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寒假生活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孫成策
努爾扎德·奴爾買買提
謝言
陶佳俊
張振翼攝
王允琪(右)
本報記者 宋朝軍攝
保藏
去“爾濱”體會冰雪魅力
■ 孫成策 北京 小學生
我在北京市第十八中學時光學校讀三年級,作為一個在北京長大的孩子,哈爾濱一直是我童年記憶中最溫暖的城市,是媽媽和姥姥的故鄉,也是我的第二故鄉。今年寒假,我再次回到這片銀裝素裹的土地,感受它的魅力和冰雪世界帶來的歡樂,讓這個假期變得格外難忘,也讓我有了許多新變化和感觸。
往昔寒假,冰雪於我而言,不過是日常的一部分,偶爾與小伙伴在公園的冰滑梯上滑行。然而,今年景象迥然不同,隨著哈爾濱冰雪旅游的持續升溫,這片冰雪天地已成為人人向往的打卡地。我有幸與來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赫哲族的阿依古麗、滿族的蒙曉峰,一同漫步於冰雕玉琢的城堡間,觀賞璀璨奪目的冰燈、游玩有趣的項目。阿依古麗講述了她們民族與冰雪相關的古老傳說,蒙曉峰則分享了滿族傳統的冬日習俗,這些交流加深了我對各民族文化的理解。
在高年級哥哥姐姐的帶領下,我們投身到了冰雪世界的志願服務中,引導游客、維護秩序,見証每一位訪客對這片冰雪奇觀的贊嘆與喜愛。盡管忙碌,心中卻充滿著驕傲和自豪。這場活動中,不同年齡的學生各司其職,小同學負責簡易引導,大同學則挑起更重的擔子,向游客推介“爾濱”。
今年,我還學會了用短視頻記錄生活的美好。我與同學們攜手拍攝了精致的冰雕,配以活潑的解說,上傳至網絡平台,贏得了眾多點贊。看著許多網友給我們的視頻點贊,我和小伙伴們特別開心!
這個寒假,冰雪世界不僅讓我領略了家鄉的獨特韻味,在與各族、各年齡段小伙伴們的互動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文化的傳承﹔通過社會實踐,我學會了責任與擔當﹔而在新媒體的創作之旅中,我找到了表達自我、傳遞美好的新途徑。下一個假期,爸爸媽媽說要帶我去更多更好玩的地方,讓我的假期更有意義,我期待極了!
感受冬日的賽裡木湖
■ 努爾扎德·奴爾買買提 新疆烏魯木齊 小學生
我是烏魯木齊市第一百一十六中學的三年級學生,盼星星盼月亮,寒假終於來啦!寒假第一天,我與爸爸媽媽和姐姐踏上了冬游賽裡木湖之旅。第一次去賽裡木湖是去年8月,那趟旅程在我心裡埋下了一顆種子。我很好奇,也很期待,冬天的賽裡木湖是什麼樣的。
暑假初見賽裡木湖,它像一顆巨大的藍寶石,鑲嵌在天地之間。湖水藍盈盈的,清澈見底,陽光洒下,湖面波光粼粼,美得讓人移不開眼。湖邊黃綠色的草地,五顏六色的小花散在草叢裡,像是一幅水彩畫。遠處是連綿起伏的山,山頂覆蓋著積雪,在藍天的映襯下,潔白又壯觀。到了晚上,我們住進湖邊的帳篷營地,聽著湖水拍打岸邊的聲音和天鵝此起彼伏的叫聲入眠。
冬日的賽裡木湖,像是換了一身全新的衣裳。波光粼粼的湖水,結了厚厚的冰,變成一個天然的溜冰場。我和姐姐興奮地在冰上試探著行走,腳下的冰面又滑又涼。沒走幾步,我就扑通一聲摔了個屁股蹲,疼得我嗷嗷直叫,一旁的姐姐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姐姐說,冬日的賽裡木湖,是一場冰與藍的奇幻交響曲。聽,大片大片的碎冰被推向岸邊,發出咔嚓咔嚓的冰裂聲,慢慢地飄向遠方。我在心裡默默許願,希望全國各地小朋友都能來看看這神奇的賽裡木湖,感受它四季不同的獨特魅力。
寒假是家庭團聚的時光,也是知識探索的黃金期。寒假第一天,能在家人的陪伴下看到冬日不一樣的賽裡木湖,我特別高興,這也讓我更加明白家庭是我最溫暖的港灣﹔寒假第一天,我與家人走出家門,走進大自然,看到了冰堆現象和冰馕景觀,也激發了我對知識的無限渴望。
走出校門找變化,用腳步丈量大美新疆,歡迎全國各地的小朋友,你們也可以像我一樣用不同的方式度過一個快樂、有益的寒假。
(本報記者 阿爾達克採訪整理)
來體驗“轉悠悠”
■ 謝言 河北承德 中學生
有沒有聽過“轉悠悠”?它源自蒙古語“額日古樂都京”,意為“旋轉秋千”,是一種蒙古族傳統體育游戲,已有數百年歷史,以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市為代表。
“轉悠悠”現場,人們在場地中豎起一根十幾米的高杆,杆頂裝了一圈分叉,每根叉都拴了根粗吊繩垂下來,繩尾端串上“牛樣子”(秋千的站板)。表演時,表演者身穿艷麗的蒙古族服裝,雙手握著吊繩站在“牛樣子”上。幾名壯漢在高杆底部像拉磨一樣推動高杆旋轉,表演者跟著一圈圈旋轉進入高空,並進行各種高難度的技巧表演,有點像現代雜技中的“空中飛人”。
我是承德市平泉市的一名蒙古族中學生,我的媽媽是一名高中體育老師,也是承德市“轉悠悠”的第五代傳人。從記事起,我便經常站在表演場地邊看媽媽表演。
旋轉的高杆發出低沉轟鳴,媽媽身著絢麗的蒙古族傳統服飾在高空中旋轉飛舞,彩帶劃出優美弧線,引來圍觀人群的掌聲和驚嘆聲……這些畫面深深地烙印在我腦海中。
今年寒假,在媽媽的悉心指導下,我終於親身體驗了“轉悠悠”的獨特魅力。然而初次訓練並不輕鬆,我因緊握繩索而雙手發抖,額頭滲出汗珠,目光始終不敢離開腳下。下來后,媽媽一邊扶著我的肩膀,一邊告訴我:“平視前方、放鬆呼吸、重心跟隨旋轉調整。”
為了讓我更好地掌握技巧,這些天媽媽每天都會帶我到訓練場,從最基礎的握繩站穩開始,一點點耐心地教導。經過不斷訓練,我已經能夠站在上面隨著繩索旋轉。
聽媽媽說,“轉悠悠”技巧多樣、表演優美,但也曾因表演難度大、傳承人稀缺以及場地不足瀕臨失傳。幸運的是,承德市已將其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並在河北蒙古族高級中學組建了專業表演隊,為其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本報記者 張騰揚採訪整理)
第一次打火球
■ 陶佳俊 黑龍江齊齊哈爾 中學生
伴隨著嘹亮的號角聲,一群身著傳統服飾的達斡爾族青年手持特制火球棒,在火光與人群間矯健穿梭。“快傳球!這邊!”我靈活地避開人群,將燃燒旺盛的火球高高拋起,又穩穩接住。
今年14歲的我,是達斡爾族人,來自梅裡斯達斡爾族區臥牛吐達斡爾族鎮地房子村,目前就讀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第二十八中學。小時候就經常聽家裡長輩聊起達斡爾族的烏欽、達繡、打火球等非遺文化。加之我本身就對體育運動充滿熱情,因此對達斡爾族傳統體育項目——打火球尤為好奇。
這個假期,除了與家人團聚和復習功課以外,我還利用閑暇時間跟隨長輩學習打火球。這種獨特的球體源自樺樹上自然硬化的白菌,外殼堅硬且內部中空,穿孔后注入鬆明,一經點燃便持續不熄,寓意著新的一年有更加紅火的日子、更加美好的生活。爺爺告訴我,打火球不僅是達斡爾族世代相傳的傳統體育運動,更是我們民族記憶中一顆閃耀的文化明珠。
寒假期間,每當夕陽的余暉染紅了大地,達斡爾族人迎新春最傳統的運動項目——打火球就要拉開序幕。打火球的比賽規則簡單而有趣,通常選擇平坦的草地或村中開闊的街道作為場地,兩端各設一個球門,兩隊人數相等即可,以進球多者為勝。盡管開始時我屢屢失誤,但在長輩們的鼓勵和指導下,我逐漸掌握了技巧,每一次成功擊打都讓我興奮不已。
現在的我迫不及待地想回到學校,與同學們分享這段美好經歷,並提議在班級內組織一次關於民族文化的主題班會,介紹打火球的歷史與魅力。雖然學校沒有合適的場地,但我們可以用曲棍球作為替代,模擬打火球的情境。等到下個假期,我希望能邀請同學們到我的家鄉做客,親身體驗真正的打火球,近距離感受達斡爾族的熱情與文化。
(本報記者 郭曉龍採訪整理)
社會實踐帶孩子
■ 王允琪 甘肅武威 大學生
我是一名藏族學生,今年20歲,在西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讀大三。從小我就對歷史充滿興趣,上大學時,我選擇了歷史學專業。經過兩年多的學習,我掌握了更多歷史學知識。同時,作為一名師范生,我也想把所學帶到家鄉,為更多的孩子們服務。
我的家鄉是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天祝”在藏語裡稱為“華銳”,意為“英雄部落”,這裡有著濃郁的藏族文化和美麗的自然風光,是我成長的搖籃,孩子們淳朴善良、熱忱求知,渴望了解更大的世界、更長的歷史。
於是,今年剛放寒假,我就返回家鄉,參與社區愛心寒托班工作,把它作為本次社會實踐的主要內容。
在寒托班,我和其他三位同學密切合作,為孩子們提供免費的課外輔導和安全看護。這些孩子的父母還在外地工作,平常陪伴和照顧孩子們的時間有限。為了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健康的學習和成長環境,我和伙伴們從1月開始,提供共計22天的寒托班服務,我們輪流負責孩子的日常學習與活動,解答他們的問題。同時,我給孩子們講歷史故事、拓寬知識面,從小培養歷史興趣,孩子們愛聽,我講得也更順暢。
在寒托班的課程設置方面,我運用大學所學的課程設計技巧,根據孩子們的年齡、知識基礎等特性,調整並優化了教育課程方案,注重學科理論和教育實踐的緊密結合。這源於在校時的專業化訓練,學校多次組織校內培訓、教育見習、教育實習、師范生教師技能大賽等,我次次參與。
看到孩子們天真爛漫的笑臉,我更為自己的志願服務初心而自豪。在校期間,學校每年舉行多次志願服務培訓,提供平台讓我們在課余時間參與到各類社會服務中。入學以來,我已參加志願活動20余次。
開學后,我即將進入師范生培養的重要環節——教育實習。通過這次寒托班,我積累了不少寶貴的實習經驗,教學能力也不斷提升。將來,做一名合格教師是我的追求,志願服務也不會停下腳步。
(本報記者 宋朝軍採訪整理)
機場實習忙春運
■ 保藏 天津 大學生
我是中國民航大學的在讀學生,此次寒假實習恰逢春運,機場客流量激增。我在天津濱海機場值機處服務櫃台,協助引導超規行李托運、服務特殊旅客。
一開始,同事先帶我學習了機場規章與安全知識、值機基礎流程,了解了旅客值機的各個環節,尤其是服務特殊旅客的工作要點與服務規范,以及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上崗后,我認真觀察同事們在工作中的細節,對比自己的工作情況,不斷學習改進。幾天后我意識到,服務態度、服務質量關乎乘客出行滿意度和舒適度,而每一處細節、流程又體現著工作的溫度與效率。
在遇到特殊旅客值機時,我們用心傾聽每一位旅客的特殊情況和具體需求,換位思考,站在旅客的角度考慮問題,耐心、細致、最大限度地滿足旅客的需求。
比如無成人陪伴的兒童,我們要仔細核對兒童的身份信息、航班信息以及接送機人的聯系方式,確保信息准確無誤。12歲以下的小朋友要在隨身攜帶的每件行李上粘貼標簽,且需要在胸前標有姓名、聯系方式等。等候送機期間,我們會時刻關照小朋友們的情緒,耐心照顧、安撫他們。對老年旅客與殘疾旅客,我們會使用專用輪椅將他們送至安檢處,安檢過程中,協助安檢人員完成對殘疾旅客的檢查,確保他們能夠順利通過安檢,登機時,安排殘疾旅客優先登機,並與機組人員做好交接工作。
從同事的行為示范中,我理解了越是忙碌,越要保持耐心與從容,才能准確有效溝通,確保特殊旅客的交接工作無縫銜接﹔在旅客情緒激動時,先用溫和的語氣安撫大家情緒,再用簡潔明了、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旅客們解釋航空規定與值機流程。
在繁忙的春運期間,通過自己的工作幫助特殊旅客順利完成值機手續,踏上返鄉或外出旅程,很有成就感。接下來,我要將這次實習中的收獲一一總結,並把它應用到學習和未來工作崗位中,在民航領域貢獻青春力量。
(本報記者 龔相娟採訪整理)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為受訪者供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