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大教授參加2025年度中關村論壇國家重大科研成果示范應用對接會

近日,中國民航大學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教授楊磊受邀參加2025年度中關村論壇國家重大科研成果示范應用對接會,並在智慧交通領域專場發布其團隊自主研發的“電掃描智能化主動式人體安檢系統”重大科研成果。
“電掃描智能化主動式人體安檢系統”重大科研成果依托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楊磊作為該項目高通量旅客安檢技術課題負責人,聯合航天長征火箭技術有限公司和廈門瑞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重點開展民航旅客無感安檢技術的開發和應用研究,在電掃描主動式人體安檢系統、旅客隨身危險品智能檢測、綠色安全、透明化多模態生物特征身份認証等方面取得諸多突破性進展,尤其在危險品檢出正確率、旅客綜合安檢效率等技術指標上獲得大幅提升,相關成果在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安檢站實際運行超過20個月,運行效果良好。
楊磊在成果發布環節,向與會嘉賓系統介紹“電掃描智能化主動式人體安檢系統”成果的核心技術原理與潛在應用價值。該成果深度融合了毫米波掃描成像、人工智能動態識別及數據模型雙驅動強化學習等技術,創新性地實現了非接觸式、無感式的民航旅客安全檢查。相較於傳統安檢設備,其獨創的毫米波動態視頻級三維成像方法能在毫秒級完成人體全方位掃描,精確識別出最小0.5毫米的金屬絲或3毫升的液態物質,可實現每秒近十幀的視頻級檢測輸出,旅客安檢時間相比國際主流裝備縮短2-3倍,檢出正確率和虛警率均高於現有裝備。此外,系統基於集成化和模塊化思想研發,射頻、混頻和基帶電路實現了大規模集成化,單個模塊可實現32×32收發配置,模塊擴展具備良好的通用性,可為智慧交通場景下的廣泛應用提供高可靠、低成本的解決方案。
“電掃描智能化主動式人體安檢系統”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的階段性成果,楊磊團隊仍在不斷開展技術突破和應用開發,目前正在進一步研發大規模太赫茲陣列成像技術和非均勻共形陣列成像技術,為適應未來民航機場智慧安檢以及智慧交通領域的相關應用提供技術支撐。同時,也為學校科研高質量發展、“雙一流”學科建設作出貢獻。
來源:中國民航大學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