的良好格局
全市各區要立足區位特點、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各展所長、奮勇爭先,大區要當好高質量發展壓艙石、頂梁柱。
更好發揮濱海新區支撐引領作用。突出重點、找准抓手,著力用好和釋放進一步支持濱海新區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效能。打造高質量發展主引擎,做強先進制造、港航樞紐、開放平台、現代服務、金融創新等功能,強化提升和激發五大開發區產業承載能級和牽引動力,高標准打造“一基地三區”核心區,形成與“新兩翼”錯位聯動發展格局。當好新質生產力發展主力軍,做強優勢產業,壯大新興產業,爭創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區,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先行區,在區域產業配套協同、現代產業體系建設、體制機制創新上發揮更大的帶動作用。構筑對外開放主平台,出台落實國家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舉措,開展帶動性強的制度創新,推動融資租賃、保稅維修、航運服務、生物醫藥等外向型產業開放合作,促進貿易投資、資金流動、數據流動、人員往來自由便利、安全有序。
推動各區強動力增實力。經濟大區要引領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在優化功能定位、鞏固優勢產業、做強經濟底盤上持續發力,體現支撐擔當和價值貢獻﹔工業大區要圍繞重點產業鏈加力引進重大項目和頭部企業,精心服務專精特新、單項冠軍等優質潛力企業,推動龍頭企業穩產、配套企業集聚、產業鏈補鏈強鏈﹔商貿大區要構建大商貿格局,強化產貿聯動,做大做強批發零售企業,優化商貿服務結構,豐富商貿服務業態。其他各區要深挖潛力、揚長避短、爭先進位,用足用好區位、空間、載體、生態、資源等優勢,用差異化發展實際成效助力全局發展。
促進國家級經開區示范提升。健全市場化管理體制,加快完善6個國家級經開區“管委會+公司”運營模式,建強法人化、機制化、專業化、市場化招商隊伍。引育特色優勢產業,以信創、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循環經濟等為重點,加快形成市區聯動、鏈群協同、梯度培育的產業集群,建設特色鮮明的產業發展開放承載平台。強化高質量發展績效導向,以畝均投資強度、產值收入、稅收貢獻等為重點,健全激勵約束機制。
(五)堅持人民城市理念,切實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
遵循超大城市發展規律,加快建設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高標准做好城市規劃建設。實施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深化“多規合一”改革,構建“三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完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加快實施機場三期改擴建工程,完成地鐵4號線北段、7號線一期南段、Z4線一期北段建設和津濱輕軌提升改造,推進地上地下交通網絡銜接順暢、高效便捷。夯實安居惠民基礎,編制住房發展規劃,建設適應群眾高品質生活的“好房子”,打好保交樓、保交房攻堅戰,新增城市停車泊位5000個,新建提升標准化菜市場9個,建成20個高質量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
深入推進大城細管、大城智管、大城眾管。深化市容環境綜合整治,開展城市管理標准化等專項行動,加強道路交通綜合治理,完善城市運行長效維護監管機制。運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賦能城市治理,打造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平台,推進燃氣、供熱、交通、高頻民生服務事項智慧化平台建設。深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開展“共建共享文明城市環境”等活動,引導全社會廣泛參與,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美譽度。
不斷涵養生態宜居品質。持續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強化統籌施策、工程治理、科技賦能,實施煤電機組升級和傳統高耗能產業綠色化改造,推動移動源綜合治理,持續開展綠電碳排放核減,建成16個幸福河湖,加強固體廢物綜合治理,強化土壤污染源頭防控,PM2.5年均濃度降至38微克/立方米以下,優良天數比率達到72%以上。拓展綠色生態空間,完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體系,推進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健全城市綠地管護機制,推動五大道公園、柳林公園三期和設計公園一期盡早建成開放,新建提升口袋公園80個,不斷增強生態惠民獲得感。
持續加強韌性安全城市建設。實施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清單化項目化改造燃氣管網650公裡、供熱管網800公裡、供水管網100公裡,實施180公裡管道清淤、175公裡河道疏浚,主要行洪河道和蓄滯洪區基本達標,7處險工險段汛前全面改造完工。集中力量完成瑤琳路、臨月裡、密雲一支路等13處易積水點位改造。加快推進防潮海堤和山洪溝道治理,實施爾王庄水庫增容等供水工程。深化安全生產治本攻堅,加強重點行業、領域、場所等隱患排查整治,堅決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健全重大突發公共事件處置保障體系,推進“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等建設。穩妥有序做好債務化解,用好化債政策和各類債務融資工具,有效推動存量債務緩釋化解及融資平台整合壓降、市場化轉型,建立全口徑地方債務監測機制,嚴控新增隱性債務,全面完成年度任務。
全力筑牢首都政治、安全“護城河”。加強公共安全系統治理,深化社會治安整體防控體系和能力建設,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加強風險源頭防控,做好維穩安保工作,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強化網絡、能源、食品藥品等安全保障,建設更高水平法治天津、平安天津。
(六)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高質量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著力開創城鄉共同繁榮新局面。
發展現代都市型農業。聚焦穩產、優供、增效、賦能,加快單產提升整建制推進區建設,建設高標准農田30萬畝以上,新建3個環京蔬菜生產基地,實施現代設施農業更新工程和海洋牧場項目。發揮天津智能農業研究院等帶動作用,務實抓好優質農產品培育推廣。
推進農村產業增效。圍繞城市服務輻射、城鄉產業協同,推進消費下鄉與農貨進城雙向奔赴。提質擴面農村產業融合片區,建好19個國家級農業產業融合發展載體,培育10家引領型鏈主企業。深度挖掘鄉村空間生態價值,再推出10條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打造一批特色旅游村鎮。推動“津農精品”增值增收,辦好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
加快和美鄉村建設。注重鄉村環境提升、資源供給、服務便利,優化布局冷鏈物流、寄遞服務等新型基礎設施,完善垃圾污水、鄉村道路等公共設施建管機制。創成100個鄉村振興示范村,鞏固368個經濟薄弱村扶持成效,試點探索、分類建立城鄉產業、文化、消費等結對機制,促進城鄉要素雙向流動。
深化農村改革。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6個整鎮試點。有序推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深化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規范化試點建設,盤活農村各類閑置資源資產,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
(七)堅持以高品質生活為引領,務實發展民生事業
發揮政府、市場、社會協同效應,加強多樣化民生服務供給,精心實施民心工程,更好滿足群眾高品質生活需要。
做實民生基本保障。多措並舉促進就業增收,加大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幫扶,健全高質量充分就業促進機制,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促進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負。織密扎牢社會保障網,完善養老、醫保、低保、工傷等待遇政策,落實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實施基層社會救助能力提升工程。優化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社區型養老服務綜合體(農村幸福院)30個、示范型老人家食堂30個。完善生育支持政策,推進區級托育綜合服務中心建設。發展殘疾人、慈善、紅十字等事業。發揮各級關愛退役軍人協會作用,做好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工作。
做優教育服務供給。推進“大思政課”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深入實施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完善集團化辦學、城鄉結對幫扶等優質均衡發展推進機制,建立學齡人口學位預測預警機制,促進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11所,新增學位1.62萬個。加快實施高職“雙高計劃”和中職“雙優計劃”。鞏固提升“雙一流”高校建設成果,加快市屬高校應用型轉型,推動新工科、新文科、新農科、新醫科、新藝科發展,推進天津醫科大學新校區建設。加強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
做好衛生健康服務。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推進緊密型醫聯體建設。加快協和醫學院天津醫院二期、中醫一附院靜海院區等建設,建成環湖醫院天塔院區、南開醫院中西醫結合臨床中心。深化醫保支付方式和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拓展藥品、醫用耗材集採品種和范圍。加快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提升公共衛生應急處置能力。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
做活文旅體融合文章。堅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潤城、以文興業,加快建設都市型、體驗式、年輕態、人文韻特色鮮明的文化旅游目的地。推動文化傳承發展,加強歷史文化街區、歷史風貌建筑和工業遺存保護活化利用,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提質煥新,推進長城、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做好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豐富優質文旅產品供給,加強與行業商協會、頭部企業等深度合作,開發一批特色主題旅游線路和文旅產品,辦好四季主題系列活動,實施“引客入津”行動和“天津禮物”計劃。深入實施文體惠民工程,推出更多群眾喜愛的文藝精品、展覽演出,加快構建15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實施津派文化精品創作計劃,辦好天津音樂節等品牌活動。爭創國家促進體育消費和賽事經濟試點,廣泛開展群眾健身活動,建設主題體育公園,辦好全國柔道錦標賽、天津馬拉鬆等賽事。
三、努力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筑牢政治忠誠。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推進黨紀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定當好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的執行者、行動派、實干家。
推進依法行政。加強政府立法審查,完善重大決策、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查機制,深入實施提升行政執法質量三年行動計劃,扎實開展“八五”普法。高標准編制“十五五”規劃。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市政協民主監督,支持群團組織更好發揮作用。落實黨的民族、宗教和僑務政策,做好港澳台工作,鞏固發展軍政軍民團結,推動國防動員高質量發展,深化東西部協作和支援合作。
強化實干擔當。進一步增強改革意識、系統觀念和專業素養,辦好政府系統領導干部大講堂,善於謀劃牽引性、撬動性強的工作舉措,善於抓重點、攻難點、破堵點,善於調動各方力量資源,營造風調雨順的發展環境。
堅守清廉作風。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一嚴到底糾治“四風”,持續深化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緊盯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一體推進“三不腐”。樹牢正確政績觀,強化群眾觀念、服務意識和務實作風,以釘釘子精神推動各項任務落實落細。
各位代表!使命催人奮進,實干開創未來。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堅強領導下,牢記囑托、隻爭朝夕、善作善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天津篇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