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濱海新區深化“一個平台統服務”綜合改革 一站式辦成所有事
從“高效辦成一件事”到“一站式辦成所有事”,天津濱海新區正以一場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全方位優化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構建政務服務新生態。在這裡,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每一個環節——從初創、成長到成熟,都能在一個平台上找到精准、便捷、高效的服務解決方案。這一改革不僅是政務服務的迭代升級,更是優化營商環境的生動實踐。
6月13日,濱海新區“一個平台統服務”賦能企業系列活動2025年度首期“助企服務日”活動在濱海新區政務服務中心舉行。
記者在現場看到,“企業賦能服務區”格外醒目。法律服務、招商服務、人才服務等專區一字排開,企業經辦人無需輾轉多個部門,即可享受“全鏈條”服務。
“拿到華山道出入段線的《施工意見登記函》,我們馬上就可以組織開工了。”在服務日活動中,天津軌道交通Z2線建設管理部前期手續主管王峰拿到了該標段開工前的最后一道手續文件。
濱海新區政務服務辦聯動相關部門,通過資料預審、“以函代証”等方式,在保証依法合規基礎上,為企業現場核發了《施工意見登記函》,實現該項目標段提早3至6個月開工建設。
河西區某律所派駐濱海新區的執業律師於世成,最近正為執業資格轉所犯難,在此次活動中,他也解了燃眉之急。
近期,於世成打算轉到和平區一家律所執業,轉所手續涉及三個區,一個個部門辦下來,不知道要等多久。“我到新律所是擔任合伙人,這個工作機會對我來說非常重要,所以特別著急,今天就來政務服務中心尋求幫助。”他告訴記者。
濱海新區政務服務辦工作人員積極溝通市司法局,開通綠色通道,現場幫助於世成完成申請手續,最終以情況說明代替常規材料,省掉中間環節的制証過程,由此縮短至少4個工作日的辦理時間,可以一步到位為其發放擬轉入律所的律師証。
如果說傳統的政務服務改革是做“減法”,提升服務效能,那麼增值化改革就是在基本政務服務便捷化基礎上,提供精准化、個性化衍生服務,緊盯企業和群眾需求做“加法”。
今年以來,濱海新區全面深化“一個平台統服務”綜合改革,以實施政務服務扁平化、一體化、增值化改革為抓手,整合政務服務、公共服務、社會服務和市場服務資源,打造集約高效的“一站式”平台,推動服務從“單兵提速”向“系統提效”轉變。
“‘一個平台統服務’改革是‘一枚印章管審批’的升級版,是濱海新區進一步深化政務服務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濱海新區政務服務辦主任李長洪介紹,濱海新區圍繞企業全生命周期動態需求,不斷探索提供個性化衍生服務。
據了解,濱海新區政務服務中心全新打造了“企業賦能服務區”,內設“招商服務·投資政策”“人才服務·創新創業”“科創服務·知識產權”“法律服務·合規指導”“金融服務·融資對接”“綜合服務·助企紓困”等增值服務區域,推動各類社會資源要素向“一個平台”匯集,推出金融、人才、法律等20余類增值服務,為企業全生命周期護航。
“企業賦能服務區”的線下功能也同時搬到線上。“今年,我們把此前的政務服務幫辦平台優化升級為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在提供線上基礎審批服務的基礎上,增加了更多的增值服務內容。”濱海新區政務服務辦副主任王遠在活動現場向辦事的企業和群眾演示了線上平台的各項功能,“比如,在線上‘高效辦成一件事’專區,除了國家規定的33項服務場景,我們又開發了濱海新區特色的123項服務場景,滿足企業多元化需求。線上智能審批服務系統引入大模型進行迭代升級,目前提供了71項審批事項服務。”
據了解,今年,濱海新區政務服務中心將每月開展“助企服務日”活動,定期組織進駐中心的法律、金融、知識產權等各類機構開展專題講座、政策宣講等增值服務活動。同時,從6月起,濱海新區政務服務辦全面開展“審批人員進一線靠前服務活動”“審批專家面對面服務活動”等,由審批專家入駐“企業賦能服務區”,針對企業在審批過程中關心的問題面對面答疑解惑,幫助協調解決遇到的問題﹔積極組織區級部門開展服務企業活動,持續打造賦能企業系列活動品牌。
從“一件事”到“所有事”,這場以企業為中心的改革,正在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改革的關鍵是讓企業有感。企業的需求在哪裡,服務就跟進到哪裡。”李長洪表示,下一步,將持續全面深化“一個平台統服務”改革,強化跨部門協同聯動,依托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模式,推動更多優質資源向“一個平台”匯集,最大限度降低辦事成本,提升企業和群眾滿意度、獲得感,通過不斷深化改革,有效降低經營主體准入、准營、准建的門檻和成本,激發企業和群眾創新創業的活力。隨著增值化改革持續深化,濱海新區將努力為全國政務服務改革打造“新標杆”。
記者手記 在這裡看見政務服務的“生長力”
當“一站式”服務不再停留在口號,而是化作企業和群眾口中的“方便高效”,這場政務服務的迭代升級,正悄然改寫著區域營商環境的生態。
手裡攥著剛辦好的《施工意見登記函》,王峰的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紙面,言談間的感慨,透出一種如釋重負的輕鬆感。
這種輕鬆感背后,是濱海新區連續7年打磨營商環境改革方案、累計實施800余項舉措的厚積薄發。從“一枚印章管審批”的制度創新到“一個平台統服務”的系統升級,政務服務的邏輯已然從“被動辦件”轉向“主動賦能”。
活動結束時,記者在留言簿上看到,“以前是辦完一件事、跑瘦兩條腿,現在是走進一個區、解決一堆事”。寥寥數語,道盡企業和群眾的真實體驗。而每月的“助企服務日”、定期舉辦的政策宣講會、持續開展的審批專家駐場服務,正將這種體驗固化為可復制的服務范式。
政務服務的終極目標,不是完成多少審批事項,而是成為企業成長路上的“生態伙伴”。當濱海新區把“全生命周期”的理念注入每個服務細節,人們看到的不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政府職能轉變的生動實踐——在這場沒有終點的改革裡,服務的“生長力”,正在融入城市的發展基因。(記者 陳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