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天津:多元融合 鄉村旅游貼上“新”標簽

2025年02月05日08:44 | 來源:天津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多元融合 鄉村旅游貼上“新”標簽(圖)

寶坻區小辛碼頭村的游船。

寧河區貝貝生態農場。

津南區“沽水·孫庄”民宿。

津南區小站稻會館村核心種植區的稻田風光。

本文資料照片均由受訪單位提供

“新”——已成為天津市鄉村旅游發展的鮮明標簽。

以12個鄉村旅游重點片區建設為抓手,天津市加快實施鄉村旅游提級工程,推進鄉村旅游與文化、研學、體育、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點線面”結合豐富旅游產品供給,逐步實現了點上靚化景區景點、線上串珠成網成鏈、面上處處皆景皆美,營造出眾多“引流促消費”新場景。

平坦寬闊的水泥路、舒適宜居的特色民宿、生意紅火的各類商鋪、豐富多彩的游玩體驗……這些充滿特色的村庄令人常玩常新,實現了游客“留得住、不想走、還想來”。

如今,手握一杯咖啡走在景色怡人的鄉間,身邊那些韻味十足的鄉居、時尚現代的營地、花果飄香的田園,已成為天津市鄉村旅游提質升級的生動寫照。

“尋源稻鄉·兵米小站” 營造鄉村旅游休閑新熱點

津南區雙橋河鎮孫庄子村四面環水臨綠,不僅被海河、海河故道及雙橋河所環繞,而且被綠屏·雙橋河灣、咸水沽灣包圍,生態環境十分優越。

走進村內,一座座錯落有致、別具一格的民宿映入眼帘,涵蓋高端客房、轟趴館、咖啡廳等。古朴典雅的木質結構、現代簡約的玻璃幕牆,融合了當代藝術元素、中國元素、西方元素,置身其中讓人深切感受到鄉村韻味與時尚氣息的融合碰撞。

這裡演繹的,是一段與水“相融共生”的鄉村之變,通過深挖區位優勢、盤活閑置資源,實現民房變客房、村庄變景區。

2024年國慶假期,村裡打造的“沽水·孫庄”民宿正式亮相,集藝術元素與淳朴氣質於一身的海河沿岸文旅新場景,引來眾多市民體驗“嘗鮮”。大家在咖啡廳、書屋中品味慢生活﹔在音樂吧、轟趴館裡享受律動﹔在水清岸綠、河暢景美間找尋對母親河的眷戀。

“民宿很有特色,坐在土坯房裡喝著舶來的咖啡,真是別具風味。”家住和平區的劉先生帶著家人來到這裡,每個人都留下了美好的體驗。

村景融合、業態創新,沽水·孫庄民宿不僅成為了游客的“詩和遠方”,也為村庄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

津南區雙橋河鎮城建辦主任蘇放說:“我們的目標人群鎖定國家會展中心高端參展人群、海河教育園區學生、周邊青年群體以及親子家庭,依托民宿在村內形成吃住娛游購行全產業鏈,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農文商旅全面推進,最終助力農業農村現代化,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和幸福感。”

包括孫庄子等村庄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在內,津南區正在著力打造集科普示范、產業發展、田園休閑、旅游度假、農業生產等功能於一體的“兵米文化鄉村旅游重點片區”,營造鄉村旅游休閑新熱點,擦亮“尋源稻鄉·兵米小站”旅游品牌。

——該片區不僅以其自然風光和生態資源吸引著四方游客,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傳承,成為了人們探尋中國近代歷史與文化的重要窗口。

——“百年歷史看天津,近代軍事看小站”,小站練兵園如今已成為游客了解中國近代軍事歷史的重要場所。

——與小站練兵園遙相呼應的是千年稻耕文化,津南小站稻以其優異的稻米質量而聞名遐邇,小站稻會館種植核心區、天津市國際水稻研究院項目,展示著獨特的稻耕文化景觀。

——還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統工藝以及民俗節慶活動,也為津南區的文旅融合和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的文化動力。

津南區農業農村委員會副主任邵忠昌介紹,津南區將立足津南生態、科教、會展“三張好牌”,依托“沽水·孫庄”、月橋文化倉、小站練兵園、佳沃世界、時代記憶館等現有鄉村旅游資源,繼續引進社會資本,盤活存量資源,積極謀劃夜間經濟、露營經濟、研學經濟,強化高水平、高品質服務供給,努力打造全地域、全時域、全領域鄉村旅游目的地。

發揮文化和濕地優勢 打造鄉村旅游“新標地”

寧河區俵口鎮解放村是革命先烈於方舟的家鄉,寧河區在這裡精心打造“重走方舟路”紅色教育基地。這條紅色主題之路、解放思想之路、引領發展之路、生態健康之路,讓這位革命先烈並沒有“走遠”,還掀起了紅色旅游高潮。

日前,市民張帆帶著孩子來到這裡感受先烈的革命情懷和使命擔當。“我是天津三中畢業的,於方舟烈士是我們三中的校友,從當初入學就聆聽老師介紹他的事跡和精神。這次特意帶孩子來這接受紅色教育,感悟以於方舟烈士為代表的共產黨人救國救民的艱辛歷程和革命情懷。”他說。

“重走方舟路”紅色教育基地全長3.8公裡,包括於方舟故居、紅色革命標語牆繪、新生社場景體驗等10個點位,在這裡人們可以穿越歷史的雲煙,沉浸式體驗革命歷程和情懷。深切感悟銘記是最深的悼念,傳承是最好的紀念。

基地負責人董曉東介紹,為了著力釋放“重走方舟路”文化效應和人流效應,基地周邊配套建設蘆花裡民宿、理想漁趣園等文旅“打卡”地,開發野外露營、休閑垂釣、果蔬採摘等特色功能,推出“一脈傳承”系列茶禮、方舟系列文化馬克杯、文創雪糕、民國公仔等特色產品,輻射帶動民宿餐飲、河蟹垂釣、文創產品等協同發展,“重走方舟路、濕地水鄉游”的文旅名片越擦越亮,也獲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如今,寧河區正全力打造七裡海鄉村旅游重點片區,以七裡海濕地為核心輻射帶動周邊五鎮,突出“北國江南、水香寧河”的發展定位,以“稻香蟹肥,鸛舞鄉邀”為主題,構建七裡海濕地生態綠心“一心”、七裡海農文旅體驗環“一環”,七裡海大道景觀軸線“一軸”、N個特色項目集群“多彩”的農文體商旅融合發展格局。

片區裡火爆的不僅是“重走方舟路”市級紅色教育基地,七星島濕地風景區的生態之美也令游人們陶醉,寧和稻香生態園則展現著現代農業與生態旅游融合發展的魅力……這個集自然風光、美食文化、人文景觀和紅色文化於一體的綜合性旅游目的地,已成為寧河區全域旅游“新標地”。

據寧河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片區系統謀劃了28個項目,涵蓋文旅、休閑觀光、住宿、餐飲、配套設施提升等各個方面。2024年,貝貝生態農場二期、七星島濕地風景區、蘆花裡民宿等11個項目已建成並投入運營。2025年,片區將繼續謀劃實施一批“生態+”“農業+”“文旅+”項目,促進規模化民宿、餐飲、特色農產品銷售等產業集聚,助推鄉村旅游發展。

“漁生態小鎮” 讓潮白河兩岸“風生水起”

秋風送爽,稻浪飄香。

波光粼粼的潮白河,在夕陽的映襯下美如畫卷,去年國慶假期,一場“百漁宴”正在寶坻區黃庄鎮小辛碼頭村上演。

作為黃庄鎮的一顆璀璨“明珠”,游客們彼時在小辛碼頭村不僅深入領略到寶坻區的自然美景與文化韻味,還享受到這場自然和美食相伴的悠閑體驗。

“這麼美麗的環境、溫馨的氛圍,和家人圍坐一起品著各式河鮮,聽著潺潺的流水、吹著悠悠的晚風,真的是太愜意了。”攜全家一起來游玩的康偉興奮地說。

不只是“百漁宴”,金秋時節也正是吃螃蟹的好時候,小辛碼頭村彼時還指定水域開放釣蟹休閑體驗,將體育和旅游有機融合在一起,讓游客們的假期變得“漁”樂無窮。

如今漫步在小辛碼頭村,一幢幢農家院鑲嵌池塘綠樹之間, 映著青瓦白牆水鄉風韻民居的是垂柳、古牌坊、垂釣園、水稻文化園等景觀。

至今村內還保留著古碼頭遺址,有著“千年古渡”的美稱。通過利用地域特色因地制宜,作為潮白河畔第一個發展鄉村旅游的村庄,這裡走出了一條富民強村之路。

據黃庄鎮鎮長艾偉俊介紹,按照寶坻區委、區政府高標准開發利用潮白河、提升沿岸文化旅游設施的要求,該鎮以小辛碼頭村為核心,李宦庄村、北裡自沽村為兩翼,打造“潮白河·漁生態小鎮”發展鄉村旅游業態,綜合形成“一核兩翼”和“三村聯動”的建設思路和發展格局,並於去年成功入選天津市12個鄉村旅游重點片區。

按照整體項目規劃,小辛碼頭村作為核心服務區,將聚焦休閑度假、研學體驗和文化展示,著力建設品位文旅小鎮﹔李宦庄村作為專業賽事區,將以專業競技和休閑垂釣為核心,著力打造品質賽事活動﹔北裡自沽村作為產業示范區,將推動建設漁具制作和漁具貿易中心,著力構建品牌漁具產業。

通過持續挖掘利用潮白河沿岸和周邊鎮村資源,“潮白河·漁生態小鎮”將打造集“特色休閑康養、競技休閑垂釣、漁具制作貿易”等多種特色功能聚合協調一體的產業發展集群和全國知名漁生態度假勝地,實現“農文商體旅”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全方位、多層次、高標准助推鄉村全面振興。

據黃庄鎮黨委書記趙貴敏介紹,小辛碼頭村核心服務區建設正在穩步推進,李宦庄村專業賽事區打造成果明顯,小鎮專業賽事引流的預期目標已初步達成,品牌垂釣賽事和垂釣經濟鏈條成為黃庄鎮乃至寶坻區提升關注熱度、拉動消費增長、推動文旅高質量發展的新賽道、新動能、新引擎。

未來在這裡,游客將可以感受一場詩意田園的生活體驗,參與一次專業垂釣的競技賽事,飽餐一頓別具風味的辛碼盛宴,徒步一段移步換景的濱水棧道,乘坐一回穿越古今的烏篷小船,沉浸式步入閑適隱逸的魚米之鄉、北國江南。

“上新”不間斷 “跨界”呈常態

市農業農村委副主任王志林介紹,目前天津市鄉村旅游呈現出欣欣向榮、健康發展的景象,成為推進天津市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力量。2024年,全市鄉村旅游接待3802萬人次,綜合收入80億元,同比增長23.5%和9.6%,實現“一年見成效”目標。

2024年,天津市聚焦鄉村旅游重點片區發展和鄉村建設,在農文體旅多元融合上持續發力,實現“上新”不間斷、“跨界”呈常態。“鄉村旅游+體育”“鄉村旅游+研學”“鄉村旅游+康養”,跨界為鄉村旅游發展帶來巨大紅利,成為塑造鄉村旅游新面貌的重要途徑。通過精心設置“津農精品”和鄉村非遺集市,體育賽事“流量”成功轉變為游客量,帶動了鄉村產業發展、消費增長、收入增加。

借助資源優勢,2024年天津市舉辦了眾多精彩的鄉村旅游活動。其中,以“最美風景 津郊‘鄉’約”為主題,全面啟動“樂享津郊365”系列活動,相繼舉辦短視頻和攝影大賽、“民宿”“研學”主題沙龍、金秋露營生活節等,通過多種平台展示鄉村旅游特色,有效吸引廣大市民游客參觀游玩。節假日期間,相比人潮涌動的熱門城市和景點,“說走就走”“不擠不貴”的鄉村呈現出獨特的吸引力,越來越多的人更願意去探尋鄉村之美、挖掘小眾景點,與風景優美的田園邂逅,嘗一嘗獨特的鄉村美食,獲得鬆弛感和個性化滿足。

2024年,天津市還聚焦鄉村旅游平台建設,著力拓展新場景。

作為市級全域農文旅產業發展投資服務平台,市鄉村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已梳理收集西青、靜海、寧河、薊州、濱海新區5個重點片區可供開發與流轉的閑置農房約2200間。打造“天津院子”系列產品,推進盤山居、楊柳居、八仙居等示范項目建設。同時,圍繞“津趣研學游”“津樂團建游”“津味民俗游”“津彩銀發游”“津康養生游”五大主題,策劃推出16條精品線路,全年引流達10萬人次。開通“水韻西青 入畫楊柳”海河游船楊柳青航線和薊州特色列車,為推進農文旅發展、促進城鄉融合拓展了新場景,有效促進聯農帶農、助農增收。

王志林表示,市農業農村委將在促進鄉村旅游與相關產業深度融合、項目招商、活動組織、宣傳推廣等方面持續用力,推動工作向片區聚焦、政策往片區傾斜、樣板在片區打造、經驗由片區創造,打造千萬工程和城鄉融合發展的示范樣板,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蓄勢賦能。

同時,天津市將進一步探索做好“鄉村旅游+”各項工作。在現有34個鄉鎮、219個村的基礎上,合理擴大鄉村旅游重點片區覆蓋面,探索開展“游購鄉村”系列活動,帶動“津農精品”等鄉村農文旅產品推廣,實現農地增值、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推動鄉村旅游業態升級,積極創建高品質旅游鎮村、主題民宿、露營基地等載體,吸引更多項目投資和新業態植入片區,推動全市鄉村旅游業態升級。持續組織好“樂享津郊365”活動,不斷挖掘鄉俗、鄉景、鄉味、鄉宿內涵,完善研學教育、鄉間美食、戶外運動、冰雪賽事等業態,升級銀發經濟、“后備廂”經濟等模式,豐富“最美風景、津郊‘鄉’約”產品體系。著力支持鄉村旅游重點片區建設,促進村容村貌改善和服務接待能力同步提升。(記者 徐楊)

(責編:孫一凡、陶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