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天津生態環境目標任務確定: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城鄉黑臭水體
人民網天津1月23日電 (記者張靜淇)記者從天津市生態環境局1月22日召開的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獲悉,2025年,將高質量完成“十四五”目標任務,確保實現空氣質量明顯改善,PM2.5控制在38微克/立方米以下、優良天數比率達到72%以上,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確保實現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完成優良水體44.4%的底線要求,實干巧干力爭達到60%,守住劣Ⅴ斷面“零”關口、絕不返劣﹔確保實現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積極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受污染耕地、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基本消除城鄉黑臭水體,已經治理完成的黑臭水體,保持“長制久清”,堅決防止返黑返臭﹔確保實現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要頂住壓力,盡最大努力實現國家目標要求。
“2024年,我們經過頑強拼搏,戰勝了諸多困難與挑戰,全市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持續改善。”天津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史津在會上說,2024年天津市PM2.5年均濃度達到38.14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8%,優良天數比率達到73.2%、同比提高9.6個百分點,重污染天氣同比減少5天﹔地表水國控斷面優良水質佔比52.8%,無劣Ⅴ類水質斷面,近岸海域優良水質佔比72.6%﹔受污染耕地、重點建設用地持續保持安全利用,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環境改善與經濟發展實現了兼顧兼得。
“我們也清醒認識到,當前面臨的嚴峻形勢和困難挑戰。首先是,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挑戰依然較大。”史津以大氣環境為例談道,目前大氣環境尚未完全擺脫氣象影響,全球氣候的周期轉換,極端天氣的多發頻發,秋冬季氣象條件的總體偏差,加之區域污染排放水平,出現長時間大范圍重污染天氣過程可能性極大。此外,統籌發展和保護的壓力持續增加,結構性污染問題仍是主要矛盾﹔環境治理能力的短板仍然突出,綠色金融支持、多元化投入不夠,科技創新、數智賦能支撐保障水平還有待提升。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生態環境部門將圍繞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這個核心,以深化環保改革為驅動,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協同推進減污降碳擴綠增長,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史津說。
史津表示,在推進污染減排方面,今年將用好中央“兩重”“兩新”政策,爭取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謀劃實施重大工程項目,推進涉鋼產業集群升級、移動源清潔化,補齊環境基礎設施短板,更新低效失效污染治理設施,實實在在形成減排量。在推進降碳轉綠方面,發展低碳科技,實施京津冀環境綜合治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帶動引領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升級,同時加強降碳約束,強化單位GDP碳排放剛性約束,推動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建設。在提升生態底色方面,開展“綠盾2025”重要生態空間強化監督,推進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人為活動遙感監測疑似問題核實處理,實現重點問題動態清零。在促進能力提升方面,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提升生態環境監管能力,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全民行動,不斷適應新形勢、解決新問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